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反复瘙痒?警惕过敏性结膜炎来袭

文摘   2025-02-12 09:50   浙江  

你是否经历过眼睛突然又红又痒,怎么揉都无法缓解,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尤其是在季节交替、环境变化时,这种情况似乎更加频繁。其实,这很可能是过敏性结膜炎在作祟。近期,河源的天气变化频繁,霉菌和粉尘增多,不少敏感体质的人纷纷中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过敏性结膜炎,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找到应对之策。



一、过敏的根源



免疫系统的“误判”:过敏,简单来说,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出了点“小差错”。它把一些原本正常的外界物质,当成了危险的“入侵者”,从而发动过度的攻击,产生一系列的反应。而这些被免疫系统误判的物质,就是我们常说的“过敏原”。过敏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像灰尘、花粉、草叶、霉菌、尘螨、动物毛皮屑等,都可能成为引发过敏的“导火索”。



个体差异与过敏易感性:并不是所有人接触到过敏原都会过敏,过敏的发生与个体的体质密切相关。有些人天生免疫系统较为敏感,更容易对某些物质产生过敏反应。比如,家族中有过敏史的人,自身过敏的几率就相对较高。此外,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也会影响人体对过敏原的易感性。长期生活在污染环境中,或者饮食不均衡,缺乏某些营养素,都可能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过敏的风险。



二、过敏的表现



眼部症状:过敏性结膜炎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眼痒,这种痒往往非常剧烈,让人难以忍受,忍不住频繁揉眼。同时,眼睛还会发红,布满血丝,看起来十分吓人。此外,还会出现黏性分泌物,早上起床时,眼睛可能会被分泌物粘住,睁不开眼。有些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不会直接说眼痒,而是表现为频繁眨眼、揉眼,家长们要格外留意。如果因为眼痒而用力揉眼,还可能导致眼肿、怕光、流泪等症状,进一步加重眼部不适。



其他相关症状:很多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并非只有眼部症状,还会同时伴有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等问题。过敏性鼻炎表现为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让人感觉鼻子里像有小虫子在爬,十分难受;皮肤过敏则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严重时还会出现皮疹、水疱,影响美观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这些症状相互关联,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三、预防及应对措施



远离过敏原:预防过敏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远离过敏原。对于容易过敏的人来说,要特别注重室内卫生。勤打扫房间,定期更换被褥,减少尘螨和霉菌的滋生。床上用品最好选择纯棉或面纱材质,透气性好,且不易滋生细菌。家中避免使用地毯等容易积灰的装饰品,因为灰尘中往往含有大量的过敏原。小朋友要改掉搂着公仔睡觉的习惯,公仔容易吸附灰尘和过敏原,对健康不利。此外,要尽量避免接触宠物,减少家中绿植,因为宠物毛发和植物花粉也是常见的过敏原。外出回家后,应及时洗脸洗澡,更换衣物,减少室外活动沾染的过敏原。在使用空调前,一定要彻底清洗,去除里面的灰尘和霉菌,使用过程中可以搭配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减少过敏原的飞扬。



及时就医与正确护理:一旦出现明显的过敏性结膜炎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不要自行购买眼药水使用,以免延误病情。在治疗期间,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点眼药,同时避免因眼痒而揉眼。用力揉眼不仅会加重眼痒的症状,还可能造成角膜等其他部位的损伤,影响视力。如果眼痒难忍,可以采用局部冷敷的方法来缓解症状。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块,轻轻敷在眼睛上,每次15 - 20分钟,每天3 - 4次,能有效减轻眼部的瘙痒和红肿。



四、合理使用药物



全身性过敏与局部用药选择:如果患者合并全身性过敏,或者过敏症状较为严重,如出现荨麻疹、打喷嚏难以停止等,就需要口服抗过敏药物,如左旋西替利嗪、盐酸奥洛他定等,从全身层面调节免疫系统,减轻过敏反应。如果只是单纯的眼部过敏,可以选择局部用药。目前市面上有多种抗过敏滴眼液,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逐级使用。



眼药水的使用顺序:首先,可以先使用人工泪液,它能稀释眼表的过敏成分和炎症因子,缓解眼部不适。同时,联合使用抗过敏滴眼液,如依美斯汀、氮卓斯汀、奥洛他定等,这些药物能有效抑制过敏反应,减轻眼痒、眼红等症状。如果使用上述药物后,症状仍然难以控制,可以考虑使用低浓度激素,如氟米龙。激素滴眼液止痒效果显著,但需要注意其副作用,长期、高频度使用可能会导致青光眼、白内障等。不过,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复诊,及时调整用药,发生这些副作用的概率是很低的。如果低浓度激素也无法控制症状,就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如环孢霉素A滴眼液、他克莫司滴眼液等,这些药物能从根本上调节免疫系统,控制过敏症状,但同样需要严格遵医嘱使用。



过敏性结膜炎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却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了解其发病原因、症状表现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尽量远离过敏原,让眼睛保持健康,享受清晰、舒适的生活。


慢性病科学预防
本公众号专注哮喘、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偏头痛、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支扩等慢性病的预防,并科普营养学知识、运动知识、减肥知识等,全面打造受众整体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