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友 徐祯霞
摘要:
徐祯霞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为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文化地域特点,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情态写出了陕西大风景,呈现生命的姿态,她对小人物和弱势群体怀着同情和悲悯,她对人对事对景的观察细致入微,体现出她对生命及生活的感悟与哲思,充满了昂扬进取的正能量。作者通过生活美、语言美、思想美、风格美追求一种诗性品格。她的散文集《烟雨中的美丽》《生命是一朵盛开的莲花》《月照长河》《梅花语》《山中日月光》《云端上的故乡》等反映新时期散文的“立足于现实的浪漫主义理想”创作原则。在访谈中,我们达成共识——将其文学风格标记为“诗化的地域主义”。
关键词:徐祯霞;“诗化的地域主义”;生活美
作者简介:
王祖友,男,汉族,博士,江苏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跨文化交流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美国文学、文学翻译研究。
徐祯霞,女,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陕西散文学会副秘书长,商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王祖友(以下简称“王”):徐女士,您好!很高兴受编辑部委托,对您进行书面采访。原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说:徐祯霞作品产量高,发表于全国各类报纸杂志,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作家。您为何笔名取名“秦扬”?
徐祯霞(以下简称“徐”):这个笔名有人也经常这样问我,在写作之初,取了一个这样的笔名,当然有它的含义在里面,正如鲁迅,生活在鲁镇,取了一个鲁迅的笔名一样,我生活在大秦岭脚下的柞水,秦代表我所在的地域和地理位置,也代表着中华文明的起源,从秦始皇建立的秦朝开始,那时,有了郡县制,有了度量衡,这个秦字既代表了我的所在,也代表我内心对于文化的尊崇。而扬字吧,它不是杨树的杨,它是上扬的扬,昂扬的扬,它代表的是我的一种人生态度和做人的方向,在初开始写作的时候,我的人生处于低谷,但我是一个绝不屈服于生活的人,我要用自己的顽强向生活挑战,我要用自己的意志向生活挑战,我要做一个奋发向上的人,我要做一个斗志昂扬的人,我要用自己的意志战胜人生的逆境,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人都说,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我就要做那个女状元,我不仅要用笔书文,而且我要用笔改变和改良世道人心。因此,我取下了秦扬这个笔名,而我十五年的文学人生也是以这样的状态走过的。
王: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说:很少见到如此挚爱文学、痴恋文学的女子。秦岭山中常见那种终生緾绕大树的青藤,不错,那就是她,徐祯霞。徐祯霞一直在秦岭的深山里写作,用笔掘进着自己和乡亲们的人生,于是有了秦岭之巅的气度,她生活在小小的柞水县城,内心却饱蕴着博大的爱,将自己和一个浩瀚的感情世界融为一体,便多少有了浩荡,她能够发现于细微,描绘于细腻,又以充沛的感情去酿造、蒸馏,因而便有了自己的独特。您认同这样的评价吧?
徐:认同。我跟肖云儒老师认识近十年了,2016年,我的第二本著作《生命是一朵盛开的莲花》出版,在西安长安国际大酒店举行新书发布会及座谈会,我想邀请肖云儒先生,那时,我跟他还没有正式见过面,网络时代,给人与人的认识提供了迅捷和便捷,那时我因为作品发表广泛,在文学圈中,大家都给我称高产作家,肖云儒老师作为文学界的文化名人和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自然也是关注到我,当我与他电话的时候,他正在延安参加一个文学活动,听到是我,很高兴,我说我想邀请他参加我的新书发布座谈活动,他很愉快地答应了,说到时一定争取参加,他忙完延安的活动,就匆匆地赶回了西安,而且那时他身体挺好,没有让我派人接,就自己来到了会场,老师是一个让我非常尊敬的老师,肖老师不论是为文、为人,都是我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在这里,也感谢肖老师给予我这么深刻的理解和雅评,可谓字字珠玑,句句如弦在耳,正入我心怀。
王:阎安先生说:您始终一往情深,不知疲倦的歌咏,在文字中掘取生活的美与闪光,大千世界,皆有你励志式的昂扬与不屈,以及一草一木总关情的呐喊,表明了您对文学的担当。您用一种对生活的顽强与不屈,让文学变得坚定而又铿锵,底气十足,将真的美的善的一面奉献给读者,这在个人道义层面如何理解?
