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 二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准考证号要填涂清楚。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卷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美国的白皮书,选择在司徒雷登业已离开南京、快到华盛顿、但是尚未到达的日子——八月五日发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在马歇尔系统看来,他只有一个缺点,就是在他代表马歇尔系统的政策在中国当大使的整个时期,恰恰就是这个政策彻底地被中国人民打败了的时期,这个责任可不小。以脱卸责任为目的的白皮书,当然应该在司徒雷登将到未到的日子发表为适宜。
中国是亚洲的重心,是一个具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大国,夺取了中国,整个亚洲都是美国的了。可是,一则,美国的和全世界的人民都不要战争;二则,欧洲人民的觉悟,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兴起,特别是苏联这个空前强大的和平堡垒耸立在欧亚两洲之间,顽强地抵抗着美国的侵略政策,使美国的注意力大部分被吸引住了;三则,这是主要的,中国人民的觉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民众组织的力量已经空前地强大起来了。这样,就迫使美帝国主义的当权集团不能采取大规模地、直接地武装进攻中国的政策,而采取了帮助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
好办法,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实现“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
那些近视的思想糊涂的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的中国人听着,艾奇逊在给你们上课了,你们所设想的美国的仁义道德,已被艾奇逊一扫而空。不是吗?你们能在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里找到一丝一毫的仁义道德吗?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开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他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摘编自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材料二:
《别了,司徒雷登》是毛泽东于1949年8月18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抨击艾奇逊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和美国扶持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政策,向美帝国主义告别,表达了无限的豪迈和乐观。《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新华社记者于1997年7月1日合写的一篇短新闻,向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告别,表达了民族强盛的自豪感。
“别了”一词被当代中国人民普遍理解和使用,与《别了,司徒雷登》这篇文章紧密相关。这篇文章写在新中国诞生前夕,是中华民族向帝国主义列强欺凌史的告别宣言。不说“再见”,只道“永别”,“别了”一词被赋予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别了,司徒雷登”,别了,帝国主义欺凌史。1945年2月,美国在雅尔塔会议上与苏联达成分割远东的秘密协定,意图在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美苏以中国长城为界南北划分势力范围。1945年4月,罗斯福逝世,落实雅尔塔秘密协定的任务转到马歇尔身上,他相中了司徒雷登,1946年的7月,司徒雷登被正式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5月,解放军横渡长江,为避免中国倒向苏联,司徒雷登向美国国内提出承认中共新政权的建议,遭到拒绝,无奈回国。
此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用种种策略,企图扼杀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甚至不惜发动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历经血与火的考验,将帝国主义的欺凌史扫进了垃圾桶。
别了,“不列颠尼亚”,别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史。别了,“不列颠尼亚”,既是向不列颠尼亚号邮轮告别,也是向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告别。
英国、美国等国家在之后也始终没有停止搅乱香港的图谋,1997年掀起金融危机冲击香港金融市场、2013年挑动“占领中环”非法集会、2019年煽动香港暴乱,均被祖国一一化解。
中国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帝国主义的殖民史、欺压史都将一“别”不复返。
(摘编自王洪涛《从<别了,司徒雷登>到<别了,“不列颠尼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徒雷登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的原因是其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这可以让美国更好地实施侵略政策。
B.美国不能采取大规模地、直接地武装进攻中国的政策,而采取了帮助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原因不止局限于中美两国,也在于世界整体局势。
C.那些近视的思想糊涂的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的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又反对人民解放战争,没有如闻一多等的民族英雄气概。
D.“别了”一词在两则材料中都有告别之意,都有深刻内涵,都展示出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豪情,也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续奋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国“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帮助蒋介石政府,其目的是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
B.美国的白皮书本以脱卸责任为目的,结果却成了证明其没有仁义道德的依据。
C.司徒雷登离开的主要原因不仅是殖民政府的溃散,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觉醒。
D.1949年,司徒雷登向美国国内提出承认中共新政权的建议,是出于其本国利益考虑。
3.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不能支撑材料二中“《别了,司徒雷登》表达了无限的豪迈和乐观”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是亚洲的重心,夺取了中国,整个亚洲都是美国的了。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民众组织力量已经空前地强大起来了。
C.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
D.司徒雷登大使老爷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4.材料一中画线句子运用反语修辞,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效果。(4分)
5.如今国际形势复杂,面对其他国家对我国新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应该如何从全局去“看问题、想问题”,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漆园吏游梁 郭沫若
庄周自从他夫人死后,率性把漆园吏的微职丢掉,他的门徒们也就逐渐地风流云散了。
他寄居在一所陋巷里面,把剩下的余钱去买了些个麻来打草鞋过活。他一面打草鞋,一面却在冥想着宇宙间消长盈虚的道理。
“苎麻的种子播在田地间,受着温暖的阳光护摄,无端地抽出了青春的苗条。苗条枯萎了,筋骨成了麻,我如今在把它打成草鞋。我这打成的草鞋,被人践踏穿了的时候,又要委弃在不知道什么地方的污潴里了。……”
“人的一生不就是这样的吗?青葱自乐的时代没有多时,成了可供人利用的器皿,也没有什么荣幸。”
有一次,接连几天一双草鞋也卖不出,他是饿得不能忍耐了。他记起有一位旧友在管河堤的事情,他便挨着饿,提了几双草鞋想去向他贳两升小米。
他好容易才走到了河边,他觉得不像他自己在走,好像有股风吹送一团野火在路上蔓延。那时候他实在是一团火,一团饥火好像把他身上穿的一件破布衣裳,把他手上提的草鞋都要燃毁了的一样。火看看快要熄了,被风一吹又渐渐燃炽起来,他好容易才燃到了河边。在河水里面照了照自己的面孔。
——“啊,你就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庄周夫子吗?我几乎不认识你了。你的颈子怎瘦得那么细长,就好像白鹤的颈子一样?你的面孔怎变得那么黄熟,就好像臃肿的南瓜?”正当他在照影自嘲的时候,他听见有得得的马蹄声走来。他抬头一看,才看出就是那位做河堤监督的朋友。
他看见他的朋友,就好像炉火遇着油煤一样,热烈烈地便去接着:
——“啊啊,朋友,我有好几天没吃馒头了。我这里有几双草鞋作抵押,请你贳几升小米给我煮粥吃罢!”
