别让骨质疏松“偷走”你的健康,这些防治要点一定要知道!

文摘   2025-02-12 08:38   浙江  

很多人对骨质疏松症知之甚少,它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骨骼健康,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老年人和绝经后女性,更容易被它盯上。骨质疏松症不仅会导致身体疼痛、身高变矮,还大大增加了骨折的风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接下来,就带大家深入了解骨质疏松症,掌握有效的防治方法。

一、认识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与危害: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为特征,直接后果就是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它就像一个隐藏在身体里的“破坏者”,悄无声息地侵蚀着骨骼健康。很多患者初期没有明显症状,等发现时,可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骨骼问题。比如,一些老年人在轻微摔倒或日常活动中,就可能发生骨折,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甚至危及生命。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细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通常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 - 10年内,这是因为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导致骨量快速流失。老年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骨骼代谢失衡,骨量逐渐减少。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则是由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等明确病因导致,比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都可能引发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二、骨质疏松症的症状表现

初期的隐匿性:在骨质疏松症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悄悄地潜伏在身体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早期难以察觉自己患病,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

病情进展后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骨量不断丢失,骨微结构被破坏,各种症状逐渐显现。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是常见症状,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是隐隐作痛,有的则是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身高变矮、驼背也是骨质疏松症的典型表现,由于椎体压缩变形,导致身高逐渐降低,脊柱弯曲,形成驼背。容易发生脆性骨折更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即使是轻微的外力,如咳嗽、打喷嚏、轻微跌倒等,都可能引发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有椎体、髋部、腕部等。这些骨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

三、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原则

生活方式调整:加强营养,均衡膳食是基础。多摄入富含钙、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新鲜蔬菜和水果等。牛奶是钙的优质来源,每100毫升牛奶中大约含有100 - 120毫克钙,每天饮用300 - 500毫升牛奶,能有效补充钙。增加户外活动和充足的日照时间也很关键,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而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每天在户外活动30 - 60分钟,让皮肤充分暴露在阳光下,就能满足身体对维生素D的需求。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这些不良习惯都会影响骨代谢。吸烟会降低骨密度,过量饮酒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咖啡和碳酸饮料中的成分会增加钙的流失。

预防跌倒:平时要谨防跌倒,加强自身保护措施。因为骨质疏松症患者一旦跌倒,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在家里,要保持地面干燥、整洁,避免障碍物;在公共场所,要注意行走安全,使用扶手等辅助设施。穿着合适的鞋子,选择鞋底有防滑功能的鞋子,也能减少跌倒的风险。

四、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钙和维生素D是骨健康基本补充剂。充足的钙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它能帮助获得理想骨峰值,减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建议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如果饮食中钙摄入不足,可给予钙剂补充。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 - 1200毫克。维生素D能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保持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维生素D不足会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加重骨质疏松症。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维生素D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剂量可为800 - 1200 IU/d。

抗骨质疏松药物:抗骨质疏松药物能有效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显著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和其他机制类药物。骨吸收抑制剂中,双膦酸盐类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可显著降低骨转换,使骨密度逐渐增加。比如阿仑膦酸钠,服用时要牢记:清晨服药多饮水,食物间隔半小时,保持直立不可少。降钙素类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减少骨量丢失并增加骨量,还能明显缓解骨痛,对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引起的骨痛有效,如鳗鱼降钙素类似物和鲑鱼降钙素。雌激素类药物可以预防绝经早期患者的骨质疏松和各种类型骨折;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适用于绝经后女性患者,能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的风险,代表药物是雷洛昔芬。骨形成促进剂中,甲状旁腺素类似物是当前促骨形成的代表性药物,间断使用小剂量甲状旁腺素类似物能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的发生风险,代表药物有特立帕肽、阿巴拉肽。其他机制类药物中,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如骨化三醇和阿法骨化醇,更适用于老年人、肾功能减退以及1α 羟化酶缺乏或减少的患者,具有提高骨密度、减少跌倒、降低骨折风险的作用。

骨质疏松症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早期诊断并合理治疗,就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保持骨骼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

慢性病科学预防
本公众号专注哮喘、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偏头痛、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支扩等慢性病的预防,并科普营养学知识、运动知识、减肥知识等,全面打造受众整体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