徐:文学其实就是人学,而人学其实就是我们写作中所追寻的人文精神,什么人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这从一个人投笔与下笔便能看到,一个人的文学作品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体现,有什么样的三观,就会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内心拥有真善美的人,他才能够写出真善美的作品,内心阳光正义的人,也才能写出于人类有普世价值的文学作品。在朋友当中,很多人都说是我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当然,心中有美,眼中也就自然有美了,而我又是一个执着与顽强的人,总觉得世界万千皆有美,世界万千皆有爱,我将自己对于人生、对于万事万物的体悟融入笔端,凝结成一篇篇的文字,人们便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关于文学的我。
王:您的作品文笔空灵,语言扎实,描述准确到位,写人写事都精确凝炼,常有一些抓人心的段落和句子,读来直击心灵,让人回味悠长,作品融可读性、思想性和文学性于一体,您这方面有文学榜样吗?
徐:有,在我阅读的经历中,我喜欢鲁迅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汪曾祺的散文,还有张爱玲的,尤其是鲁迅的散文对我的影响极大,我喜欢鲁迅的作品中的凝练和惜字如金,该用的笔墨用足,不该用的笔墨,言简意赅,用笔准确犀利而有老到,文可长可短,长的洋洋洒洒几万字,短的也数几百字,张爱玲也是如此,她的一篇散文《爱》,全文只有343字,读来却让人意犹未尽,两个相识的年轻人,在正好的年龄,在春天的桃树下相遇,那一句:“你也在这里呀”,让人怀想一生,有些爱,一旦错过,便永不能续,在时间无垠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可因为未能走近一步,而错过一生。这短短的一段文字,写尽了我们很多人遗憾一生的爱情,也道出了我们许多人爱而不得的人生。
王:青春是难忘的,心中有诗情的人生是浪漫的,人类的理想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但随着科技文明扩张,人被抽掉了精神根基,失落自我,没有归属,空虚孤独,您的诗涉及到现代人的这种异化现象吗?
徐:“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的诗歌当中也涉及到了现代人的异化。高科技的发展,在改变和改善着我们的生活,但是也让我们离诗意的生活越来越远,城市的水泥建筑,都市夜晚的霓虹,路上奔跑着的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车辆,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和便利,但是也让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离精神上的自由越来越远,发展和坚守是一对矛盾的问题,在追求发展和超越的时下,有时坚守不得不给发展让步,为了开发,整村迁移,为了发展,点亮城市和乡村,鸟鸣少了,星星和月亮看不见了,河流被改道,或改造,成湖,成泊,土地与山川越来越远,以至一些孩子认不清小麦和韭菜,不知道土豆是怎么长的,不知道高粱和玉米在我们吃到嘴里前它们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和生长的,因为故乡迁移,我就写过一组诗歌《时光中的老院》,这组首有十首,那些渐行渐远的人与事,我们无法挽留,只能让它以诗行的方式,留在我的文字里。
王:您诗文恣意流淌,又常常跳荡出古诗文晶莹的浪花,显示出腹有诗书的积累。这方面中外诗人中谁的写作有类似的风格?
徐:我的写作是自我的阅读开始的,我的阅读很杂很广,因为自己自小生活在一个耕读传家的家庭里,父亲又做着老师,所以在很小的年龄就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文学类的东西,起初是四大小说类的连环画,我记得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哦,还有《聊斋》等等,是连环画将我带到了一个人物丰富多彩,故事千奇百怪的世界里。此后,便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人生享受。当然,在我的阅读中,我是有选择地接受和汲收。在诗词类,我喜欢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韩愈等人的诗作,当然,作为现代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的毛泽东诗词,我也是非常喜欢。可能一些人会说,我喜欢的都是中国文坛中的顶尖诗人。是呀,可能是我是个眼高于顶的人,我喜欢用我自己的视野来看古往今来的那些文人。我也在用我的价值观来判断那些业有大成的文人才子,我是一个有着家国情怀的人,我也喜欢那些有着家国情怀的文人,而他们的诗文也成了我为文路上最大的营养。有时在写着写着,不自觉地用进了他们的文章,甚至有时,我还会在写着写着的同时,在散文或者是其它的一些文体里,串起了我自己的诗句,它们或成列,或成行,跳跃在文间,也让文章有了一种诗性和诗意的美。
王:您在两会期间内写了一首诗《你从春天中走来》,这首诗的灵感由何来?
