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在孩子成长的漫漫长路上,学习成绩犹如一块巨石,常常沉甸甸地压在我们心头,引得我们时而焦虑,时而欣喜,时而又满心迷茫。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让人又爱又恨的成绩,以及藏在它背后,那些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事儿——亲子关系与家校协同。
成绩不是孩子的“唯一标签”
考试分数揭晓时,常左右我们情绪,但成绩只是孩子某阶段知识掌握情况的 “快照”,绝非衡量其全部能力与价值的标准。有些孩子数理逻辑弱或语文有短板,但在绘画、表演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爱因斯坦、周杰伦年少时学业成绩也不理想,却不妨碍他们日后取得巨大成就。所以,别因一两次成绩不好就给孩子贴负面标签,要用发展眼光挖掘其多元闪光点。
亲子关系:孩子内心的“避风港”
过度聚焦成绩,亲子间温馨日常易被紧张氛围破坏。孩子考砸后,若面对家长愤怒指责、失望叹气,内心委屈自责会加重,自信受损,甚至抵触学习、拒绝沟通。
构建良好亲子关系要从日常积累,耐心倾听孩子校园事、小困惑,以眼神、点头回应,给予尊重;闲暇时,放下电子设备,漫步公园谈四季、共做晚餐,拉近心距;孩子犯错或成绩下滑,温暖拥抱与鼓励话语,比数落更能助其重拾勇气,亲子关系会成为孩子成长的 “避风港”,使其内心充盈、自信勇敢。
家校沟通协调:成长“双引擎”
家庭与学校,如同孩子成长路上的两个 “引擎”,缺一不可,协同发力方能驱动孩子稳步向前。家长不能当 “甩手掌柜”,把孩子丢给学校就万事大吉,要主动且定期与老师沟通,可借助家长会、电话、微信等多种渠道,了解孩子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社交状态,把孩子在家的习惯、性格特点、近期情绪变化反馈给老师,双方信息互通,精准 “把脉” 孩子成长问题。
例如,孩子在家沉迷手机游戏影响学习,家长与老师商议后,在校由老师加强监督引导,课余时间家长丰富家庭活动、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双管齐下助孩子摆脱 “网瘾” 困扰。家校携手,为孩子编织紧密 “成长网”,托举他们向更高处攀登。
家庭教育小目标
1、目标激励法。与孩子共设合理学业、品德等目标,拆解成小步骤,达成有奖励,助其明晰方向、激发动力。如制定本学期读完几本名著、提升某科成绩目标。
2、思想引导法。借时事、生活故事,传递积极价值观与学习意义,拓宽视野、端正态度。像探讨航天成就,启发对科学探索热情。
3、行动影响法。家长以身作则,少刷手机多读书,规律作息勤锻炼,孩子自会效仿,养成好习惯。
4、心理支持法。孩子遇挫折,耐心倾听、共情感受,肯定努力,助其正视困难、重建信心,如考试失利时,陪分析原因、鼓励再战。
总之,家有初中生,教育有方法。家长要做智慧型的父母,精心浇灌亲子关系的 “树苗”,全力助推家校协同的 “巨轮”,方能让孩子在爱与关怀、引导与支持下,驶向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绽放属于他们独一无二的光彩。
愿我们都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智慧 “引路人”,陪着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踏实且精彩地走过成长岁月。
文稿|高燕 编辑|陈志华 审核|沈明华 签发|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