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作为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方式之一,一直以来受到金融机构的重视。
往常,银行的催收方式更多还是委外催收,也就是俗称的外包。
然而,最近不少银行开始招聘催收领域人才,似乎是要在银行内部组建相关团队。
6月以来,微众银行、三湘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至少五家银行纷纷广发招聘公告:
急求职业催收人!
财大气粗的银行,居然要亲自下场催债了。不仅如此,更多信号正在密集出现。
多家银行招收催收员,
要求本科学历还要有金融背景
最先引发关注的是三湘银行。
该行在5月30日发布的一份招聘公告中表示招聘“高级催收管理人才”和“高级电催人才”,均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备法律、金融、财会、经管相关专业背景。其中,高级催收管理人才则要求,5年及以上催收管理工作经验,且需具备优良的账款催收技巧,能独立主导催收技巧培训及催收任务指标达成。
无独有偶,华夏银行近期发布的零售信贷部贷后催收管理岗,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金融、管理、经济、数学、统计等相关专业,且具备3年以上工作经验,职责包括内催运营管理与委外运营管理。
此外,兴业银行、微众银行、光大银行、浙商民泰商业银行、浙江泰隆银行等近期都发布了招聘催收人才的公告。
在社媒上,猎头们也在四处寻找催收人才。
一位猎头在发布的“中国银行催收岗”的贴子中简明扼要地描述称,“职责是负责还款提醒催收的业务处理。上五休二。”其还特意强调了该职位的“非派遣/外包”属性,入职后是中国银行下属公司的直签正式员工,首签三年,期满考核合格可续签,六年可进入长期劳动合同。年收入9万+,可享七险一金(在传统五险基础上增加了意外伤害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监管趋严
银行也得亲自下场
对于银行亲自下场招聘催收员,也许与相关政策出台有关。
今年5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着重强调了金融机构应审慎实施外包,加强对第三方催收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检查等等,并且从实操层面作出规定:
比如催收作业不应在每日22:00至次日8:00催收,单一债务人拨通电话频次每日合计不应超过3次等……
在监管趋严的情况下,银行因为委外催收管理不严,被监管处罚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今年1月,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因委外催收业务管理不到位,被罚款200万元;4月,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因为同样的理由被罚款40万元。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亲自”下场催收并不容易。合规的催收有一套完整的流程,需要不断投入人力、修改模型参数、完善催收策略。
界面的一篇采访中,一位资深催收从业人士表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让高学历的读书人去和无赖讲道理,并不现实。
不过,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合理分配人力,达到效果最大化,或许是银行可以借鉴的。
银行资产状况堪忧
除了监管严格之外,银行吸纳催收人员背后,是不容乐观的资产状况。
梳理几家银行的财报数据就会发现,现在不良贷款的增长,实在太快了!
截至2023年末,最先因招聘催收人才而出圈的三湘银行的贷款余额为371.05亿元;不良贷款率1.75%,较上年末增加1.37亿元。
发布招聘岗的光大银行和微众银行,资产质量同样不佳。
光大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74.7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02亿元;微众银行的不良贷款同比增长21.55%至60.41亿元。
即便是头部大银行,也没能逃过。
据“说财猫”统计,12家国内规模银行中,去年不良贷款总额正增长的就有10家。宇宙行号称“日赚10亿”,平均每天新增不良贷款近1亿元。
一直以来,两亿房奴都是最让银行省心的“优质资产”。他们可以不吃饭,也可以不购物,但月供必须按时还。
据悉,国有大行的涉房贷款基本在20%~30%左右,其主要构成正是个人房贷。然而,在“购房需求退潮”和“提前还贷潮”的双重夹击下,优质资产也渐渐不香了。
除此之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银行机构加入薪酬追索扣回的队伍。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银行共计对2059人次执行追索扣回,金额合计2275万元;招商银行累计向4415名员工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4329万元;天津银行共计追索扣回174万元。
各种信号看起来,银行的前景让人担忧。以前聊的什么保险啊、基金啊、股票啊、信托啊、融资租赁啊之类的算金融,但跟银行比起来,都是小巫见大巫。
银行,才是金融风险底线中的底线啊。千万可要守好!
来源:
[1]澎湃:多家银行招聘催收人员,催收机构将大洗牌
[2]界面:银行“亲自”下场催收
[3]市界:老赖太多,银行下场招催收员,七险一金
[4]大河财立方:万亿催收江湖生变,银行为何亲自下场?
[5]海报新闻:多家银行招聘“高级催债人”背后:委外催收合规难,曾因管理不到位被处罚
[6]虎嗅:银行疯狂招聘职业催收人,背后什么信号?
RECOMMENDED
往 | 期 | 精 | 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