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北交所研究精选| 汽车产业链标的梳理

财富   2024-11-05 20:14   上海  


北交所30家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


    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会延续竞争趋势,复苏逻辑下总销量预计同比升高。在下游车厂降价需求下,汽零厂亟需产线升级、降本增效,对参与全球化竞争有益;其次新能源车智驾等级不断迭代,汽零厂亟需不断增强研发能力、提高产能灵活度,增强自身竞争力。北交所汽零企业共有30家。


2024年,开源证券研究所北交所研究中心以“洞察先机,深耕创新”为舵,引领着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及农业等领域的探索之旅。研究团队并肩作战,以独到的洞察、前沿的视野、扎实的分析,融合市场脉搏与行业动态,为投资者呈上了一份份富含智慧与价值的研究成果。



01

产业链梳理

稀缺性优质公司


    我们认为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会延续2023年的加速竞争趋势,这虽然对上游的零部件及系统集成厂商是一种挑战,然而在行业集中度快速调整变化的当下阶段,汽车零部件厂商市场机遇并存。首先在大部分下游车厂及一级供应商的降价压价的需求下,汽零厂面临着产线升级、降本增效的正向压力,对企业自身发展,乃至参与全球化竞争都是有益的;其次,我国新能源车市场快速发展,智能驾驶等级不断迭代前进,汽零厂主动或者被动地与时俱进、与高端技术俱进,使得位于上游的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生产能力灵活度不断提高,并且真正角逐出了一部分具有竞争力,能够实现紧密配套的优质企业。

    北交所汽车零部件企业共有30家。包括苏轴股份、奥迪威、丰光精密、旺成科技、三祥科技、泰德股份、舜宇精工、安徽凤凰、禾昌聚合、开特股份、威贸电子、同心传动、骏创科技、远航精密、易实精密、天铭科技、吉冈精密、智新电子、建邦科技、明阳科技、德众汽车、邦德股份、华原股份、华阳变速、大地电气、荣亿精密、九菱科技、捷众科技、万通液压、富桓新材。产品应用领域覆盖上游材料、中游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车身&内外饰件/电动化部件/电子电气系统/模具/工艺件、下游经销商/后市场共9大领域。

    北交所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主阵地,汽车领域也聚集了一批具备稀缺性的优质公司,比如新能源汽车精密金属零部件“小巨人”-易实精密、内资滚针轴承龙头-苏轴股份、车载超声波传感器龙头-奥迪威、汽车温度传感器领军企业-开特股份、远销海外车后市场的冷凝器巨头-邦德股份、国内越野绞盘龙头-天铭科技等等。


    2024年疫情后汽车产业链稳步复苏,新能源车渗透率上升,同时智能网联趋势为汽车电子企业带来持续的发展机遇。30家北交所汽车股中,我们认为一方面对于新能源车募投项目即将投产的企业,产能顺利释放预期带来业绩增长动力;另一方面对于业务覆盖领域不断向新能源车方向发展的企业,产品顺利拓展预期代来业绩新增量。



02

趋势及案例

Case


    本章节,我们从汽车的发展趋势入手,重点解读产业链的确定性机遇。从供给侧看,市场可供选择的智能电动等新车型显著增加,迎合不同市场和目标人群的差异化需求。主机厂在三电技术、智能座舱、高级别辅助驾驶等新兴领域建立起系统级能力和生态体系,并且加快核心技术(包括高比能动力电池、800V高压平台、大算力车规芯片、激光雷达等)的投产和规模化,促进汽车的技术范式升级。从需求端看,经过近几年的市场培育,消费者对车辆新兴技术及其带来的使用价值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有明显提升,这不仅体现在日益增长的新能源车销量,也体现在持续攀升的高级别辅助驾驶软件安装率上。


材料轻量:铝压铸性价比高,工程塑料正从内外饰件向功能件延伸


    在世界各国排放标准愈加严格的大环境下,汽车轻量化概念,作为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路径,已经被社会公众、政府部门以及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所广泛接受,成为世界汽车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我国自主轻量化技术开发和应用体系的构建,摒弃以整车整备质量和轻质材料用量为衡量标准的传统做法,引入“整车轻量化系数”、“载质量利用系数”、“挂牵比”等作为衡量整车轻量化水平的依据;目标到2035年,燃油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25%,纯电动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35%。


