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饰北斋的摄影视角| 富岳三十六景 -隅田川关屋之里

文摘   2024-07-19 08:26   浙江  
葛饰北斋 富岳三十六景 隅田川关屋之里/為一art space

     


据说文章标题名字越长,内容越强。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虽然熟为人知,但是除了神奈川冲浪里、山下白雨、凯风快晴等知名作品之外,能让大家叫得出名字的还真不多,主要原因就是其他一些作品起名不讲究,既直白又啰嗦,比如:“従千住花街眺望の不二”……名字虽然记不住,但是画面却都让人印象深刻,比如今天介绍的这幅《隅田川関屋の里》。


首先,作品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几处红色的地方:红马、红披风、红马鞍、赤树干、赤富士……,关于浮世绘中的红色,可详公众号前文:浮世绘|你的名字叫做“红”,而作品顶部用于表现天空的蓝色,则可详:浮世绘|好“色”之蓝,色彩固然让人印象深刻,但是我们今天更多的是讲述作品中的视角构图。


据《新编武藏风土记》中记载,“关屋”这个地名是在奥州平定后,此地设置了关所(基于军事目的于街道要冲上设置的检查哨)得名,江户时代这里还只是如同画中描绘的一片荒原。现在的位置在京成线关屋站与东武伊势崎线牛田站之间。从此所延伸的墨堤通的旧日光街道右转后,可于熊谷堤的十字路口(足立区千住仲町18-12)见到标示出描绘于画面右侧的房屋高札场旧址石碑。高札场类似于现在的布告栏,是江户时代用于发布公告的场所。


繁体的关字“関”在付诸雕刻中,被雕师错刻似“冥”,这也是因为浮世绘制作中,画师、雕师、摺师三者配合之中,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经常发生的错误之一,跟邮票中的错版有些相似。


赤富士现身时于堤防奔驰的三骑武士,形成跃动感强烈的一幅勇猛武士骑马图。


以前沿著日光街道前往千住宿,通过千住大桥後,可看到两条交叉的堤防道路。其中一条是建于江户时代的扫部堤(今日的墨堤通),另一条则是北条氏政铺设的熊谷堤(今日的旧区役所通)。


这两条路均位于高3.6公尺的荒川(隅田川)堤防上,进入明治时代后拜治水工程之赐而变低。


画中骑马武士在其中一条堤防道路上奔驰的景象,武士的身影显得相當英勇。北斋作品中可见不少骑马武士或勤于武艺的武士身影,可以说他相当偏好勇猛的武士形象。



这幅以横幅呈现、上下空间有限的画作,让堤道转了两个弯后向远处延伸,为画面营造出一股奔驰感;松树枝也刻意画往不会影响堤道延伸的方向,可见北斋对于景深的顾虑。这幅画与其说是充满舞台风格的趣味,不如说是强化出跃动感的一幅作品。


画中地点与源义家极有渊源,源义家出征奥州的途中,渡过荒川后曾于此地附近扎营,他将往生的爱马埋葬的骏马冢也位于同一条路上。北斋身为江户人,选择这样寂寥的地点来描绘马背上武士,想必是因为具有这样的背景知识。


千住宿曾作为江户时代进行参勤交代的大名所过夜的本阵宿场而发展起来,如同标题中关屋的「关」字所示,此处曾是用以观察东北、设有关所之地。北斋想必有考量到这一点,所以刻意避开千住宿带给人的热闹印象,而是改将关屋纳入标题,来描绘武士们英勇的马上姿态。画面中的三骑,无论是马匹或武士身影的颜色都各异其趣,画面整体也可见到赤富士与赤松,色彩相当鲜艳。


另一方面,也有一说认为这幅画描绘的是快马奔驰返回藩主国传递情报的景象,而江户和平时代的动乱便非「御家骚动」莫属。江户时代曾发生过黑田骚动(1624-1633) 、伊达骚动(1671-1701) 、加贺骚动(17481754)与仙石骚动(1824-1835) ,这些骚动日后也成了歌舞伎或讲谈的题材,是庶民们关注的焦点。


发生于这幅画创作当时的仙石骚动的起因是:出石藩(兵库县丰冈市)的藩主仙石政美(1797-1824)于1824年进行参勤交代,却在抵达江户后病逝,结果家族间因继承问题而分裂。《隅田川关屋之里》出版之际,幕府尚未针对这起事件做出裁决,但事件本身毫无疑问已在世人间流传开来。然而标题中的「关屋之里」与御家骚动之间不见关联性,画面中也看不到任何暗示这起事件的元素。


但无论是哪一派的说法,画面中都找不到足以佐证的材料,所以北斋画的只是一幅单纯的勇猛武士骑马图。远处富士山上可见冠雪,有别于《凯风快晴〉的夏季富士山,时间点是雾霭未散的清晨。不见人影的芦苇地上,随著画中的人与马奔往朝日映照的富士山,观者简直要被卷入时空的另一端。





漫谈浮世绘
走进浮世绘世界,交流浮世绘各种知识,学习、欣赏、收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