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27家并购公司案例
2024年9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针对当前并购重组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举措,既体现了政策的包容性,又兼顾市场的稳定性。2024年10月17日,北交所分别举办券商、上市公司两场专项座谈会,现场宣讲“并购六条”政策精神。
若其能在收购公司之后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发挥好并购协同效应,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那么并购将有望为企业带来显著的长期价值增长和投资回报。
2024年,开源证券研究所北交所研究中心以“洞察先机,深耕创新”为舵,引领着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及农业等领域的探索之旅。研究团队并肩作战,以独到的洞察、前沿的视野、扎实的分析,融合市场脉搏与行业动态,为投资者呈上了一份份富含智慧与价值的研究成果。
并购六条
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新“国九条”对活跃并购重组市场做出重要部署,为进一步激发并购重组活力,2024年9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或“并购六条”),针对当前并购重组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举措,既体现了政策的包容性,又兼顾市场的稳定性。具体来看,证监会将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进行并购,包括开展区域转型升级等目标的跨行业并购,以及有助于补链强链、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未盈利资产收购。为活跃并购重组市场,证监会将建立重组简易审核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重组大幅简化审核流程,缩短审核时限,提高审核效率。
对于北交所的上市公司而言,政策层面的积极作为对于推动公司并购活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购六条”相关政策措施一体适用于北交所上市公司,也可以收购有助于补链强链、提高关键技术水平的优质未盈利资产,这样灵活、有效的制度安排,对于提升并购重组质效,促进上市公司转型升级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趋势及案例
Case
随着技术进步和行业高质量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创新正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随着北交所的改革深化,预计未来北交所的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方面将更加活跃。
北交所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较高,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承载平台。截至2024年9月26日,253家北交所公司中有104家为专精特新企业,占比41.1%,略低于科创板占比(45.7%)。
根据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统计,截至2024年8月底,北交所自开市以来,上市公司累计披露了107单购买资产的公告,交易金额平均为5700万元。目前来看,北交所公司并购案例中,现金收购是并购支付中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刚上市不久拥有充沛的现金,是当前支撑北交所公司及时把握并购机遇的重要前提条件。截至2024年中报,北交所公司共有123家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在1亿元以上,占比约为48.8%,可见北交所较多公司现金较为充裕,有利于把握并购机遇。
从全A股并购重组申请项目的行业角度看,2013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25日,机械设备、计算机、基础化工、电子、医药生物和电力设备是申请并购重组事件发生的主要行业。在“硬科技”赛道上,并购重组正成为加速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通过并购,企业能够通过吸纳其他公司的资产或股份来扩大自身的业务规模和市场占比,减少不必要的竞争消耗。
北交所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其上市公司主要聚集在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基础化工、计算机、汽车、医药生物和电子等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行业。这些行业不仅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也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北交所并购符合“并购六条”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聚集的理念。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而产业链的优化和整合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聚焦核心产业链,专注于与自身核心业务相匹配的领域,通过精准的并购来加强在特定产业方向上的竞争力,深化产业协同并购战略,或为北交所公司发展的有效途径。从上市公司整体的并购目的来看,A股并购重组以横向整合为主。2023年,有40个并购案例的目的为横向合并,29个为战略合作,24个为多元化战略。
从全球市场角度来看,“强链补链”也是众多行业巨头并购策略的首要目标。
