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治疗领域,放射治疗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手段,不少肿瘤患者都听说过,却对其缺乏深入了解。放疗究竟是什么?它仅仅是姑息治疗吗?放疗前后又有哪些要点需要注意?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放射治疗的奥秘,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为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且实用的科普知识。
一、放射治疗是什么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利用高能量的放射线,如X射线、电子束、质子束等,对肿瘤细胞进行精准打击的治疗方法。这些射线就像无形的“子弹”,能够穿透身体,在不损伤过多正常组织的前提下,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分裂,从而达到控制肿瘤发展的目的。它和手术、化疗并称为癌症治疗的“三驾马车”,在癌症治疗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二、放疗流程全解析
前期准备:从患者登记到正式开始放疗,通常需要一周左右时间。在此期间,医疗团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详细的身体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治疗计划制定:这是放疗中极为关键的环节。放疗医生、物理师和技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共同协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和设备,制定个性化的放疗方案。方案会精确规划射线的照射方向、剂量、次数等参数,确保最大程度地杀灭肿瘤细胞,同时保护正常组织。
模拟定位:通过模拟定位机,为患者确定放疗的具体位置和角度,并在身体表面标记出照射范围。这一步就像是为放疗“导航”,保证后续治疗的准确性。
正式放疗:整个治疗过程一般持续2 - 8周,治疗次数因患者个体差异而不同。在放疗过程中,患者需要躺在治疗床上,保持固定姿势,直线加速器会发射出高能射线,按照预定计划对肿瘤部位进行照射。每次放疗时间较短,通常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
三、放疗时身体有感觉吗
放疗过程中,患者通常不会感到疼痛,也不会出现像化疗药物刺激引发的恶心、呕吐等症状。因为放疗是利用直线加速器发射的射线来“切除”肿瘤,整个过程没有实际的伤口,也无需麻醉。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治疗方式,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隐形手术刀”,患者在相对舒适的状态下就能接受治疗。
四、放疗需要做多少次
根治性放疗:一般需要进行30 - 35次左右。其目的是彻底消灭肿瘤细胞,实现癌症的根治。对于对放疗敏感的早期肿瘤,如早期食管癌、喉癌、宫颈癌等,根治性放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以早期喉癌为例,通过根治性放疗,不仅可以保留喉部功能,还能达到与手术相当的治疗效果,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姑息性放疗:通常只需10 - 20次。当癌症发展到晚期,出现转移,无法完全根治时,姑息性放疗主要用于缓解患者的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比如癌症骨转移引发的剧烈疼痛,通过姑息性放疗,可以快速减轻疼痛,让患者得到一定程度的舒适。
术后辅助放疗:主要用于手术后的辅助治疗,降低肿瘤复发风险。不同癌症术后辅助放疗的次数有所不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一般需放疗25 - 28次,保乳手术则需照射30 - 33次;直肠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通常为25次左右。通过术后辅助放疗,可以进一步清除残留的癌细胞,提高治疗效果。
特殊情况: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肝癌、各种寡转移瘤或孤立转移瘤控制不佳(如脑转移瘤、肺转移瘤、肝转移瘤、肾上腺转移瘤等),可行3 - 10次精准的立体定向放疗(SRS/SBRT)。这种放疗方式能够实现高精度、高剂量的照射,快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身体的损伤也相对较小。
五、放疗患者身上有辐射吗
无论是外照射还是内照射,放疗结束后,患者身上一般不会带有辐射。外照射是利用体外的放疗设备对肿瘤进行照射,射线不会在患者体内残留;内照射虽然是将放射性物质引入体内,但在治疗结束后,这些物质也会逐渐衰变,不会使患者成为辐射源。所以,家属和医护人员与放疗患者接触时,无需担心辐射问题。同时,放疗机房都经过严格的防护设计,机房外区域不存在射线,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辐射危害。
六、放疗中间可以停吗
原则上,放疗中间不建议停顿。放疗方案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肿瘤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精心制定的,具有连贯性和科学性。如果在放疗过程中随意中断,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导致肿瘤细胞无法被彻底杀灭,增加复发风险。但如果患者放疗反应过于明显,如出现严重的放射性皮炎、骨髓抑制等,或者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必须暂停放疗时,中断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周。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反应以及肿瘤的变化情况,谨慎决定是否继续放疗以及何时恢复放疗。
七、放疗期间要注意什么
定位注意事项
- 头部定位:建议理发,剪成寸头或光头,便于准确标记和固定,提高定位精度。
- 体部定位:治疗前要洗澡,保持治疗区域皮肤清洁,穿着柔软、轻薄的棉质衣服,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同时避免因衣物过厚影响射线穿透。
- 盆腔部位:定位和治疗前,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安排控制饮水量和憋尿程度,使膀胱和直肠达到合适的充盈状态,确保肿瘤位置相对固定,提高放疗的准确性。
- 强化CT定位:需要提前在相关科室扎留置针,并进行碘过敏试验,以保证强化CT检查的顺利进行。
- 糖尿病患者:定位前需停服二甲双胍48小时以上,具体注意事项务必遵循医嘱,防止药物与放疗产生不良相互作用。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 时间安排:首次治疗时,患者或家属要与技师确定大致的治疗时间,后续治疗按照约定时间到达放疗机房,并告知技师,按顺序接受治疗。如有特殊情况,及时与当班技师沟通协商。
- 着装要求:放疗时穿着的衣服应尽量与定位时一致,保证身体轮廓和肿瘤位置的一致性,从而确保治疗的准确性。
- 标记线维护:放疗期间,要妥善保护好身体表面的标记线,切勿擦掉或洗掉。若标记线不清晰,应及时告知技师重新描画,切不可自行处理,以免影响放疗精度。
- 复位检查:放疗期间通常需要进行1 - 2次复位,具体时间听从医生安排。复位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患者身体状况和肿瘤位置的变化,以便调整放疗方案。
- 不良反应处理:如果出现皮肤损伤、放射性肺炎等放疗不良反应,应立即联系主管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缓解患者的不适。
- 血常规监测:每周定期检查血常规,密切观察血象变化。放疗可能会对骨髓造血功能产生一定影响,通过监测血常规,可以及时发现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异常,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升白治疗、血小板输注等,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
放射治疗作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虽然过程复杂,但只要患者和家属充分了解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放疗的优势,战胜病魔。希望每一位癌症患者都能在放疗的帮助下,重获健康和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