    为满足汽车轻量化需求,行业内主要在材料、结构设计、工艺三方面进行突破。在三大轻量化手段中,材料轻量化是基础,选用结构强度有保障的、密度相对低的材料代替传统的钢材料,包括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等材料。此外,工程塑料同样是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材料,当前正在由内外饰件延伸至功能结构件。


    铝合金压铸

    汽车轻量化所使用的铝合金材料主要集中在动力总成、车身(结构件/覆盖件)和底盘系统之中。汽车用铝合金以加工形式的不同分为压铸、挤压和压延三种形态。其中,压铸件在汽车领域的用量占比最高,达到80%左右,主要应用于车身结构件、底盘零部件和动力总成零部件;挤压件和压延件在汽车上的应用占比各约10%左右,主要用于车身覆盖件、车身框架、热交换系统等。


    车身结构件:车身构造的框架,相当于支撑车体的骨骼,主要起支撑和承载作用,也是车辆其他系统部件的安装基础。涉及产品主要包括后纵梁,A、B、C、D柱,前、后减震器,左、右底大边梁和防火墙、后备箱底板等,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行驶品质和被动安全。这类构件通常具有非常高的强度,结构多为封闭式的箱形截面,具有尺寸大、壁薄、结构复杂等特征。韧性相关的结构件一般要求抗拉强度≥180mpa,伸长率≥10%;强度相关的结构件,一般要求抗拉强度≥210mpa,伸长率≥7%。此外,为获得高性能,结构件往往需要热处理。


    汽车底盘:主要是由四大系统组成,即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四部分。汽车底盘铝合金产品主要包括转向节、副车架、轮毂、控制臂、制动卡钳等。汽车底盘作用在于支撑、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成形汽车的整体造型。整车的70%重量都由汽车底盘承载,所以底盘零件的承载要求高,对于汽车行驶而言,同等幅度簧下质量轻量化的效用是簧上质量轻量化的5—15倍(数据来源:中鼎股份2021年年报),故底盘轻量化对汽车加速性能、稳定性能及操控性能等方面的影响较为明显。


    铝合金材料轻量化的综合性价比较高。轻量化材料主要包括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和高强度钢。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在减重效果方面呈现递增的态势,但是成本端同样依次递增。当下,在汽车轻量化材料中,铝合金材料综合性价比要高于钢、镁、塑料和复合材料,无论技术应用、运行安全性、循环再生利用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据赛瑞研究的数据,在轻量化材料市场中,铝合金占比较高,是最主要的轻量化材料。


    一体化压铸车身是轻量化技术的升级,减少车身零件数量,使得车身结构大幅简化;在轻量化的同时,简化供应链环节,具备降低车重减少电池成本、原材料利用率高、工厂占地面积减少等多种优点,实现汽车组装效率大幅提升。目前,特斯拉是一体化压铸应用的先锋,2020年9月,特斯拉在电池日上宣布Model Y采用一体化压铸后底板总成,替代掉传统车身的“冲压+焊接”工艺,大型压铸机将Model 3后底板所需的70个零部件,通过一体压铸,在Model Y上只需要2个零件,未来甚至会合为一件。 


    吉冈精密(836720.BJ)是专注于铝合金、锌合金精密零部件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涵盖电子电器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及其他零部件,主要应用于清洁电器、电动工具、通讯设备、车身主体结构、车载主机系统、动力系统及制动系统等。汽车领域主要客户包括万都博泽、康明斯、三立车灯、万都底盘、吉明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终端用户包括特斯拉、宁德时代等。


工程塑料

    塑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塑料的重量比钢等材料更轻,1kg塑料可以替代2-3kg钢等更重的材料,每减少汽车自重10%,可以降低6%-8%的油耗,因此增加塑料在汽车中的用量可以降低整车成本并达到节能效果。


