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告
患者女,56岁,因“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1个月余”收治人院。
体格检查
右乳房缺失,右胸壁可见长约15cm陈旧性手术瘢痕,愈合佳,右胸壁及腋窝未扪及包块,未扪及皮下积液,双侧腋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入院诊断
乳腺恶性肿瘤(右乳浸润性导管癌 (pT2N3MO)。
患者右乳房癌改良根治术前已通过右颈内静脉入路置入PICC,本次入院拟行EC(以葱环类药物为基础)-T(以紫杉类药物为基础)化疗方案。
由于化疗周期长,静脉输液港较PICC更具优势,结合患者要求确定改用静脉输液港。经系统性评估,该患者无输液港植入手术禁忌证,术前胸部增强CT示右乳腺癌术后改变,I型永存左上腔静脉 (persistent left superiorvena cava,PLSVC)(见图1),遂行DSA导引下经左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
置港采用Sedinger技术,超声导引下穿刺左颈内静脉成功后,分别引入导丝、导管鞘;沿鞘管将静脉导管送至左上腔静脉,回抽见暗红色血液。
DSA直视下通过导管造影显示左颈内静脉和左上腔静脉走行,明确血液经左颈内静脉至I型PLSVC再汇入右心房下缘,并确认导管头端位于左上腔静脉内;透视和锥形束CT(conebeamCT,CBCT)导引下调整导管置人深度,使头端位于左上腔静脉中下1/3,向导管内推注对比剂,动态观察对比剂流向和流速,确认不存在对比剂反流及导管误入冠状静脉窦等情况,此时左上腔静脉宽度约2.3cm,导管头端约平左T6椎体下缘(见图2)。
后制作囊袋、隧道,放入港体,缝合切口,术后随访,后续化疗过程中导管功能正常,患者无明显不适。
病例分析
PLSVC,即胚胎时期左前主静脉未正常退化并持久存在形成的左上腔静脉与右上腔静脉合并存在,发病率仅0.3%~0.5%。
临床上分为4型,其中以PLSVCI型为主,占90%左右,其主要特点为左上腔静脉与冠状静脉窦相接并回流入右心房;Ⅱ、Ⅲ、IV型因存在静脉血右向左分流,置管时即使微量空气进入导管内,也可能引起致命的空气栓塞。
由于存在解剖变异,PLSVC患者准确定位导管头端至关重要,当导管头端位置较低进人冠状静脉窦内,输液量及流速导致压力变化,易影响冠状静脉窦血液回流。
当注入具有强刺激强腐蚀性化疗药物,易对冠状窦血管壁造成化学性损伤,继而引发心律失常、冠状窦血栓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当导管头端位置较高时,则易导致导管头端移位及导管周围相关血栓形成。
DSA导引下置入静脉输液港具有可视、动态、操作简便、定位准确等优点,极大提升了置管准确性及可靠性。部分学者对PLSVC患者置管最佳位置选择的相关研究表明,导管头端按照常规置管位于T7~9椎体水平时,极大可能进入冠状静脉窦或右心房,而导管头端位于PLSVC中下1/3或接近冠状静脉窦开口被认为是较合适位置,此时导管头端约平骨性标志T5~6下缘。
大部分PLSVC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输液港植入术前一般检查难以发现,若需置管首选右上腔静脉行留置,难免会导致血管损伤和误入。在植入静脉港前,外科医生应全面了解患者的静脉回流以及其他先天性心脏异常,以确定植入路径、导管尖端的位置和深度。
摘自文献:
[1]胡伟铭,陈为谦,蓝传强,等.DSA导引下经左颈内静脉为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植入静脉输液港1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3,32(12):1270-1271.
关注血管通道学园视频号
看视频 学习更轻松
声明:本公众号为一线医护人员的公益学习平台,账号包含的所有原创内容,均由血管通道学园所有;账号内容可供个人学习交流目的转载分享,转载时请注明出处;未经账号后台授权同意,任何单位和组织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复印、上传、转载和传播,更不得用于其他商业行为;本公众号力求发表内容在审核前准确可靠,但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文章仅作为行业交流和分享,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在内文加以说明,如遗漏或违规,请及时联系后台编辑,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删除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