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肠外营养、肿瘤化学治疗、危重患者等方面,是住院患者中最常用的中心静脉导管。其中,在PICC留置期间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此前有研究显示,75%的PIC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在患者置管后21d内,发生率在0.9%~8.1%。本期,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导管的相关性血流感染。
相关定义
关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临床上现有多种说法:CRBSI、CLABSI、VCAI。
从定义上看,CRBSI为临床定义;CLABSI是监测定义;VCAI是卫健委给出的定义,与CRBSI、CLABSI相似。
01
02
03
临床表现
包括布局的感染,穿刺口部位出现红、肿、热、痛;
全身的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
导管细菌定植及潜在的感染都属于导管相关感染的范畴。
血标本采集的方法
1
采集血培养的原则
●保留导管的患者血培养:
至少采集1套静脉外周血培养,同时应尽快采集等量的1套导管血培养。
●拟拔出导管的患者血培养:
至少采集1套静脉外周血培养,无菌操作拔除导管,剪切导管尖端5cm,采用Maki半定量培养。
2
采血时间
寒战或发热初期时采集。抗菌药物应用之前采集最佳。
3
采血量
成人每瓶采血量8~10mL,或按照说明书采集;婴幼儿及儿童采血量不应超过患者总血量的1%,具体采血量参考说明书。若采血量充足,注射器采集的血液先注入厌氧瓶,后注入需氧瓶,蝶形针采集的血液反之。若采血量不足,优先注入需瓶。
血培养结果判读
集束化预防措施
● 包括手卫生;
● 穿刺前最大无菌屏障;
● 使用葡萄糖氯己定乙醇溶液进行皮肤消毒;
● 选择最佳穿刺部位(成人患者避免股静脉穿刺);
● 每天评估导管留置的必要性、非必要导管立即拔除等5条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 定期更换正压接头,按需按时维护导管;
● 保持穿刺部位局部清洁干燥,贴膜松动、卷边、潮湿时及时更换。
特殊防控措施
1
含氯已定的敷料
临床上,含氯已定的敷料已被证实可以起到预防CRBSI发生的作用。
氯已定敷料包括氯已定海绵敷料与氯已定凝胶敷料。相比之下,凝胶敷料可以更贴合导管,更换频率较少,而海绵敷料接触性皮炎发生率较低,但两者的抗菌活性相似,具有相似的抗感染能力。
2
氯已定皮肤擦浴
多项研究显示,用2%氯己定进行日常皮肤擦浴是预防CRBSI的一种简单有效的策略,尤其是在危重症患者中已得到证实。
3
抗菌导管涂层
有指南指出,在特定的环境中,如ICU和CRBSI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建议常规使用抗菌导管。
4
抗菌接头及隔离帽
有研究显示,与传统输液接头相比,使用含氯己定的抗菌分隔帽可使 CRBSI的发生率降低56%,住院天数缩短51%,可节约成本约2400美元。
5
抗菌溶液封管技术
现有研究证据及指南推荐,对于有多次 CRBSI 病史的长期置管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溶液可以有效预防 CRBSI。抗菌封管溶液技术通过将抗菌溶液注入导管中,并封管一段时间,从而对导管壁上的生物膜产生杀菌作用。
创新防控措施
01
02
以上内容部分整理自血管通道学园静疗圈
关注血管通道学园视频号
看视频 学习更轻松
声明:本公众号为一线医护人员的公益学习平台,账号包含的所有原创内容,均由血管通道学园所有;账号内容可供个人学习交流目的转载分享,转载时请注明出处;未经账号后台授权同意,任何单位和组织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复印、上传、转载和传播,更不得用于其他商业行为;本公众号力求发表内容在审核前准确可靠,但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文章仅作为行业交流和分享,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在内文加以说明,如遗漏或违规,请及时联系后台编辑,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删除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