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是教学分离的流弊。
——陶行知教育箴言
11月26上午,语文组丁小群老师开设校级骨干教师示范课《女娲造人》,语文学科组教师和南师大泰州学院的见习生参加了听课、评课活动。
新课标总目标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作为自读课文的《女娲造人》,在教学中开展有趣的情境活动,用“讲故事”的形式设计三部曲,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讲故事、读故事、写故事中由浅入深的走进文本、学以致用的走出文本,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任务一:神话故事我来讲
1. 初读课文,采用学生接龙的方式,将这则神话故事进行生动讲述,注意抓关键词,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
2. 填写修饰词
( )女娲( )造( )人
任务二:神话故事我来读
1.再读文本,根据文本填修饰词
( )女娲( )造( )人
【设计意图】再次细读课文,填写适当修饰词来加深文本理解,紧扣题目了解女娲的形象,了解她的神性和人性。由造人的过程和对人的称呼可以进一步剖析女娲形象。通过研读故事,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内容。
2.阅读提示:这个故事是根据古代有关记述改写的,对照《风俗通》,看看课文主要增添了哪些内容,又做了怎样的删减?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縆人也。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设计意图】故事像一棵只有枝干的大树,我们发挥想象力,就可以让它变得枝叶丰茂,生动喜人。借助阅读提示,运用对比方法看课文的增删,学习神话故事的写作方法。
任务三:神话故事我来写
问题: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学知识给视频进行配音,将《夸父逐日》改为神奇、合理的神话故事,做到情节清晰,形象丰满。
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口渴,想要喝水,喝了黄河、渭河的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他又去喝北方的大湖水。夸父还没有到,就在半路渴死了。而他死后遗弃在手中的手杖化作了桃林。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写作能力。
小结: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讲故事、读故事、写故事,今后的岁月里,我们将继续讲故事。希望同学们可以将故事继续讲下去,也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沈明华 高级教师,姜堰区委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泰州市优秀班主任,姜堰区名班主任,姜堰区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曾荣获江苏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二等奖、江苏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微课评选二等奖、泰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女娲造人》这篇课文的单元目标中提到: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能够有创意地表达,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4个“度”:
一是设置情境,燃起热度。她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快速讲述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激发起学生的情绪,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二是开展活动,形成梯度。她以“做一个讲《女娲造人》故事的人”为活动载体,“神话故事我来讲→神话故事我来读→神话故事我来写”三项活动使教学知识形成梯度,由浅入深的深入文本,在讲故事、概括内容、比读故事、改写故事等活动中引导学生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三是比较阅读,提升高度。课堂中通过比较阅读课文和课后练习中的短文《风俗通》,让学生通过想象的写法,整堂课的环节较为流畅,学生也易把握。让学生把自己了解的有关造人的故事表达出来。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胆量。
四是视频配音,富有鲜度。丁老师通过让同学们给短视频配音的方式,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迁移,学以致用,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平台,进一步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成为一个可以绘声绘色讲故事的人。
丁小群 姜堰区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曾获姜堰区“乐学课堂”教案设计一等奖、区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区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供稿|教科室 编辑|卞根军
审核|沈明华 签发|朱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