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这个看似普通的人体代谢产物,实则蕴含着诸多健康秘密。它不仅能反映泌尿系统的状况,还能间接透露出全身各系统的疾病信号,像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结核、肿瘤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尿检的相关知识,学会通过这一简单的检查,洞察身体的健康状况。
一、尿液的正常与异常表现
正常尿液的特征:正常新鲜的尿液是透明的淡黄色液体,其颜色会受到饮水量的影响。一般来说,饮水越多,尿液颜色越浅;饮水少的时候,尿液浓缩,颜色就会变深,呈现深黄色。这是因为尿液中的各种物质浓度会随着水分的多少而发生变化,是身体正常的生理调节现象。
异常尿液的警示:当尿液的性状和颜色发生明显改变时,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出现不易消散的泡沫,可能暗示着蛋白尿;尿液呈乳糜状,或许与淋巴管堵塞有关;脓尿则表明泌尿系统可能存在感染;而尿液变红,可能是血尿,酱油色的尿液则可能与溶血等疾病相关。这些异常表现都可能是肾脏或其他器官发生病变的信号。
二、尿常规的留取方法
最佳留取时间:尿常规标本以晨尿为佳,也就是早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尿液。这是因为晨尿在膀胱内储存时间较长,各种成分相对浓缩,能更准确地反映身体的状况。
留取操作要点:留取标本时,要先清洁尿道口,避免外部细菌污染尿液。排尿过程分为前、中、后段,其中留取中段尿最佳,因为前段尿液可能受到尿道口细菌的污染,后段尿液则可能受到膀胱内杂质的影响,中段尿相对更纯净,检测结果更可靠。
特殊情况处理:对于门急诊患者,随机尿也是可以的,能满足紧急情况下的初步诊断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尿常规一定要使用新鲜的尿液,送检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不建议在家提前用自备容器留取晨尿带到医院化验,因为时间过长或容器不合适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另外,留尿常规之前不宜剧烈运动,女性应避开月经期,儿童要避免粪便污染尿液,这些因素都可能干扰检测结果。
三、正确鉴别泡沫尿
正常状态下的泡沫尿:在一些正常情况下,也会出现泡沫尿。比如,当喝水少、出汗多、腹泻等导致身体缺水时,尿液高度浓缩,排出的尿液可能会出现泡沫。还有,当排尿位置较高、排尿较急,尿液强力冲击时,和空气混合也会形成泡沫。不过,这些泡沫一般会很快消失,而且大小不一,属于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
异常状态下的泡沫尿:如果尿液出现经久不散且细腻的泡沫,就必须警惕蛋白尿的可能。判断蛋白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看泡沫是否久久不易消散;二是观察泡沫是否细密,如同洗衣液加水或摇晃啤酒产生的泡沫,虽然有大的气泡,但更多的是绵密的细小气泡;三是看是否容易冲干净,蛋白尿的泡沫多而密,很难冲干净。如果在家中发现尿液有这些异常情况,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检验,以确定是否存在蛋白尿。
四、准确留取24小时尿蛋白定量
检测意义: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收集24小时的全部尿液,检测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再乘以24小时尿液总量,从而计算出24小时内尿的蛋白总量。这一检测对于肾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不仅能帮助诊断肾脏疾病,还能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除了肾脏疾病会导致蛋白尿,某些生理情况,如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也可能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出现蛋白尿。
留取方法:留取24小时尿液时,一般从当天早晨7点排空膀胱开始,下一次排尿起的所有尿液都要收集在一个容器中,一直到第二天早晨7点的最后一次尿液。留取过程中,要充分摇匀尿液,避免尿液过度浓缩或稀释影响检测结果,同时准确记录下24小时尿液总量。只有按照正确的方法留取,才能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如今,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约为8.2%,患病人群高达8200万,但知晓率仅10%。由于慢性肾脏病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所以日常关注尿液的变化十分重要。一旦在排尿过程中发现疑似蛋白尿或血尿,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进一步排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守护好自己的肾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