典型案例如英伟达(NVDA.O),其在2024年4月收购以色列人工智能初创企业Run:ai和Deci,旨在在于帮助客户更加有效地利用自家AI芯片产品;6月收购了Shoreline公司,其提供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致力于提高基于云的服务的可靠性和效率;7月再次出手,收购初创公司Brev.dev,其主要提供AI和机器学习开发平台,可以在基于CPU和GPU的云实例上构建、训练和部署模型。通过吸纳被收购企业的技术和资源,英伟达加强了其数据中心业务,使其在AI时代能够更加精准地满足企业客户日益增长的复杂需求。从具体的收购对象来看,英伟达对与AI相关的名类软件和工具更感兴趣,且更加关注中小企业,“强链补链”意图凸显。
聚焦核心产业链,产业协同成为北交所公司并购重组的主要目标,成功案例涌现。在当前北交所的收购案例中,大部分公司目前收购的目标都是与核心业务展开协同、拓展海外市场以及产业链整合。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北交所公司来说,并购可以帮助快速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和优化,通过收购具有互补性的业务,企业能够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寻求进入新兴行业或市场的企业,并购是一种高效的途径,能够帮助企业快速站稳脚跟,抓住行业发展的先机。总的来说,通过并购,北交所公司可以进入新的市场或获取新的客户群体,从而开辟额外的收入来源。
纵观A股市场历年的并购重组活动,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显著的趋势:自2021年起,国央企作为竞买方参与的并购重组案例数量有了显著增长。这些国央企不仅在并购活动中更为活跃,而且在交易价值上也表现出了更大的手笔。相较于非国央企的并购案例,国央企的并购交易总价值的平均值通常更高,这反映出国央企在并购交易中的平均单笔投资规模更大。
这一现象可能与国央企在国家战略中扮演的角色有关,它们往往更倾向于通过并购来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和升级,以及加强在关键领域的控制力。此外,国央企通常拥有更强的资金实力和政策支持,这使得它们能够在并购市场中采取更为积极的策略,尤其是在涉及大型或跨国并购时。这种趋势不仅体现了国央企在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它们在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
北交所战略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支柱,相关产业的央国企或将成为未来战略合作和多元化战略等的整合方向。过去,北交所也有国企收购案例,即2023年12月,湖北交投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收购微创光电23.08%的股权,实控人变更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本次收购,交投集团旨在为上市公司带来战略性资源,促进公司市场拓展及技术革新/迭代,推动实现公司销售业绩提升。
此外,北交所也存在股权被收购案例,此类股东进入后多会给北交所公司带来管理或者业务上的资源。
若北交所公司能在收购公司之后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发挥好并购协同效应,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那么并购将有望为企业带来显著的长期价值增长和投资回报。建议关注当前估值较低,且通过并购不断巩固护城河的公司。
凯德石英主营石英仪器、石英管道、石英舟等石英玻璃制品,产品覆盖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领域、光伏太阳能领域。2022年下半年,凯德石英收购沈阳芯贝伊尔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70%股权,交易价格6100万元,2022年10月实现并表,芯贝伊尔主营业务为国内半导体设备制造厂商、LED外延及芯片生产基地、微电子公司研发及生产石英制品。
通过这次并购,凯德石英能够利用芯贝伊尔在冷加工领域的技术优势,与自身的火加工产品形成互补,从而提供更全面的石英制品解决方案,并有助于凯德石英在半导体行业的布局更加完善,不仅提升了公司服务现有客户的能力,也为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和增长点提供了动力。2023年,凯德芯贝营业收入7171.04万元,净利润2001.89万元,占凯德石英公司整体的比重分别为27.6%、46.8%,可见其对于凯德石英收益能力的贡献。
案例2:佳先股份收购沙丰新材和英美特,上延产业链及光刻胶板块
2011-2019年,佳先股份主营产品为β二酮类的DBM和SBM,2020年12月,佳先股份完成对安徽沙丰新材料有限公司67%股权的收购,进入硬脂酸盐生产板块。2023年10月,公司又用现金购买蚌投集团实际控制子公司蚌埠中实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持有的英特美30%股权,进一步布局光刻胶板块。
沙丰新材料主营业务为脂肪酸盐、脂肪酸酯产品及其混合物的研发、生产、应用、销售及技术服务。2021-2023年,沙丰新材料收入分别占公司总营收55.4%、67.0%、63.4%,净利润分别占公司总体净利润的22.0%、18.9%、4.0%(2023年沙丰新材料净利润下降原因系竞争加剧导致产品销售均价同比下滑较大所致)。2021年起,佳先股份由于此次收购,硬脂酸盐板块营收占比快速提高,2020-2023年硬脂酸盐营收占比分别为14.9%、54.6%、67.2%、63.4%。
2023 年,佳先股份收购母公司(蚌投集团)的实控子公司英特美30%股权,旨在加速布局新赛道及加速集团内部资产整合。英特美的产品对乙酰氧基苯乙烯是制造KrF和EUV半导体光刻胶的核心原材料,拥有较大技术壁垒。目前英特美加快推进年产700吨电子材料中间体项目建设,主要建设对乙酰氧基苯乙烯和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两个产品生产线及配套工程。其中,对乙酰氧基苯乙烯可用于合成光刻胶主要成分聚对羟基苯乙烯;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光稳定剂之一,是高性能显示器添加剂、化妆品添加剂主要原料之一。
