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中长导管置入后需要抽回血,以确认导管位于静脉管腔内,但有时会因瓣膜口贴壁或进入其他小静脉等原因导致无法抽到回血。
近日,静疗圈圈友@蓝蓝就遇到了这样的一个难题:
置管回顾
圈友@蓝蓝遇到的是一例鼻咽癌放疗合并肺炎,心包积液使用有创呼吸机及多巴胺、瑞捷、丙泊酚中度贫血患者。在第一次置入中长导管中,送管顺利但抽不出回血,看不到尖端,后拔出更换血管进行第二次置管。二次置管送管顺利31cm,但始终在黑白超声中看不到尖端,且没有回血。后退出3cm后抽到回血,接着静推盐水10毫升后再也抽不到回血。在后面的使用中推注顺畅,无异常,未拍片。
对此,不少圈友对此疑惑不已:是什么原因造成抽不出回血呢?另外什么体位更有利于查看锁骨下尖端位置?
在后续的思考和交流中,圈友@蓝蓝认为,不好抽回血有可能与血管塌陷、血压低、贫血等有关。而之所以看不到尖端,极有可能是因为血管细小、贴壁、没有浮在血管里面等原因造成,同时也与护士站位限制和探头摆放角度有关。
“下次如果再遇到不能确定的情况,还是拍个片比较好”,@蓝蓝回复。
对于以上案例,你怎么看?
圈主@中国长红认为,扫不到尖端位置应考虑手法、患者体位、扫查位置偏移及锁骨遮挡等多方面的影响,超声的熟练程度也是一大因素。如果送入后确实找不到,又抽不到回血,可以床边拍片看一下尖端位置有无异位。至于抽不到回血,需要考虑当时送管是否顺利?是否送达预测长度?推液是否顺畅?导管异位入小静脉、贴壁、瓣膜、尖端部位血管内膜水肿均有可能影响抽回血。临床上可以用超声从穿刺点开始跟踪的方式,以了解导管的大部分行程。
事实上,临床上在置管时往往更容易忽略导管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若置管采用的中等长度导管其末端为三向瓣膜设计,置管前还需常规激活瓣膜,并且应以回抽到生理盐水位作为激活瓣膜成功的标志,避免因瓣膜未激活导致进入血管后无法抽到回血。
若置管时进行了此项操作,由于瓣膜因素导致的无法抽回血方可排除。进入血管后,若送入一定长度的导管仍不能抽到回血,还需考虑几个方面因素:
1.瓣膜口紧贴血管壁,可采用边推注生理盐水边回抽的方法;
2.考虑导管是不是异位进入小静脉,可以外撤部分导管后重新送入再抽回血,期间可超声探头辅助判断导管尖端位置;
3.导管前端盘绕在血管内,可以后撤导管1~2cm,先推注生理盐水后回抽。
至于圈友提到超声下无法看到尖端,对此,我们需要了解超声探头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超声探头使用陶瓷压电阵元来产生和探测电波。压电材料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并将压力波转变成电信号。因此探头既是发射超声波的设备,也是接收超声波的载体。超声波遇到物体就会产生反射,反射的声波再被探头接收,变成影像,反射高的表现为亮点,反射低的表现为暗点,此为灰阶显示。而且线阵探头是直线发射超声波的。
因此,要确保超声下显影,须同时满足物体在成像平面内及其角度与超声波波束的角度垂直两大条件。
为了能更好地在超声下显影观看,临床上更多建议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对侧,手臂外展,操作者下压或者翘一下探头,避开锁骨的遮挡,进行多方位查找。
当然,如果导丝在导管内自然会相对较难抽回血,但总的来说一般不至于抽不到。以上知识你学会了吗?
加入静疗圈 学习更轻松
声明:本公众号为一线医护人员的公益学习平台,账号包含的所有原创内容,均由血管通道学园所有;账号内容可供个人学习交流目的转载分享,转载时请注明出处;未经账号后台授权同意,任何单位和组织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复印、上传、转载和传播,更不得用于其他商业行为;本公众号力求发表内容在审核前准确可靠,但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文章仅作为行业交流和分享,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在内文加以说明,如遗漏或违规,请及时联系后台编辑,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删除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