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菌肺炎:诊断要点

文摘   2025-02-12 08:48   浙江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准确的诊断对于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患者能否得到恰当的医疗干预,还影响着疾病的预后。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诊断方法和标准也在不断完善。接下来,我们将从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多个方面详细探讨其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特征

1. 起病特点与前驱症状:多数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患者起病较为突然。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可能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如轻微的咳嗽、鼻塞、流涕等。这些前驱症状容易被忽视,但却是疾病发生的一个早期信号,提示机体的呼吸道防御系统可能已经受到了病原体的侵袭。
2. 主要症状表现
- 全身症状:寒战、高热是常见的全身症状。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到寒冷,随后体温迅速升高,可达39℃甚至更高,热型多为弛张热或稽留热。这种高热状态会使患者感到极度不适,全身乏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同时,全身衰弱也是常见表现,患者可能会感到极度疲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甚至连基本的日常活动都难以完成。
- 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主要呼吸道症状。痰液的性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虽然痰色如砖红色被认为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但在临床上却较为少见。更多见的是患者咳痰呈铁锈色,或痰中带有血丝,严重时还可能伴有明显咯血。这些症状的出现与肺部炎症导致的组织损伤和血管破裂有关。胸痛也是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常感到患侧胸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钝痛,在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往往会加剧,这是因为炎症刺激了胸膜所致。此外,呼吸困难也是不少患者会出现的症状,随着肺部炎症的加重,气体交换功能受到影响,患者会感到呼吸急促、费力,严重时可能需要端坐呼吸来缓解症状。
3. 体征表现:患者在患病时通常呈现急性病容,呼吸急促,可能伴有发绀,即皮肤和黏膜呈现青紫色,这是由于缺氧导致的。严重患者可能出现全身衰竭、休克和黄疸等严重症状。在肺部体征方面,当肺叶处于实变期时,会出现相应的实变体征,如叩诊浊音,这是因为实变的肺组织密度增加,叩击时声音变浊;语颤增强,是由于实变肺组织传导声波的能力增强;还常常可闻及湿啰音,这是因为炎症导致肺部渗出物增多,气体通过时产生水泡破裂的声音。

二、辅助检查手段

1. 一般实验室检查:通过对周围血白细胞的检测可以获取重要信息。通常情况下,患者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会增加,核型左移。这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白细胞增多有助于吞噬和清除病原体。然而,如果白细胞不高或反而减少,则提示预后可能不良,这可能意味着机体的免疫功能已经受到严重抑制,无法有效地应对感染。
2. 细菌学检查
- 痰标本检查:痰标本的筛选和培养是诊断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重要环节。合格的痰标本要求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或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当通过痰培养分离到肺炎克雷伯菌,且痰培养菌量≥10⁶ cfu/mL时,可以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这样的痰标本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下呼吸道的感染情况,减少上呼吸道正常菌群的干扰。
- 下呼吸道防污染标本检查:下呼吸道防污染标本培养分离到肺炎克雷伯菌,且防污染样本毛刷标本菌量≥10³ cfu/mL,也具有确诊价值。这种检查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标本在采集过程中受到污染,从而更准确地判断病原体。
- 血培养检查:据报道,20% - 60%的病例血培养呈阳性,血培养阳性更具有诊断价值。因为血液中的细菌直接反映了全身感染的情况,如果血培养能够检测到肺炎克雷伯菌,说明感染已经较为严重,且细菌已经进入血液循环,对于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3. 影像学检查
- X线表现:X线检查是诊断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常用影像学方法。其X线征象包括大叶实变、小叶浸润和脓肿形成。当右上叶发生实变时,由于重而黏稠的炎性渗出物的存在,会使叶间裂呈弧形下坠,这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的征象,不过在临床上并不常见。这种特殊的影像学表现与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导致的肺部渗出物的性质和分布有关。
- 不同患者的影像学差异:在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和免疫功能受损患者中,患该病时大多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这是因为这些患者的肺部基础条件较差,免疫功能相对较弱,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后更容易引起支气管周围的炎症,影像学上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模糊,伴有小片状的渗出影等。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和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检查项目,以确保准确诊断,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更精准的诊断方法出现,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防治带来新的突破。

慢性病科学预防
本公众号专注哮喘、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偏头痛、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支扩等慢性病的预防,并科普营养学知识、运动知识、减肥知识等,全面打造受众整体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