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鸡”的讨论,又有新进展!
继部分城中村禁入电动自行车、官方发布《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重拳整治后,广州又对其充电收费标准出手了。
近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规范我市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的通知》,提出户外充电设施的充电电费和服务费应分别标示、分别计价,自2025年1月1日起全面实现充电电量单独计量。
听起来像是个惠民措施,但没想到,开电车的网友几乎都不买账……
通知提到,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严格执行明码标价规定,在充电场所、手机应用程序、微信公众号等醒目位置分别标示充电电价、服务费项目与收费标准、服务电话等内容。在单次充电结束后,运营单位应当向用户推送计费模式、充电时长、收费金额等信息。居民住宅小区内的充电,一律按居民合表用户电价计收充电电费;居民住宅小区以外的充电,按其所在场所电价政策执行。鼓励街道办、居(村)委会、小区产权单位、业主委员会以及其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在保障安全前提下自建充电设施并从低确定充电服务费;倡导大家不收或少收场地租赁费用、不参与或降低收入分成,将让利空间用于降低充电服务费。4️⃣ 物管与充电设施运营单位签订运营合作协议时,应与业主充分沟通,遴选优质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合理确定充电服务费标准。以上就是通知的重点内容,怎么说呢,连我一个不怎么开电动自行车的人,看了都想皱眉头……譬如关于收费,只是说了要具体化、透明化,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出具体的、统一的收费标准。开过电动自行车的人都知道,充电收费总金额是由电费+服务费加起来的。其中,电费部分与功率有关,一般不会收得太贵高,通常只占总金额的两到五成。而对于服务费这块,通知并没有做明确要求,只是“鼓励”以及“倡导”大家降低相关费用。我在评论区粗略统计了一下,目前在市区充满一次电大概要3~7元,也有部分贵的去到10元以上。难怪有人吐槽,这两个轮的充电费用,都快赶上四个轮的了!另外,还有很多市民反映,不少电动自行车充电app都有一个很讨厌的“潜规则”——如果是在自家小区门口的充电桩,那没问题;但是总有一些突发情况,譬如外出中途发现电量不足,出去办事想在附近顺便充电。充电时间,可能也就几个小时,结果下载app却发现要先充值一定金额才能用。可是充完电、扣完费剩下的余额,基本是没有办法退还的。如果下次不再用,这钱就是送给运营商。有些离谱的充电桩,充值100元起!相当于车主才消费了几块钱,剩下90多元直接没了???对于这份通知,电鸡车主纷纷在评论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譬如服务费是否能按照行政区、板块划分,制定统一收费标准收取费用。类似的建议还有很多,个人认为大家可以尽情建言,那相关部门也不妨综合考虑一下,继续优化电动自行车的相关规定。毕竟,电动自行车的身后,目前捆绑了至少600万广州人的出行。根据《2023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广州每天的电鸡出行量高达685万人次,等于公交客运量的两倍!也就是说,电鸡已经成为继地铁之后,广州人的第二大出行方式。另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广州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600万辆,其中上牌车超500万辆。按照此前每月上牌车辆约10万的速度增加,不出两年,广州的电动自行车就要直奔800万!这么大的体量,放任不管肯定不行。但要想管理好,也是需要一定时间、循序渐进。所以,也请大家多点耐心,千万不要学习以下反面教材和危险发言了(我反手就是一个举报)!电动自行车充电再麻烦,收费再贵,都不是各位违法违规的借口!此外,也有部分网友表示电动自行车充电就不应该太便宜、太便利,不然就是在变相鼓励大家多买、多用电动自行车,那相关乱象岂不是更多吗?电动自行车的盛行,本来就是基于其便捷、性价比高的特质。假设这两点都没了,那电动自行车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在平时依靠公共交通出行、自驾的市民看来,电动自行车或许只有缺点,没有优点。就跟广州禁摩一样,没了摩托车,不还有自行车、公交、地铁和网约车嘛。但请不要忘了,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电鸡已经跟很多人的生计、生活捆绑在一起。若将电动自行车一刀割,那就是将数百万家庭的经济收入,一起砍断。说白了,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民生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交通问题。我们要憎恶的应该是交通乱象,不负责任的车主,违规生产运营的企业。而不是,电动自行车本身。那么对于电动自行车道的充电和管理,你们又有哪些看法?
想了解更多二手靓房信息的朋友,欢迎加掌牛哥微 zhanglouniushi ,带你去看房。
注:1*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2*本文只供参照,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