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有幸参与了顾老师组织的苏州版画沙龙,席上清华大学社会美育研究所的高登科老师,抛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那就是万年桥作为苏州的文化地标,不仅仅对苏州有着重要的意义,还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去到了海外,对邻国日本也产生不小的影响。
根据高登科老师的分析,有如下两个依据可以佐证,首先“万年桥”作为苏州的文化地标,大量出现在苏州版画中,而苏州版画对日本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有一批日本画家,甚至模仿“苏州万年桥”制作一批日本版画,让“万年桥”这个文化地标得到了很好的二次传播。二虽说日本万年桥从形制与苏州的万年桥没有太多关联,但是从文化层面万年桥的观念就是来自中国无疑,只是无法确定这个观念是宋代就传播过去,还是明清传播过去,这个需要更多的史料证明。
/ 姑苏万年桥图,墨版套色,清乾隆
/ 日本神户市立博物馆藏
那日本万年桥究竟在哪?到底跟苏州有没有明确关系呢?相信各位读者到这里一定很好奇,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一起去探寻一下其中的奥秘。
为了不故弄玄虚,我直接摆明我的观点,我认为肯定是有关联,至于原因且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日本万年桥在哪?
日本万年桥位于日本东京著名河流隅田川与小名木川交汇处,原本只是一座默默无名的小桥,而它出名的原因并非因为桥本身,而是因为桥上所见的风景,在富士山和隅田川这两大名景的加持下,逐渐成为一个景观胜地,并且在葛饰北斋以及歌川广重这两位浮世绘顶流绘师描绘下。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此桥,并且名留青史。而在查询了这座桥背后的历史时,笔者发现此桥并非从它的诞生之时就叫“万年桥”,而是在江户中晚期,才慢慢有了这个名字,并且北斋与广重在自己的作品中都特意用中文表述“万年桥”,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与中国的关系,那么这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 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深川万年桥下》,1830-31年
/ 波士顿美术馆藏
/ 歌川广重,《名所江户百景——深川万年桥》,1857年
/ 為一Art Space馆藏
细心的朋友可能从上面的版画中发现了,这日本的万年桥跟前面版画中苏州的万年桥长的一点都不一样,作者是不是在鬼扯呢?之所以长得不同是因为这桥在建成之初本就不叫万年桥而叫元番所桥,是因为这桥附近有个管理河道船只的河船守备所,所以这成为了此桥最初的名字由来。后来随着江户城的扩张,这个管理所被移到他处,所以这个名字慢慢就被弃用了。那何时改成了万年桥呢,笔者翻阅一些资料,虽然没有明确的时间,但是从笔者查阅到的古地图上可以看到,直到江户中晚期,此桥才被改名为万年桥。
/日本延寶六年(1678年),江户时代早期东京地区地图局部,红圈标注为元番所のはし(今万年桥)
/ 日本安政六年(1859年),江户末期东京地区地图局部,红圈标注即万年桥
很清晰看到名称上的已由元番所桥改为万年桥。
那为何会改名呢,跟苏州有何种关系呢,其实大部分日本人也搞不清楚这桥为何要改名,只知道葛饰北斋和歌川广重的画里将它称作万年桥,因为他们的浮世绘太出名才知道了这里有座桥叫万年桥。所以要搞清楚名字的由来,还得从他们的作品入手。
前文提到17至18世纪,苏州版画大量传入日本,由于当时的日本对中国是非常崇拜与向往的,而苏州版画在当时无论是技术还是观念都是十分先进的,这无疑给日本人造成了极大的震撼,所以大量的日本绘师开始学习模仿苏州版画的技艺和构图,并且制作了一批仿作,而万年桥作为苏州的文化地标,经常出现在版画以及各类文艺作品之中,并且因为“万年”二字的寓意美好,深受日本人的欢迎,所以日本绘师依据“苏州万年桥”的图像制作了一批日本版画,既学习了苏州版画的工艺,又满足了日本人对中国城市的美好幻想。
/ 圆山应举摹,《姑苏万年桥》,1795年
/日本神户市立博物馆藏
/ 圆山应举,《姑苏万年桥》,18世纪
/ 图片由高登科老师提供
/ 佚名,《姑苏万年桥》,18世纪末期
/ 图片由高登科老师提供
由上面这些18世纪的日本版画作品可以看出,苏州的万年桥在日本绘师中已经是深入人心的一个重要题材,所以早期日本版画对苏州万年桥的描摹是非常多的,足以证明日本人对“万年桥”的喜爱。包括学习苏州版画中焦点透视的构图,并将其大量运用到日本绘画中,可以说是当时绘画中一件非常时髦的事情。当我们把葛饰北斋的《深川万年桥》与上面的作品放在一起对比时,不难发现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高度的相似性,特别是将它与佚名作者的这张图中心部分一起对比,可以说是相当“心有灵犀”了。
/ 葛饰北斋与佚名作者作品局部对比图
所以单从图像上来说,葛饰北斋创作的万年桥与苏州版画“苏州万年桥”在日本的绘师中的二次传播脱不了关系,甚至可以说是某种致敬了。
那么为什么偏偏选这座桥改名为“万年桥”呢?这么长的历史,被废名的可不只这一座桥梁。虽说东京桥多但是能将几大胜景放在一个画面里的桥却不多,并且随着东京城市的扩张,社会日趋稳定,经济的的快速增长使得旅游逐渐成为江户人民的消解时光最佳活动,但对于大部分市民而言,去不了太远的地方,“城郊游”便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而此时这座桥的优势便逐渐凸显,美丽的景观加合适的距离,慢慢的就变成了当时的江户文化圈里的著名的“网红打卡点”。而此时原有桥名已经不再适合此桥的“网红身份了”,所以换一个更优秀的名字是非常必要的。此时用一个更“高大上的”人人向往的地名替代无疑是更优解,就像今天我们国内的社交网络上在宣传一个新景点时,经常会出现“东方小巴黎”,“杭州小冰岛”之类的称呼,这样能更好的勾起人们的好奇心。而经常出现在各种文艺作品中的苏州“万年桥”便是最佳的选择,这能满足许多人对中国城市的憧憬。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万年桥”这个名字本身的寓意就非常美好,配合着富士山,隅田川这两大胜景,显得既神圣又美好,所以慢慢人们在此聚集,并时常举行放生,祈福活动,以祈求如这胜景般“万年长在”。而在歌川广重的浮世绘《名所江户百景——深川万年桥》里将象征长寿的乌龟与隅田川,以及富士山放在一个画面,就说明了此地的神圣,也可以很好的佐证我的这个猜想。
/ 為一Art Space馆藏
关于东京万年桥与苏州万年桥的实际关联,目前可查阅的文献资料并不多,笔者仅能通过版画图像,以及苏州版画传播的路径以及桥本身的历史时间线去推测二者的关联,如有错误,还请多多指教。最后感谢清华大学美育研究所的高登科老师提供的图片以及观点,才有了我撰写此文的动力,再次感谢。
作者简介:
江玉卿 · 浮世绘藏家|杭州浮世绘线下沙龙发起人|漫谈浮世绘公众号合伙人|为一艺术空间名誉馆长|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壁画系|专注研究东西方美术史|尤其对浮世绘的发展、鉴定、估值有一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