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打工人开始盘算自己的年假:我的假期是否休完?如果还有剩余,能不能留到下一年,公司会提供补偿吗?
虽然《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有规定“对劳动者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但实际中的案例却鲜少听闻。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某公司员工在离职后,因4天未休年假工资差额等问题与公司产生纠纷,最终法院判决公司需支付4243.28元支付给员工。
一时间,网友们议论纷纷:
“好多年的年假都没休完,感觉损失了好多钱!”
“我们公司年假逾期作废,根本没换钱的机会”
……
除了法定假日外,年假制度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带着一系列关于年假的疑问,我们发起了问卷调查,讨论企业年假制度和职场休假现状。
近7成职场人未休完年假
主动放弃者增多
此次调查发现,近7成受访职场人没有休完今年的年假,其中,有26%的受访者只休了一半,25%的人表示休假少于一半,还有15%的受访者完全没有休年假。仅有33%的职场人表示今年已经休完了带薪年假。
按照在职职工工龄计算,我国人均带薪年休假约为10天。而实际上,人均享受带薪年休假天数仅为6.29天,民营企业甚至不足4天,据人社部数据统计,超过72%的民企职工未完整享受过年休假。
对于未能充分休假的原因,超过半数的职场人将“工作繁忙及人手不足”列为主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年份相比,今年显著增多的受访者是因个人主动选择而放弃休假权利,比如:致力于个人职业发展(25%)、为了获得未休假的报酬(22%)、将假期顺延至下一年(17%)。
根据调查,一些企业在实施年假制度时设置了多种限制条件。比较常见的包括:
“错把企龄当工龄”(38%)、
“连续休假天数限制”(37%)、
“公司单方面安排年休假”(19%)、
“把双休日计入年休假”(18%)、
“团建占用年休假天数”(15%)、
“上班迟到扣年休假”(11%)等现象。
面对公司未能执行休假规定的情况,大多数员工采取了“适当争取,如果被拒绝就放弃”的态度,这一比例在民营企业(61.1%)和国有企业(60.6%)中尤为显著。
相比之下,外资企业(30.3%)中有更高比例的员工倾向于“积极争取,如果被拒绝会考虑法律措施”。而“默默接受不休假”的员工占总体比例的12.7%,其中机关单位的员工的占比较高(25%)。
近半数职场人患“请假羞耻症”
42%的人休假也要处理工作
大多数时候,即使在休假,也并不意味着能完全摆脱工作,有42%的受访者表示休假时也有需要处理的工作事务。
此外,在实际使用年假的过程中,打工人还会面临“工作交接困难”(34%)、“申请流程繁琐”(27%)、“同事或上级不支持”(21%)等问题,大大影响了休假体验。
谈及“请假”,打工人往往心存顾虑,彷佛它成无形中成为衡量职业态度的标尺,稍有不慎可能被贴上“不负责任”的标签。
调研发现,接近一半的受访者有“请假羞耻症”,其中,14%的人坦言一请假就感到焦虑和愧疚,30%的人则表示这取决于上级态度和职场氛围。
从企业角度出发,休假背后的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并不低。对于未休年假的处理,各公司策略不一。
具体而言,28%的受访者表示所在公司会将剩余年假全额延至次年,19%的公司则采取过期作废的政策。
此外,“要求员工在年底前休完”(17%)、“部分年假延至次年”(16%),以及“年假作废但支付相应工资”(15%)也是常见的处理方式。
职场人对于休假制度有着多方面的期待,调查显示,68%的受访者希望公司提供更灵活的假期使用方式。48%的受访者对于未休假补偿表达了强烈愿望;33%的人则希望企业能够强制执行年假制度,以保障员工的休息权益。
综合来看,职场人对改善休假制度的愿望迫切,期待企业和社会营造更加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进而推动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