您从春天中走来
深情款款地从春天中走来
徐:全国政协开幕的那一天,我在视频号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精神抖擞地走上主席台上的那一刻,那种轻快,那种步履昂扬,与年轻人无异,甚至比年轻人的状态都好,这么矫健的步伐,这么英姿勃发的状态,让我看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希望,也看到了我们全国人民的美好未来,瞬间,《你从春天中走》这个灵感自脑中而生,是啊,从春天中走来的人,才能这么饱满和昂扬,就像正在绽放的花朵,就像掘土而出的小草,就像激情奔腾的河流,就像跃上枝头的那一抹新绿,是那么的欣欣向荣,是那么的仪态万方,于是,在那一晚,我写下了《你从春天中走来》这首诗。人的灵感,有时就是这么奇怪,产生于那一刹那。也正是因为那一个瞬间,我有了想去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乡富平县去看看的愿望,我是一个行动派,有了想法,就开始邀约文友,和文友们约定之后,我们就开始联络富平的文友,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和采风与学习,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走进怀德公园,走进习仲勋的故居,感受富平这个地方的人杰地灵和高风亮节。
王:“诗化的地域主义”是否应该在如下方面下功夫?一是扎根生活厚植人民情怀,让作品“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二是塑造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人物形象。三是锤炼有审美价值有形式趣味的语言艺术。
徐:您说的有道理,现实主义主义的创作手法要求我们的创作“三贴近”,扎根大地。而“诗化的地域主义”是指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有所变通,对人对事对景的观察细致入微,体现出对生命及生活的感悟与哲思,充满了昂扬进取的正能量。作者通过生活美、语言美、思想美、风格美追求一种诗性品格。这些都是“诗化”的表现,地域主义一旦“诗化”,就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了!
王:您的新作感觉文风和以前作品不大一样,不知道是否是您有意为之?
徐:写作是一个不断更新和进步的过程,一个作家的每一个阶段的作品都是不一样的,而人生,也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它跟人的心路历程有关,也跟人生阅历有关,有一句话叫做“姜是老的辣”,这一句话用在文学上,也是有道理的,对于作家,最好的采风,便是生活,最好的深入生活,便是在自己的生活里,一个作家最好的作品,往往都是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当然,在写作的过程中,作家也会在不断地汲取新的营养,让自己的作品更贴近生活和自己的内心,作家也是一个从新手到熟手,从熟手到高手的过程,希望自己能够写得更好,写得更让自己和读者满意,写出对社会对人民对历史有价值的文学精品。
王:您的鲁迅文学院学习经历对于您的写作人生产生哪些影响?
徐:鲁院的学习在我的为文生涯中,是一段让我终生难忘的经历,北京鲁迅文学院,作为中国最高学府,中国文学的最高殿堂,每一个作者或者是作家都是渴望能够来到这里学习的,来这儿学习的作家,都是从全国各地选拔来的优秀作家,可以说是筷子里面拔旗竿,都是各省拔尖的优秀作家。我能够代表陕西省作协来鲁院学习,这于我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倍感欢欣激励鼓舞的事。在鲁院,我们接触到了一流的作家,一流的老师,鲁院经常为我们举办各类文学讲座和活动,我们在听老师讲课中提升了理论水平。在学习中,拓宽了视野和思维,也接触到了很多文学大家和名家,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经历,也是一次让人终生铭记的学习经历,感恩老师和领导的识人之明,感恩人生的种种遇见。
王:对于一个文学家,总希望作品影响社会,作品入编多种书籍、教材,能简要介绍一下吗?
徐:我从开始写作的时候,作品就不断入选各类试题,我记得第一篇入选作品是《恋恋夏日》,入选了中学语文试题,还入选了《青少年心系滴水之恩感动中学生美文100篇》,后作品一直在不断地入选各类中高考语文试题,现在已经有几十篇试题入选中学各类语文试题和教辅读物,甚至还入选过公务员试题。作品入选了很多的选本,足有三十多本了吧,《散文选刊》《我最喜爱的中国美文100篇》《二十一世纪十年精品美文》、当代中国优秀散文集《纸上时光》《大美中华》《经典游记美文》《温馨亲情美文》,红孩主编的《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中国散文精选300篇》《最具人气的中学生系列丛书》《陕西青年文学·散文卷》、《梦想与荣光》、以及《心系滴水之恩感动中学生的心灵故事》《中国年度散文排行榜》《民生散文选》《青年作家年鉴》《中国年度精短美文》等等,很多很多,特别是《牛背梁上望长安》入家国情怀语文试,这也是习总书记在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2020年4月20日来柞水登牛背梁的一个原因,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家国情怀在全国遭遇疫情危机的情况下,登上牛背梁为国祈福,祈求国运昌隆,国家长治久安,后又去安康为民祈福,祈求人民身体安康,吉祥如意,后又去了平利,祈求国事家事两相顺利。这,或者也是文学的力量。
王:张爱玲说:“成名须趁早”,您不算是个才名早立的作家。但很喜欢张爱玲,您能谈谈为什么认可她?
