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瞧这些细节!抽血前的准备关乎检验结果

文摘   2025-02-11 17:58   浙江  

体检、看病时常常需要抽血检验。你是否想过,抽血前的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行为,比如吃早餐、喝水、熬夜等,其实会对检验结果产生重大影响?今天,就来深入了解一下抽血检验前那些不可忽视的准备工作。

一、抽血检验的时间与空腹要求

最佳采血时间:大多数情况下,晨起空腹时是采集血液样本的最佳时段。一般建议在上午7:00 - 9:00进行采血,因为这段时间人体的各项生理指标相对稳定,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小。此时,身体经过一夜的休息,各项代谢活动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采集的血液样本更能准确反映身体的真实情况。比如,在这个时间段采集的血糖、血脂等指标,更接近人体的基础水平,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空腹时间的把控:空腹至少12小时是常见的要求,但不宜超过16小时。为什么要空腹这么久呢?这是因为进食后,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会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发生变化。例如,一顿标准餐后,血中的甘油三酯水平可持续升高约9个小时,可使血中甘油三酯增高50%、葡萄糖增高15% 。进食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会引起葡萄糖升高;进食高蛋白或高核酸食物,可使血中尿素氮及尿酸增高;进食高脂肪食物,会导致甘油三酯大幅度增高。而且,餐后采集的血液样本,血清常呈现乳糜状,这会干扰许多检验项目的准确性,就像给检验结果蒙上了一层“迷雾”,让医生难以准确判断。所以,严格控制空腹时间,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二、饮食与生活习惯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酒精的影响:前一天不可饮酒,酒精对人体的影响不容小觑。短期饮酒后,葡萄糖、碳酸氢根、血钾、乳酸盐、醛固酮、尿酸、渗透压等指标会增高,同时胆固醇、抗利尿激素、皮质醇、骨钙蛋白、泌乳素、抗核因子等会低于正常值。长期饮酒的影响更为显著,谷氨酰转移酶、谷草转氨酶、儿茶酚胺、雌二醇、谷丙转氨酶、皮质醇、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都会升高。这些指标的变化会干扰医生对肝肾功能、内分泌等系统的判断。比如,长期饮酒导致谷氨酰转移酶大幅升高,可能会被误诊为肝脏疾病,而实际上是饮酒这个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结果。

运动与情绪的影响:剧烈运动后,人体的生理状态会发生改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会一过性升高,血中钾、钠、钙、白蛋白、血糖等成分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在采血前,应避免剧烈运动,最好休息15分钟后再进行采血。情绪同样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情绪激动时,身体会分泌一些激素,导致血压、心率等变化,进而影响血液中的成分。比如,过度紧张会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因此,保持平静的心态,有助于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

作息的重要性:熬夜、不规律的作息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比如,熬夜后,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会紊乱,可能导致激素水平异常,从而影响检验结果。在采血前一天,要避免熬夜,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这样采集的血液样本才能更准确地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

三、需要空腹采血的项目

糖代谢相关项目: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等糖代谢指标的检测,必须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这些指标对于诊断糖尿病、评估胰岛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在进食后检测,血糖会迅速升高,无法准确反映人体的基础血糖水平,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比如,一位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如果在进食后检测血糖,可能会因为血糖的短暂升高而掩盖了其真实的血糖代谢异常情况。

血脂相关项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游离脂肪酸等血脂项目,也需要空腹采血。进食后,血脂水平会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甘油三酯,会在餐后大幅升高。如果不空腹检测,就无法准确评估血脂状况,也难以判断是否存在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骨代谢标志物与血流变学项目: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等骨代谢标志物,以及血流变学(血粘度)的检测,同样要求空腹。骨代谢标志物的检测能反映骨骼的健康状况,而进食可能会干扰这些标志物的水平,影响对骨骼疾病的诊断。血流变学检测则是评估血液流动性和粘滞性的重要手段,空腹状态下检测能更准确地反映血液的真实状态,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断提供依据。

四、特殊情况的注意事项

急诊或治疗监测标本:对于急诊或治疗监测标本,虽然可能无法严格遵循空腹等常规要求,但一定要注明采血时间及状态。这样医生在解读检验结果时,就能考虑到这些特殊因素,避免因误判而影响治疗。比如,一位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在用药后短时间内进行采血,医生只有了解采血时间和用药情况,才能准确判断检验结果是否与治疗效果相关,还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特殊人群:孕妇、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等特殊群体,在抽血检验前可能有不同的要求。孕妇由于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某些指标可能会与常人不同,医生在解读结果时会考虑到这一点。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也较多,需要更加关注。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在特定时间检测血糖,以评估血糖控制情况,这就需要遵循医生的特殊指导。

抽血检验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从时间把控、饮食禁忌、生活习惯调整到特殊情况的处理,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只有严格做好这些准备,才能为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为健康保驾护航。

慢性病科学预防
本公众号专注哮喘、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偏头痛、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支扩等慢性病的预防,并科普营养学知识、运动知识、减肥知识等,全面打造受众整体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