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课均论英雄】实验初中2024年秋学期骨干教师示范课剪影08

文化   2024-11-13 15:51   江苏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决不应当加重学生的负担,也决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叶圣陶教育箴言




骨干教师示范课

11月12上午,语文组戚芳老师开设校级骨干教师示范课《昆明的雨》,美术组吴榕老师开设校级骨干教师示范课《传播文明》,校级干部、相应学科教师和南师大泰州学院的见习生参加了听课、评课活动。

01
教学构思

【教材分析】

《昆明的雨》是部编版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读课文。汪曾祺先生通过回忆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一些生活经历,表现了昆明雨季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对过往岁月的想念以及对平淡生活的珍爱之情。学习这篇文章,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并学会借描写景物的特点来抒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小游戏。《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有个环节叫“飞花令”,即由两个选手乱流说出含有某个主题字的诗句。如一方在规定时间内说不出来,则另一方获胜。今天呢我们也请两位古诗词基础较好的同学来比拼下。我们的主题词是“雨”。

同样的雨,在不同诗人笔下,却有着不同的体验。那在当代作家汪曾祺眼中,雨又有怎样的情怀?我们一同走进的《昆明的雨》,一起体会这份雕刻在想念里的乡情。

二、出示文题,简介作者

三、观雨——感文之散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示略读课文,时间3分钟,然后回答问题。

  • 昆明的雨季有什么特点?

  • 这篇散文第二段就写道“我想念昆明的雨”,作者想念的仅仅是昆明的雨吗?请用诗意的语言说一说“我”的想念:

四、说雨——品言之淡

有人说:“汪曾祺的散文像一壶铁观音,看似无味,细品方知甘甜。”请同学们品析下面句子,仔细揣摩作者独特的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

    • (干巴菌)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 (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

    • 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

    • 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五、读雨——读雨之情

    六、悟雨——体“神”之聚

        本文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结合本文,试分析文章是如何“以小见大”、形散而神聚的。

    七、课堂小结

    学生以不同节奏齐读“我想念昆明的雨”一句,师生共读,以读诵情。

    02
    课后点评

    唐余富,中共党员

    江苏省特级教师、泰州市名教师

    幽古思情的绝妙之音

             ——点评戚芳老师示范课的《昆明的雨》

    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在看似朴实的文字背后却吟咏出绝妙的幽古思情的乐音。戚芳老师就把这种情思多侧面展示出来。

    一、生活的场景,奠定乡音的主旋律

    戚老师的课堂,开篇即以“我想念昆明的雨”为总话题,用“想念那       ”的话语方式,梳理文本中众多画面:仙人掌、各类菌子、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送缅桂花的房东大娘、酒馆小酌等承载着情感的画面,虽然表面看似内容零散,却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凡人小事”之美,彰显着他对昆明的独特记忆、对生活的热爱。这些画面,犹如跳动的音符,编织成优雅自适的生活旋律,让人回味无穷。

    二、灵动的文字,反复吟咏是跳动的音符

    戚老帅充分运用文本中灵动的语言进行训练。“浓绿的”“开出一朵朵黄色的花”“有刺”的仙人掌,读来既赏心悦目,也给人以无限遐想;牛肝菌“滑、嫩、鲜、香,很好吃”;鸡纵“味道鲜浓,无可方比”;干巴菌初看“这种东西也能吃”其实“这种东西很好吃……揣摩语气,掌握重音,这种指导诵读的过程,就是去感悟文字背后的情感:对昆明的挚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些灵动的文字,辅以朗读的语气语调、重音停连,就形成了乐音中跳动的音符。

    三、深邃的情感,奏出了作者胸中炽热的家国情怀

    教者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决定了课堂教学的高度。戚老师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感悟出的对昆明的热爱,极度艰苦备件下的乐观情怀,对安闲恬淡生活的喜爱以及积淀胸中己久的强烈的思家爱国的感情的体会,将课堂教学气氛逐渐推向高潮。同学们也在老师的教学训练中,提升了文本的感悟能力。

    好的课堂,应该是灵动的、有趣的,学生的学习也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充满乐趣的。同时,好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应该是目标明确的、训练得法的、浑然一体的。戚老师的课堂就体现了这两点。



    教师风采

    戚芳  一级教师,从事教学近三十年,担任过二十年班主任。

    01
    教学构思

    教材分析】

    《传播文明》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从书的历史介绍到书的构成要素、书的整体形态、书的封面设计,步步为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激发想象,引导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书籍。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读书主题广告《感悟篇——书是什么》。

    二、回顾书的发展足迹

    三、探究书的构成要素(装订方法)

    四、赏析书的各种形态

    任务1:图片展示东巴经、卷轴、经折书等。

    任务2:摆脱思维定势,展开发散性联想。

    五、教师展示爱书

    六、学生秀书,深入探究

    任务1:小组讨论:说说你最喜欢这本书的理由。

    任务2:引导学生共同回顾一本好书封面的要求。(突出重点)

    七、欣赏创意手工书(直观制作方法)

    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种创意方式?

    八、制作创意手工书(突出难点)

    作业内容:尝试多种材料,合作完善一本书的装帧设计。

    九、分组展示作品

    任务1:评一评

    任务2:比一比

    02
    课后点评

    移小月 高级教师

    艺术教研组组长、多次获市级各项比赛奖

    吴榕老师的《传播文明》,这一课知识点众多,在一节课里完成实属不易。细细品来,吴老师的这节课有“生活味”、“人情味”、“文学味”、“幽默味”、“个性味”五种味道。

    “生活味”贯穿了整个教学设计,课件中的图片,多是自己在生活中拍摄,做示范的创意手工书,也是平时的有心搜集,并将更多学生的优秀创意书作品制作成视频,在作业阶段循环播放,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激励作用。

    美术新课堂更应关注生命的成长,传授必要的知识,激荡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吴老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多处体现“人情味”。

     “文学味”不应仅仅停留在教师的语言上,更应该渗入到每一个细节,比如,在拓展阶段,可以分组让学生品读六位央视名嘴的真实感悟,在与语文学科融合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全民悦读。

    “幽默味”主要体现在师生对话上,在互动交流中,对学生的发言以肯定为主,即兴地组织轻松、诙谐的语言来营造欢乐、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创作好书的热情。

    “个性味”体现在作业阶段,吴老师不断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评价阶段,对于学生的各种创意,吴老师从不轻易否定,而是多一份尊重和鼓励。

    “五味”教学穿插在课堂的不同阶段,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滋味,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风采

    吴榕  一级教师,多次获区优质课比赛、基本功竞赛一、二等奖。


    END
     师 生 共 进 
    成就教师今日
    造就学生明天

    供稿|教科室   编辑|卞根军

    审核|沈明华   签发|朱   进

    姜堰区实验初中
    姜堰区实验初中依傍鹿鸣河,立有鹿鸣石,石上篆刻“鹿鸣”二字。“鹿鸣呦呦”源于《诗经》中《小雅•鹿鸣》。唐代乡举考试后,州县长官宴请得中举子,席间歌《小雅•鹿鸣》。宋代殿试文武状元设宴团拜,称“鹿鸣宴”,赞美举子佳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