徐:可能是因为我们同为女性吧,说到喜欢张爱玲,很有意思,一者喜欢她的文字,二者喜欢她的旗袍着装,似乎张爱玲出现在我眼前的一直是以旗袍的形象出现的,因为我骨子里对旗袍的喜欢,因为她是作家,我喜欢她的散文,她的小说,加上我们又是同道中人,同为热爱文学的人,便觉得似乎是心灵近了,她身上有我的热爱,也有我想延袭的东西。要说张爱玲吧,她是一个有才华的女子,同时,也是一个不幸的女子,同时还是一个生性桀骜的女子,她高艳,清冷,似乎在云端,但在爱情中,她却又是那么的低微,低微得让我心痛,我与她的认可在于我们是同道中人的惺惺相惜,我有时又常常在想,如果我们在一个时代,她会以我为朋友吗?当然,这个问题没有解。
王:能谈谈您获“冰心文学奖”的情况吗?其他奖项呢?
徐:我是在2018年获得冰心散文奖的,冰心散文奖于我的写作来说,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里程碑,我2008年汶川大地震开始写作,2018年,整整十年,可就在这一年,我获得了冰心散文奖,而且冰心散文奖是在我仰慕的大文豪苏轼的故乡四川眉山颁奖的,这不管在哪个方面说,都是一件极为有意义的事情,它圆了我的文学梦,也圆了我想拜谒一代文豪苏东坡的长久以来的一个心愿,接到颁奖通知,我是喜悦的,写作十年,终于被业界认可,尽管在获得冰心散文奖以前,我的作品就不断不社会认可,入各类语文试题无数,可在文学界,一些人还是爱以文学奖来衡量一个人,似乎没有获得文学奖的作家便不是好作家,其它,这也是一个畸形的价值观,这么多年来,我的作品早已经被全国几千万学生受益,但没有这个奖,我还是常常被一些人一些事忽略。在这些年中,除了冰心散文奖,也获得了其它的很多奖项,如全国青年散文奖、全国职工散文奖、海棠杯散文奖、季羡林散文奖、四川散文奖、丝路散文奖、中日文化交流奖,略算了一下,有80多个吧,总的算来,不认识的人给我的奖比认识的人给我的奖多奖高,不认识的人也比认识的人给我的认可度和价值认同也要高。
王:您被商洛市团委评为“青年人学习的榜样人物”,入编《商洛英才》。这是社会对您作为文学家的一种褒奖?
徐:算是吧,您关注到的这个商洛市团委评的“青年人学习的榜样人物”是在2010年的5月4日青年节评的,当时,是我写作的第二年,因为我写的一篇作品《山城霓虹》刊发在《中国青年报》,并且获得了中国散文华表奖二等奖,在宣传部的支持下,去了北京领了奖。当然,也因为我的作品的高产,一年发表达到了上百篇,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那时候有一个博客,几乎陕西所有的文化名人都在我的博客上留过言,对我的高产和广发表给予赞许和点赞,网络对于文化传媒,无疑是有好处的,而我便是在那样的一个阶段走进大众视野的。我被评为“青年人学习的榜样”的另一个方面,是因为我是自学成才励志的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对青少年是一种引领和带动,让他们看到我的文学之路和励志经历,对他们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起到榜样的作用,《商洛英才》当时是商洛市宣传部编的,选入的是商洛在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将这些人才汇集成册,这也算是一个商洛群英萃吧,于我来说,也是一个肯定和荣幸,是国家和社会对我的认可,当然,也是社会对我作为一个文学家的褒奖和肯定。在这些年的写作中,还被评过2012商洛年度十大新闻人物,2016商洛年度突出人物,2016年被选入中国最高文学学府北京鲁迅文学院,2017年被选为陕西百优文化人才,2018年作为突出文化人才苏陕协作交流挂职于南京市高淳区文化馆副馆长。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我在文学上的突出贡献,被解决了编制,成为了一名国家体制内的文化工作人员,从而让我成了一个在外界被人们广泛流传的因为文学改变命运的人。
王:听说你的长篇自传体散文《云端上的故乡》将被拍成电影,是吗?对于即将搬上荧幕的作品,您有何感想?