    汽车使用的塑料材料主要有尼龙材料、聚酯材料、聚甲醛材料和聚碳酸酯材料。这些材料在汽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内饰件、外饰件、发动机室零部件和电器件。目前汽车内饰件已基本实现塑料化,大部分外饰件和部分发动机室零部件、电器件也被塑料零部件所取代。



    汽车用塑料材料主要品种和用量占比分别为:聚丙烯(37%)、聚氨酯(17.3%)、ABS共聚物(12.3%)、复合材料(11.5%)、高密度聚乙烯(10.8%)。


    我国单车塑料用量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未来提升空间广阔。目前,汽车“轻量化”材料主要可分为工程塑料、高强钢、铝合金、镁合金和复合材料。其中,工程塑料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能够长期作为结构材料承受机械应力,并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和较为苛刻的化学物理环境中使用,由于其密度小,质量轻,在汽车“轻量化”趋势下,能够替代钢材等传统金属材料。发达国家将汽车用塑料量作为衡量汽车设计和制造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全球范围来看,德国、日本在汽车中使用的塑料制品量大幅领先其他国家,德国每辆汽车平均使用塑料近300kg,日本每辆汽车平均使用塑料100kg,相比较而言,我国每辆汽车使用塑料制品最多的也仅有70kg,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车用塑料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骏创科技(833533.BJ)以汽车塑料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为核心业务。2019年开始,把握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新能源车功能部件。主营业务和主要经营模式不断深化发展,产品形态亦日渐丰富。产品根据在汽车中的应用可分为汽车悬架轴承系列、汽车天窗控制面板系列、新能源汽车功能部件系列、其他汽车塑料零部件系列。


自动驾驶:ADAS渗透率持续提升,超声波雷达需求增长潜力大


    汽车智能驾驶需要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三大核心系统的高效配合。感知层通过传感器探知周围的环境,决策层通过CPU、GPU等芯片完成信息融合、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并向执行层输出指令。执行层通过执行单元控制车辆的加速、制动及转向。


    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是汽车系统的感知层,将真实世界的视觉、物理、事件等信息转变成数字信号,为车辆了解周边环境、制定驾驶操作提供基本保障,并为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决策层提供准确、及时、充分的依据,进而由执行层对汽车安全行驶做出准确判断。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包括视觉感知、超声波感知、毫米波感知、激光感知等技术路线。不同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技术路线的优点、缺点、适用场景和受限场景不同。


    感知传感器主要功能为对车辆周身环境进行探测识别,可看作车辆的眼睛。而不同类型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的适用场景、受限场景、优缺点、成本等不同,彼此之间形成互补关系。超声波雷达在成本方面表现出相对优势,毫米波雷达在测速测距能力及雨雪雾霾适应能力方面存在优势,激光雷达在空间分辨能力、静止物体识别、测速测距能力方面均有较大优势,三类雷达都存在较强的暗光识别能力。


    整体来看,在近距离探测方面,超声波雷达凭借成本低、性能好,在与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的比较中胜出一筹,但在远距离探测方面能力较差。毫米波雷达具有不受恶劣天气影响,探测动态物体能力较强的优点,适合12.50mm/3.89mm的波长范围。但车载雷达高度分辨率低,目前较难使用静态车辆信号;毫米波未来将通过发展4D雷达来提高测量高度信息的能力。而激光雷达以905nm/1050nm的波长,50~300m较高的有效探测距离和极高的角分辨能力,能实现极高的测量精度,获得物体的精细轮廓信息,实时建模准确性高。但其受雨雪雾霾恶劣天气影响,成本极高。且需要安装在车外,光源易被污染。目前降低使用成本是主要发展方向。


    根据工信部《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自动驾驶与高级辅助驾驶通常按照等级分为L0-L5六个级别。自动驾驶技术正逐步由L2向L3、L4级迈进,各大车企正加速对L3级以上自动驾驶的布局,随着自动驾驶等级的不断提升,智能汽车对各类型传感器的数量、性能及作业精度都有更高要求,因此目前各大车厂主要选择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作为自动驾驶的感知支持。


