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在港台和北美多家华文媒体摸爬打滾38年的資深新聞工作者,我应是最早关注海外留学生文学、新移民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的媒体人之一。
早在2002年,北美新移民文学方兴未艾,还未引起世人真正关注,相关研究也未展开,凭着我的“狗鼻子”(香港《镜报》创办人徐四民先生所言),我敏銳地发现这一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率先在北美世界日报《世界周刊》发表近万字专题报道《「海派」作家走红大陆 新移民文学繁花似锦》。
被誉为“当代海外新移民华文文学研究开拓者”、著名文學評論家陈瑞琳、文心社社长施雨等人,最早发现了我的报道,並在盛极一时的“文心网”转载。后来瑞琳女士也在頗有影响力的《瑞琳读书》公众号转载拙文,並撰文推薦,内容如下:
“2002年,新旧世纪斗转星移,北美新移民文学浪潮涌动,但是真正的关注和研究还未展开。然而有一天,我在万众瞩目的《世界周刊》上,却读到了北美知名专栏作家曾慧燕女士的长文《新移民文学繁花似锦》,完全被惊到了,她的感觉竟是非常敏锐,目光如此犀利。应该说这篇文章是台湾联合报系第一次正面介绍海外新移民作家,影响甚大,曾慧燕也成为最早关注大陆新移民作家的媒体人。”
其实说到这一点,仍得感谢由融融、陈瑞琳主编的《一代飞鸿》(2005年由美国轻舟出版社出版),令我自2002年始,更加坚定不移地持续关注新移民文学。
《一代飞鸿》是一本硕果累累的文学集錦,书中收集40多名活跃北美华文媒体的新移民作家小說精选、纪实小说与文学评论,內有多篇陈瑞琳的精彩点评。看得出,她是那么用心、专心、恰如其分地评价每一位作者的文章,绝不敷衍了事。她显然是在身体力行我一向推祟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为之深深感动。
与此同時,我注意到為此文集写序(前言)的南昌大学当代文学研究所所長公仲(本名陈公重),他高度肯定北美华文作家的成就,主张作家“要走出去,要自我放逐,漂泊、流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某种意义来看,移民可以说是人类走向开化、进步、成长的一种标志。”
我也非常欣赏赞同公仲老师对文学的看法和见解:“我们的文学能够陶冶情操,修行养性,和諧社会,娱乐生活,有丝竹琴瑟纤细优美之声;我们的文学也呼唤着奏黄鐘、歌大吕,大气磅礴,宏大叙事,针贬时弊,作千秋史笔。”
他指出,“北美华文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的一座重镇。新世纪以来,发展势头异常迅猛,已成了世界华文文学发展的前沿阵地。我们完全可以寄予厚望。願其能与祖国的当代文学比翼齐飞,共创辉煌,共攀世界文学的珠穆朗玛。”
公仲老师由此成为引领新移民文学走向世界华文文学的重要旗手,如果说陈瑞琳是推手的話,他就是不可或缺的“推波助澜”者,“里应外合”,功不可没!
在公仲老师等人的大力推动下,2014年11月,“首届中囯新移民文学研讨会”在南昌大学举行,这是30年來海外新移民文学在国內的首次大展示,也奠定了新移民文学的里程碑。
公仲老师指出,从20世纪70年代末,留学生文学花果飄零,到新移民文学的繁花似锦,从星火到燎原,孕育了新移民作家的茁壮成长。如今他们正在迈向春华秋实的成熟季节。当下,华文文学正发展成数十多个国家、地区的世界性語种文学。“风景这边独好!”