徐:是的,《云端上的故乡》被北京国科华翰影视公司制作成建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国75周年的主旋律影片。这部自传体长篇纪实散文能够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说真的,能在一出版,就被影视公司关注和看好,让我意外,也让我惊喜,在写这部作品的当时,我只是希望能够用文字留下我的故乡,做一个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不至于让它在移民搬迁中消失得草木重生、片瓦不留,我是怀着对故乡的不舍和深情写下这部书,希望能够以文学的方式留下我的故乡,没想到我惺惺在乎的成长记忆,也是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祖国不断变化的缩影,且被有识之士这么看好,并且拍成了电影,当然,这于我是一段珍贵的记忆,这部电视也于我是一个珍贵的记念,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它被拍成电影,让这部作品有了更深厚的社会价值和人文意义,也将我的个人视角投放到了整个社会的巨大发展变化中,也因此让我我的家乡变得不平凡,跟整个社会大时代同频共振,有了广义的社会效应,甚至有机会为建国75周年奉献一点人文力量和文化力量,这也算是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的一个具体实践和在场呈现,这部电影是我的第一部改编电影,我的内心还是挺激动的,这也是对我作品的一个肯定,也是对写作的一个肯定,更是对我写作视角和写作初衷的一个肯定,感谢您的关注,感谢您对这部作品的喜欢,更希望广大影迷能够喜欢,在此也祝福祖国生日快乐!
王:截止目前为止,您认为您最满意的作品有哪些?他们分别都是在您什么时期写的,而这些作品在您的文学生涯中都起到了什么作用?
徐:我是一个主要写散文的作家,虽然我也会写一些诗歌和小说,但是散文却是我十五年来一直坚持写的,要说我第一篇影响最大的散文,当然是《牛背梁上望长安》,这篇作品可以说是我的代表作,它让我的写作在思想境界上有了一个大的提升,一代关学大儒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灵立命”,而《牛背梁上望长安》便有了这个意味在里面,它也是我的作品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和里程碑,从小我走向大我,从表向写作走向更深层次的社会写作,当然这篇作品获得的荣誉也是比较多的,首次刊发于《西安日报》,获得中国首届旅游散文二等奖,入选“家国情怀”中学语文试题,入选《中国最经典游记美文》。在这期间,还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个人著作《烟雨中的美丽》,这本书是作为“青少年课外读物百部文库文学篇”出版的,几次印刷,入国家图书馆,上2014年中国.南京“全国青少年读书交流会”,入评第十届中国儿童文学奖,这些社会高层次的认可,都愈发地坚定了我写作的信心。2020年出版了我的第三本书《月照长河》,它是继我《生命是一朵盛开的莲花》之后的又一本著作。这本书也算是一本精品散文著作,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可算是精品散文,它都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在里面。当然,在我的写作中,《棣花之荷》也是一个亮点所在,它可以说了上了全国各类中高考语文试题,甚至是入了公务员考试题,而且还进入北师大和首都师范大学附中的考试题,还为我所在的家乡柞水县作为学生考试题,因此,柞水县的家长和学生,就算不认识我,说到我却少有不知道的,我不管走到哪里,认识不认识的人,都会来我跟前和我打个招呼,您就是那个徐作家吧,我们娃经常做您试题呢!一篇文学作品能为全国几千万学生所受益,做为一个作者,该是欣慰的。当然,我入选各类中学语文考试题目的作品很多,都有三四十篇了,其中的《冬日的树》在外影响也算是大的,它不仅入选各类中学语文试题,而且还被选入央视诵读,并且同萧红和苏童一起。2023出版了四本书《梅花语》《山中日月光》《云端上的声音》和诗集《春天的声音》,《春天的声音》入选“2023年度中国十大最佳新诗”,小说《流动的照片》入选2024年《小说选刊》第5期。至此,15年间,发表作品2000多篇,出版著作七部,达500多万字,作品遍及全国280多个城市和地区。这些被外界广泛认可的文学作品,让我对自己的文学写作越来越自信。未来,继续努力吧,以不辜负那些关心关注我的读者朋友和老师们!
王:很高兴您这么完美地回答了我的问题,我的提问可能挂一漏万,还请您见谅!祝贺您在散文创作上取得的突出成就,愿您的作品走出国门,更广泛地传播正能量。
徐:感谢王教授您祝福,目前已经有翻译家在翻译我的作品《月照长河》,渴望在翻译老师和您这样的外语工作者的助力下,我的作品会早日走出国门,走进世界文学的殿堂。谢谢约访!
【徐祯霞出版的主要作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