    从ADAS渗透率来看,目前全球ADAS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近年来渗透率增速在持续提升,市场成长空间大。据罗兰贝格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美国、欧美及中国三个地区ADAS渗透率以L0和L1为主,分别占比为42%和48%,L2及以上占比10%相对较低。中国L2及以上占比9%,相比欧盟的14%仍有差距。根据罗兰贝格的预测,到2025年,中国L3及以上渗透率将达5%,全球86%以上汽车将配备ADAS系统,L3及以上渗透率将达10%。


    奥迪威(832491.BJ):车载超声波传感器隐形冠军。北交所汽车股中,奥迪威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及相关应用的研究、设计、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的车载超声波传感器已进入国内汽车制造厂商的前装供应链。包括车载超声波传感器(含数字式)和ROA生命探测超声波传感器,其中车载超声波传感器是主要产品。车载超声波传感器是汽车APA(自动泊车辅助)系统、AVP(自主代客泊车)系统、BSD(盲点监测)系统、FCW(前方碰撞预警)系统、PDC(倒车雷达系统)等的核心部件。公司车载超声波传感器从2002年发展至今,经过了多次的升级迭代,2019年以来的产品均属于目前国内外主流产品,产品的迭代符合高度集成化、智能化和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线束系统:高压线束于新能源车浪潮出列,引领行业规模高增速


    线束和连接器是实现电动网联的基础设施。近年来,智能汽车在我国的发展迅速,政府在此方面的扶持力度逐步增强。2018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当中提到:到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覆盖率达到90%;到2025年,新车基本实现智能化,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人-车-路-云”实现高度协同,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基本满足智能汽车发展需要。《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重点发展高频高速连接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提出重点发展汽车电子系统所需的连接器等关键电子元器件。


    汽车线束是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由线缆、包裹材料以及连接器(端子)三部分组成,在整车中实际装配仪表线束、发动机线束等。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对汽车线束的需求价值更大。高压线束作为电动汽车上动力输出的主要载体,是整车性能和安全的关键零部件之一。新能源汽车系统包含了低压线束和高压线束,其中高压线束系统是电动化下的全新系统,取代了传统车的发动机线束,主要包括高压连接器、高压线缆、充电插座等。


    威贸电子(833346.BJ)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工业连接方案集成制造商,专注于为客户提供含电线、线束组件、注塑结构件、PCBA、线圈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产品涵盖汽车(含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工业自动化、高铁、医疗、净水环保等领域,覆盖300多个系列、4000多种型号。公司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凭借独特的产品性能设计、生产和质量保障优势与国际知名品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国内主要客户为 SEB 集团下属公司、上海寺冈电子有限公司、福维克制造有限公司等。海外终端客户覆盖法国SEB集团、德国Vorwerk、德国Ebmpapst、日本DIGI、美国Culligan、中国中车、徐工集团、奔驰、宝马、奥迪、玛莎拉蒂、大众等海内外知名世界500强企业。公司与海外客户签订FOB协议,将商品销往终端客户。


    易实精密(836221.BJ)是专注于汽车精密金属零部件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可以划分为新能源汽车专用、汽车通用和传统燃油汽车专用精密金属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刹车制动系统、各类电子控制单元、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系统以及传统燃油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多个汽车子系统。2023年上市后拟投入11,824.43万元、1,164.18万元分别用于“新能源汽车高压接线柱及高压屏蔽罩生产线扩建项目”和“研发中心扩建项目”,达产后将扩充高压接线柱产能799万个,新增高压屏蔽罩产能2,620万个,旨在深度配套泰科电子和立讯精密等优质客户。




所获荣誉

👉2023年新财富最佳北交所公司研究团队第一

👉2016-2022年水晶球奖北交所最佳分析师公募榜/总榜 双第一

👉2016-2017年金牛奖新三板研究第一名

👉2015-2016年新财富最佳新三板研究第一名





诸海滨新三板
诸海滨北交所新三板团队为您提供政策信息、公司深度报告以及行业专题报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