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解读】改良性中等长度导管预防危重症患者静脉输液不良事件风险的价值

文摘   2024-08-09 17:02   广东  

临床上,中等长度导管因穿刺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等优势得以广泛应用,尤其在面对危重症患者病情急速恶化需进行抢救时,中等长度导管可实现安全、快速地将药物送至体内。


此前,有学者通过撰写《改良性中等长度导管预防危重症患者静脉输液不良事件风险的价值》一文,聚焦将中长导管的长度进行延长,探讨是否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01
研究方法


该研究选取62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31例。


对照组:以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进行输液。

观察组:以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进行输液。


对比两组患者穿刺次数、负性情绪,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02
研究结果

PICC、中等长度导管是临床危重症患者常用的静脉输液方式,对于危重症患者而言,静脉输液治疗可在短时间内展开救治,其输液方式的选择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及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显示,观察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




众所周知,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具有穿刺简单的优势,能有效减少穿刺次数,其设计长度为20~35cm,能使导管尖端跨越腋窝水平,进入腋静脉或者头静脉上段腋静脉开口处,以减少因强酸、强碱及高渗性药物的刺激导致的静脉炎,且无需肝素冲管,适用于临床各科药物的输注。


此外,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说明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可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负性情绪。




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来看,观察组该数据为3.23%,较对照组19.35%显著低(P<0.05)。




表明危重症患者应用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可降低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其原因在于在B超的引导下穿刺置管,能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继而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同时因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置管部位的特殊性,使日常生活中血流返流现象减少,进而减少导管堵塞、渗液等情况的发生。




03
研究结论


该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危重症患者应用改良性中等长度导管,优势明显,可延长留置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及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王婷,张小敏,梁丹丹.改良性中等长度导管预防危重症患者静脉输液不良事件风险的价值[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4,4,47(3):146-147,151.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关注血管通道学园视频号

看视频 学习更轻松



声明:本公众号为一线医护人员的公益学习平台,账号包含的所有原创内容,均由血管通道学园所有;账号内容可供个人学习交流目的转载分享,转载时请注明出处;未经账号后台授权同意,任何单位和组织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复印、上传、转载和传播,更不得用于其他商业行为;本公众号力求发表内容在审核前准确可靠,但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文章仅作为行业交流和分享,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在内文加以说明,如遗漏或违规,请及时联系后台编辑,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删除和纠正。


血管通道学园
致力于为临床一线医护提供血管通路器材专业知识体系构建的学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