他表示,新世纪的华文文学,是老中青齐头并进,三箭齐发,前景看好!“我们的目标不是诺贝尔,也不拒绝诺贝尔,而是构建世界最大的华文文坛,勇攀人类文学的新高峰。”
这些年来,公仲老师为了促进新移民文学及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提高,风雨兼程,走南闯北,不辞劳苦到世界各地包括欧美等国及港台地区讲学和学术交流,马不停蹄,风尘仆仆。
他除了不顾高龄四出参加文学会议,还披肝沥胆扶植新人,不遗余力、不厌其烦地为许多散居世界各地的新移民华文作家写推介文章,几乎有求必应。这对一位年逾九旬的长者來说,是多么大的工作量!況且他认真对待每一篇点评,绝不马虎了事。每一篇文章,都言之有物,有的放矢,並且苦心孤詣,重视为读者打开一个独特视𥦬,令人肃然起敬。
今年3月27日,他在海南海口出席“第三届世界华人作家笔会”开幕仪式,我也躬逢其会。在开幕典礼会场,与会者爭相和他拍照。在这种场合,我一般习惯“躲得远远的”,没想到公仲老师到处打听“谁是曾慧燕”?
我赶紧现身致意。久闻其人,久仰大名。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总是擦肩而过,缘悭一面。没想到公仲老师没有任何架子,亲切随和,平易近人,还亲笔签名赠我大著《八八文存》。
这是公仲2020年2月后至2022年8月整整两年半中所写文学篇章的汇编。也就是把他从86岁到88岁所写的文章与众分享。
本书主要有两集,一是评论,有综合评述,有序言专论,并附有刘登翰及温哥华冯玉、纽约梓樱点评。 一是怀念集,有六篇纪念长文,附有旧金山刘荒田、吴玲瑶、耶鲁苏炜、休斯顿陈瑞琳、洛杉矶董晶等及国内胡平、夏林、张渝生、谌瑞生、元玲金根、喻美娟等人的点评。
认识公仲老师的人,应该都认同他的为人一如古语云:“仁者无敌,行者无疆。”他确是学者中的仁者,教授中的行者。
4月2日我们从三亚結束旅遊回到海口时,由於公仲老师的面子,我們的旅遊巴士得以停泊在海南省军区招待所的大院內,离当晚的餐馆只有数步之遙。进餐完毕,临别依依,大伙儿转移阵地到包厢对面的卡拉OK,继续欢乐今宵,公仲也兴致勃勃地去探视文友们,又受到大家的热情包围,爭相拍照留念。
令文友们感动的是,当我们回到巴士准备打道回酒店时,路遇正在散步的公仲老师,原来他是有意在此守候送我们离开。此时已夜深人靜,90岁的长者仍坚持執礼相送,非要等我们全体人员上车挥手告別。見微知著,从中窥见一位名重士林的文人学者的虛怀若谷。令人肃然起敬!作为一位鲐背之年的九旬长者,难得的是他依然精神瞿铄,壮心不已!
天护寿者,地佑善人。感謝这次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即将主办 的“世界华文文学高峰论坛暨公仲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让我们有机会聚首一堂,为公仲老师祝寿,向他致敬!
作者简介:
曾慧燕:资深媒体人,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会员,纽约华文作家协会资深会员、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创会会员,世界华人美术金笔奖国际联合会主任、世界华人作家笔会組委会共同主席等。
自1980年起至2017年底,先后任职港台和北美七家大报共38年,发表近三千万字报道,为海峡两岸三地采访过最多名流政要的华人记者。其文章为海内外各大报刊广泛转载,并收録在《中国当代新闻文学选》等数十本出版书籍,其事迹为海内外一百多家媒体报道,并入选《香港沧桑──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香港著名女记者曾慧燕》(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辑)等。其著作《外流人材列传》《在北京的日日夜夜—中英谈判我见我闻》《中国大陆学潮实录》《一蓑烟雨》等,被港台及海外各大图书馆收藏。
1983年获「香港最佳记者」、「最佳特写作者」、「最佳一般性新闻写作」三个大奖,打破历届得奖纪录;
1984年当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1985年当选「世界十大杰出青年」;
2006年入选「全球百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
2017年获美国「跨文化传媒贡献奖」;
2018年获美国圣约翰大学华美族研究会「卓越贡献奖」;
2021年获华美族移民文学佳作奬及海外华文著述奖;
2022年获美国无国界教育组织「国际导师奖」;
2023年获美国时代华人杰出风云人物「文化传媒功勛奖」、世界华人美术金笔奖「助力国际艺术交流贡献奖」,以及海外文轩文学大会“新闻文学奖”等;
2024年获世界华人周刊首届优秀散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