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疗圈】导管背后的血流感染秘密,你了解多少?

文摘   2024-08-24 12:03   广东  


 


临床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肠外营养、肿瘤化学治疗、危重患者等方面,是住院患者中最常用的中心静脉导管。其中,在PICC留置期间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此前有研究显示,75%的PIC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在患者置管后21d内,发生率在0.9%~8.1%。本期,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导管的相关性血流感染。




 






相关定义

关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临床上现有多种说法:CRBSI、CLABSI、VCAI。


从定义上看,CRBSI为临床定义;CLABSI是监测定义;VCAI是卫健委给出的定义,与CRBSI、CLABSI相似。


01

CRBSI(临床定义)
强调导管与血流感染的相关性,在作出CRBSI的临床诊断之前需要排除导管以外感染源所致的血流感染,如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也可以导致血流感染,并且要求具体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就是说必须要有血培养的结果才能诊断,很多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是诊断不及时的。CRBSI的定义包括中央导管和外周导管。


02

CLABSI(监测定义)
强调存在血管导管时的原发性血流感染。由于没有实验室的确切证据,主要依靠监测人员主观判断感染与导管的相关性。就是说当患者留置导管后发生了感染,又找不到其他的原因时,其实已经可以认为是导管相关感染了。所以CRBSI往往会低估实际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而CLABSI则可能会高估。CLABSI更多是指中央导管的感染。


03

VCAI(卫健委定义)
指留置血管导管期间及拔除血管导管后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的感染,包括血管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血流感染。这是卫健委给出的定义,与CLABSI、CRBSI其实相似。







临床表现

包括布局的感染,穿刺口部位出现红、肿、热、痛;

全身的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

导管细菌定植及潜在的感染都属于导管相关感染的范畴。









血标本采集的方法

1

采集血培养的原则

保留导管的患者血培养:

至少采集1套静脉外周血培养,同时应尽快采集等量的1套导管血培养。


拟拔出导管的患者血培养:

至少采集1套静脉外周血培养,无菌操作拔除导管,剪切导管尖端5cm,采用Maki半定量培养。


2

采血时间

寒战或发热初期时采集。抗菌药物应用之前采集最佳。


3

采血量

成人每瓶采血量8~10mL,或按照说明书采集;婴幼儿及儿童采血量不应超过患者总血量的1%,具体采血量参考说明书。若采血量充足,注射器采集的血液先注入厌氧瓶,后注入需氧瓶,蝶形针采集的血液反之。若采血量不足,优先注入需瓶。



血培养结果判读









集束化预防措施

包括手卫生;

穿刺前最大无菌屏障;

使用葡萄糖氯己定乙醇溶液进行皮肤消毒;

选择最佳穿刺部位(成人患者避免股静脉穿刺);

每天评估导管留置的必要性、非必要导管立即拔除等5条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定期更换正压接头,按需按时维护导管;

保持穿刺部位局部清洁干燥,贴膜松动、卷边、潮湿时及时更换。









特殊防控措施

1

含氯已定的敷料

临床上,含氯已定的敷料已被证实可以起到预防CRBSI发生的作用。


氯已定敷料包括氯已定海绵敷料氯已定凝胶敷料。相比之下,凝胶敷料可以更贴合导管,更换频率较少,而海绵敷料接触性皮炎发生率较低,但两者的抗菌活性相似,具有相似的抗感染能力。


2

氯已定皮肤擦浴

多项研究显示,用2%氯己定进行日常皮肤擦浴是预防CRBSI的一种简单有效的策略,尤其是在危重症患者中已得到证实。


3

抗菌导管涂层

有指南指出,在特定的环境中,如ICU和CRBSI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建议常规使用抗菌导管。


4

抗菌接头及隔离帽

有研究显示,与传统输液接头相比,使用含氯己定的抗菌分隔帽可使 CRBSI的发生率降低56%,住院天数缩短51%,可节约成本约2400美元。


5

抗菌溶液封管技术

现有研究证据及指南推荐,对于有多次 CRBSI 病史的长期置管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溶液可以有效预防 CRBSI。抗菌封管溶液技术通过将抗菌溶液注入导管中,并封管一段时间,从而对导管壁上的生物膜产生杀菌作用。

 







创新防控措施


01

隧道穿刺技术:
隧道式PICC是将皮下埋置导管的隧道技术用于PICC置管,避免了传统置管中的导管直接与血管连接,从而减少渗血渗液,可有效降低血栓、接触性皮炎、导管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


02

基于风险因素的个体化患者宣教及护理干预:
多项研究显示高龄、糖尿病、既往感染史、管腔数、未按时换药、中性粒细胞减少等是 PICC 相关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根据不同患者的风险因素,进行个体化健康宣教及护理干预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陈利芬.静脉治疗专科护士手册基础篇[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9.1.
[2]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最佳护理实践专家共识/蔡虻高凤莉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1版)[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1,20(04):387-388.
[4]牟欣萍,陶琳,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策略进展[J].华西医学,2024,3,39(3):494-499.

以上内容部分整理自血管通道学园静疗圈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关注血管通道学园视频号

看视频 学习更轻松



声明:本公众号为一线医护人员的公益学习平台,账号包含的所有原创内容,均由血管通道学园所有;账号内容可供个人学习交流目的转载分享,转载时请注明出处;未经账号后台授权同意,任何单位和组织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复印、上传、转载和传播,更不得用于其他商业行为;本公众号力求发表内容在审核前准确可靠,但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文章仅作为行业交流和分享,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在内文加以说明,如遗漏或违规,请及时联系后台编辑,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删除和纠正。

血管通道学园
致力于为临床一线医护提供血管通路器材专业知识体系构建的学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