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解读】三种PICC置管法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文摘   科学   2024-04-13 08:02   广东  


随着PICC置管的日益普及,如何降低导管异位率、提高导管到位率,及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异位问题,都已成为PICC临床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置管方法——IC-ECG技术联合呼吸配合法



IC-ECG技术联合呼吸配合法


IC-ECG技术,是一种将PICC导管作为探测电极,通过心电图上P波波幅及方向的变化来判断导管尖端位置的方法。它具有简单易辨、动态准确定位、及时发现异位、无辐射损伤、总费用低等优势。而呼吸配合法则是指在置管过程中,患者通过配合操作者的“吸气-呼气”引导,使导管更容易到达理想位置。



为了验证IC-ECG技术联合呼吸配合法在PICC置管中的优势,衣沈妮、管树荣等人展开了题为《三种PICC置管法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的研究,对腔内心电技术(IC-ECG)联合呼吸配合法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PART.01

研究对象与方法


在该研究中,研究者们将255例需置入PICC的肿瘤患者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常规置管技术(A组)、IC-ECG联合呼吸法(B组)以及IC-ECG联合转头下颌压肩法(C组)进行置管,并比较了各组患者的导管尖端到位率、异位率、患者舒适度操作者置管肯定感


A组

常规法

采用常规置管技术,即导管送入腋静脉附近时,嘱患者向穿刺侧转头、下颌压肩(阻断颈内静脉),当导管送入预测量长度时用超声探头查看是否出现颈内静脉异位。

B组

IC-ECG联合呼吸法

采用IC-ECG联合呼吸配合法进行PICC置管,置管过程中患者无需转头压迫锁骨,当导管送入预测量长度时,接无菌导联线,根据腔内心电图波形确定PICC尖端位置是否异位以及到位情况。

C组

IC-ECG联合转头下颌压肩法

采用IC-ECG联合转头下颌压肩法进行PICC置管,当导管送入腋静脉附近时,让患者头偏向穿刺侧并尽力用下颌压肩,送入预测量长度时,接无菌导联线,根据腔内心电图波形确定PICC尖端位置是否异位及到位情况。





PART.02

研究结果



该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到位率和异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的到位率最高,异位率最低;而A组的到位率最低,异位率最高。


▼三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点击可放大)


上图结果能看出,A组较C组到位率低,B组与C组比较接近,且B组较C组异位率低。这也说明腔内心电技术可以提高PICC导管尖端的到位率,呼吸配合法可以降低导管异位的发生。


同时,在三组操作者肯定感率比较方面,A组操作者置管肯定感较B组、C组低,也进一步说明IC-ECG联合呼吸法进行PICC置管,不仅有利于解决置管过程中的导管异位问题,还能减少置管护士的心理压力,增加操作者的肯定感。



众所周知,由于个体差异,根据体表测量值置入的深度可能存在过深或过浅的风险。常规PICC置管过程中只能通过探头观察导管是否异位到颈内静脉,所以拍摄X线胸片仍然是PICC确定导管尖端位置的金标准。但X线片有无法实时监控、时间滞后等不足,过程中更有可能增大脱管和感染风险。


而IC-ECG方便操作者根据P波的形态与振幅变化实时判断导管尖端是否到达上腔静脉理想位置,具有实时性的独特优势,且降低了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治疗效率。


本研究A组与C组总舒适度比较接近,而B组舒适度较C组舒适度高,说明引起患者不舒适的最主要因素来自置管过程中转头下颌压迫锁骨,相反,呼吸配合法无需患者转头下颌压肩,只需患者配合置管者的“吸气-呼气”引导,操作简便无痛苦,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PART.03

研究结论


该研究得出结论:IC-ECG联合呼吸配合法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的应用可提高PICC导管尖端的到位率、降低置管过程中导管异位发生率、提高置管患者舒适度以及置管操作者的置管肯定感。


这也要求PICC专科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置管技术,还应学会辨别分析心电图上P波变化与导管尖端位置的关系,掌握影响心电波形的因素。


参考文献:衣沈妮,管树荣,等.三种PICC置管法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10,20(19):2996-3000.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关注血管通道学园视频号

看视频 学习更轻松


声明:本公众号为一线医护人员的公益学习平台,账号包含的所有原创内容,均由血管通道学园所有;账号内容可供个人学习交流目的转载分享,转载时请注明出处;未经账号后台授权同意,任何单位和组织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复印、上传、转载和传播,更不得用于其他商业行为;本公众号力求发表内容在审核前准确可靠,但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文章仅作为行业交流和分享,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在内文加以说明,如遗漏或违规,请及时联系后台编辑,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删除和纠正。

血管通道学园
致力于为临床一线医护提供血管通路器材专业知识体系构建的学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