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1:《自由探戈》
【《Libertango》(自由探戈)是阿根廷作曲家阿斯托尔•皮亚佐拉最著名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是皮亚佐拉1974年在罗马居住时创作的,皮亚佐拉称它是一首“自由之歌”。这首乐曲一经推出,便获得了人们的追捧,曾被许多音乐剧和电影改编成配乐。乐曲以两个动劲十足的重音节奏互竞开始,令人心动、紧张而充满期待;接着由大提琴演奏出一段抒情的主题旋律,婉转悠扬而浪漫性感,像一位舞者伸过来的手轻轻拽起我们的灵魂旋转起舞;最后由班多纽引入高音对互竞旋律,刚柔并济,充满无限的情感张力,令人欲罢不能。以上音频由马友友演奏的大提琴以及钢琴、班多纽、小提琴、电吉他和低音提琴组成的六重奏演奏。】东方探戈二重奏版本
【由韩国小提琴手宋敬善和钢琴演奏姜金熙组成的东方探戈二重奏,将韩国风情融入探戈音乐,以东方式的情感表达方式诠释南美风情的探戈音乐,含蓄内敛中不失热情、华丽与性感的本质,如小酌微醺,别有一番韵味。这个探戈二重奏团曾受到探戈大师——皮亚佐拉遗孀的高度赞赏。】
曲2:《遗忘》
大提琴与钢琴演绎版
【《Oblivion》(遗忘)也皮亚佐拉最著名的探戈作品之一,是为1984年出品的意大利电影《亨利四世》而作的配乐。皮亚佐拉用朴素、简洁的探戈音乐语言表现出女主角深沉而细腻的情感。主题旋律百转千回,缠绵悱恻,淡淡的忧伤中蕴含着诉说不尽的相思与爱恋。时光将你我遗忘,独留深情在心底。不思量,自难忘!】
探戈(tango)是一种起源于阿根廷民间的四拍子舞曲,它大约在1890年左右起流行于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贫民区。在20世纪初,阿根廷的舞蹈家和音乐家们将它搬上巴黎的舞台演出,从而在欧美乃至全世界掀起了一阵探戈风潮。而对探戈音乐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当属阿根廷作曲家及班多纽手风琴独奏家阿斯托尔•皮亚佐拉。皮亚佐拉出生于阿根廷,四岁时随父母移居纽约并在那里长大。八岁时他开始演奏班多钮(探戈乐队中使用的一种方形手风琴)。皮亚佐拉很快成为出色的演奏家,在乐器上演奏巴赫和肖邦,以及探戈、爵士乐和民间音乐。十三岁时,他就为阿根延音乐巨星、探戈歌手和作曲家卡洛斯•加德尔在纽约的演出伴奏了一年。十六岁时他跟随双亲返回阿根廷,之后迷上了配器,22岁开始跟随阿根廷当时著名的作曲家阿尔伯托•希纳斯特拉学习作曲。并深受古典钢琴大师阿图尔•鲁宾斯坦的影响,根据鲁宾斯坦的建议他又去研究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和拉威尔的音乐,这些作曲家都对皮亚佐拉的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接受过系统的古典音乐的熏陶和训练的皮亚佐拉创造性地融合传统古典音乐与爵士乐元素,将探戈音乐从通俗流行的舞蹈伴奏音乐提升为可以单独在舞台上展示的具有高度艺术性和深刻思想内涵的纯音乐形式,并由此创立了独特的先锋派风格的“新探戈音乐”,在阿根廷乃至南美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20世纪80年代起,皮亚佐拉的作品为全世界的爵士乐、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爱好者所喜爱。他的作品在全世界为一流音乐家和音乐组合所演出,包括我们所熟悉的美籍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和克罗诺斯四重奏团等。皮亚佐拉也成为阿根廷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被阿根廷人民尊称为“探戈之父”及“阿根廷国宝”。《纽约时报》曾在他逝世的讣告中称赞他是“探戈音乐的现代大师”。
皮亚佐拉生前回忆自己的音乐创作生涯时曾说:“我到1954年时创造了一种不同的探戈。这种探戈毫不老套、传统,有种室内乐的气氛。它是思想性的探戈。这不是供人们歌唱或者舞蹈的探戈,而是让人们思考的探戈。”著名的美籍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曾评价说:“皮亚佐拉的音乐有着无尽的激情——充满渴望—一同时又有无穷的现代性......(皮亚佐拉)对音乐风格惊人地敏感,他将精选的音乐风格一爵士乐、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进行天衣无缝的融合,产生非常独特而富于激情的声音。”马友友认为将探戈这一民族音乐与“外来”影响结合使皮亚佐拉的音乐“不仅有着难以置信的紧张节奏,还有意大利式的弹性节奏和情感张力......这就是让人着迷之所在!"
泉水总是向河水汇流,
河水又汇入海中,
天宇的轻风永远融有
一种甜蜜的感情;
世上哪有什么孤零零?
万物由于自然律
都必融汇于一种精神。
何以你我却独异?
你看高山在吻着碧空,
波浪也相互拥抱;
谁曾见花儿彼此不容;
妹妹把弟兄轻蔑?
阳光紧紧地拥抱大地,
月光在吻着海波;
但这些接吻又有何益,
要是你不肯吻我?
(完)
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在他的最后一首诗中说:“探戈是孤独者的三分钟爱情。”来吧,在紧张而忙碌的生活之余,让我们在皮亚佐拉热烈奔放而性感内敛的探戈音乐中尽情释放我们内心深处永不泯灭的激情与渴望,灵魂与乐共舞,暗香疏影,独自妖娆。
--END--在音乐的律动中获得心灵的丰盈,在美的意境中涵容对音乐恒久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