北交所并购前景
把握优质标的机遇,助力快速成长
北交所公司,作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代表,在追求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并购手段不仅能够迅速吸纳新技术、新产品,扩大市场份额,还能优化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增强持续盈利能力,从而强化主业和提升抗风险能力。
特别是在IPO趋严的背景下,并购退出方式逐渐展现出其优势,可能成为中国股权市场退出方式的新机遇,也给北交所公司带来了更多优质标的的选择机遇。
企业通过并购能够迅速掌握目标公司长期积累的研发成果,显著降低了企业自行研发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同时减少了在尝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成本。企业能够借助这种方式迅速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因此,并购在推动创新型行业的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并购可以帮助企业越过行业技术壁垒,避免了从头开始建立品牌和市场份额所需的长时间和复杂过程。
新“国九条”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综合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因此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2024年来持续升温。企业并购不仅能够带来规模效应,还能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业务协同,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北交所的成立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寻求并购机会,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北交所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成长期阶段,收入规模和业务体量尚小。2023年北交所公司整体营收中位数3.68亿元,归母净利润中位数0.39亿元,低于科创板、创业板及主板。
北交所重点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一特点不仅增强了自身的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而且为中国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成长空间。通过提供多元化的上市标准和包容性的市场环境,北交所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的摇篮。
北交所上市公司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业绩的增长来源除了新兴行业发展较快外,尤其对于竞争格局相对稳定的行业来说,企业积极拓展市场,提高渗透率与市场占有率是重要的业绩提升与信心来源。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通过并购的方式可以快速获得新市场空间、人才、运营经验,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实现弯道超车,同时,通过并购可以改善财务状况、增强持续盈利能力,突出主业、增强抗风险能力。
目前来看,北交所公司并购案例中,现金收购是并购支付中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刚上市不久拥有充沛的现金,是当前支撑北交所公司及时把握并购机遇的重要前提条件。截至2024年中报,北交所公司共有25家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在3亿及以上,合计占比10.0%,98家公司在1至3亿之间,合计占比39.0%。
外在因素:IPO节奏放缓,并购退出热度上升,提供优秀标的选择
自2023年第三季度以来IPO的节奏阶段性收紧。沪深交易所2024年上半年仅有34只新股上市,与2023年同期的131只相比明显减少。随着新“国九条”的颁布,沪深交易所也提升了相应板块的上市条件,IPO审核进一步趋严。
在IPO节奏放缓的背景下,并购方式退出或成为中国股权市场退出方式的新机会,且对于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和市场生态的良性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清科《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3946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9.6%,其中通过被投企业IPO方式退出案例共2122笔,同比下降21.3%,并购退出案例共243笔。相比之下,根据Pitchbook统计,2023年美国股权投资市场有95%的退出案例是通过并购类退出的方式(统计口径为并购+股权转让+回购)实现的,因此并购退出的占比在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在这种背景下,并购市场为这些企业提供了新的机会,使得并购退出逐渐成为投资者和企业的新趋势。对于寻求并购的公司而言,市场上优秀标的数量可能会因此增加,因为更多的企业可能会考虑通过并购来实现资本化或退出,这为并购方提供了更多选择和谈判的机会,并购市场的效率和活跃度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所获荣誉 👉2023年新财富最佳北交所公司研究团队第一
👉2016-2022年水晶球奖北交所最佳分析师公募榜/总榜 双第一
👉2016-2017年金牛奖新三板研究第一名
👉2015-2016年新财富最佳新三板研究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