——“啊啊,朋友,我这个月还没有领薪水呢!”河堤监督毫不踌躇地回答。
庄周只听了他这一句话掉头便跑。他息了一会儿之后,他饿得连动也不能动弹了。他便无意识地把手里提的草鞋来乱嚼,足足嚼尽了一只。但也奇怪,他觉得好象享用了太牢一样。
——“啊啊,我真感谢你这真宰!真是道无所不在,道在瓦甓,而且道在麻屑了。”
麻屑嚼多了,虽然可以勉强充饥,但是有时总想要点有血有肉的鲜味。有血有肉的鲜味!
他一面想,一面早把一个铁针来敲成钩,把麻条来续成线,想去钓几只鱼儿。
——“蚯蚓呀,罪过,可怜你不该有能够引诱鱼儿上钩的质。因为你有用,所以你才被人利用了。”
小河边上的田野中偃着一个髑髅,他把那髑髅翻开,又才发现了几条蚯蚓。
他把蚯蚓穿在针上,把麻线投在水里的时候,他看见鱼儿一对对地衔尾接首在水里面优游。直到这时候才回想起了他死去了的夫人,才为她挥洒了几行清泪。
夫人在生的时候,他待她真是太淡漠了,他总以为是受了她的拖累。因为有了她,所以不得不过世俗的生活:因为有了她,才去做了一场小官:因为有了她,才教了几个无聊的弟子。
但是,如今呢?他只对着孤影嚼麻屑了。
——“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
他一连叫了几声,把钓缗投在河中,跑去抱起那个髑髅。
——“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
一回想起他夫人死时,他想起那时唯一的一个吊孝者来了,唯一的知己惠施。
一想起他的惠施,他恨不得立刻就飞去和他见面。于是,庄周提起那个髑髅,便一个人飘飘然往大梁走去。
——“一位提着一个髑髅的疯子!”
——“一位不吃面包,只嚼麻屑的骗子!”
庄周走一路,便引起一路惊怪的风声。人还没有走到大梁,风声早走到惠施的耳朵里“哼,奇怪,老庄这一来,是想夺我的宰相了!管他是真是假,总要先事提防。”可怜饥渴着友情,饥渴着人的滋味的庄周,人还没有走到大梁,惠施早搜拿了他三天三夜了。他才抵大梁城,便被人逮捕着,把他送到惠施的面前。
庄周一见惠施,便说不出来的欢喜。但是惠施向着他,骂道:
——“老庄呀!你真是太丑!你要来夺我的宰相,你正大光明地来就是了,何必要做出那种妖异惑俗的行径!”
——“啊,惠施!你这说的话,才是‘孤驹未尝有母’啦!”
——“你别要尽那样假装疯蒙!国法是国法,友情是友情。我已经捉拿了你三天三夜了!”
——“唉!”庄周到此才长叹了一声,他接着说道,“惠施!你听我向你说一段趣话罢。南方有一种奇鸟名叫‘鹓雏’,它吃的是竹实,饮的是清泉,宿的是梧桐古树。它在路上遇着一只含着死老鼠的鸱鸮,它因为都是同类便招呼了鸱鸮一下。鸱鸮抬起头向上怒吼:‘哼,你是要来夺我的死老鼠啦!’——啊,朋友,你知道这死老鼠是什么?”
惠施被庄周抢白了一场,面上虽是发烧,却立刻倒堆一脸的笑容来向庄周赔罪:
——“朋友,我们打是心疼骂是爱呢,请你别误会罢。”
庄周默默不作一声,只是飘然走出大门。他举起手中的髑髅向白云流荡着的青天掷去:
——“唉,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
1923年6月22日
(有删改)
链接:据郁达夫的回忆:“当时,我和他(指郭沫若)穷极无聊,寄住在上海滩上,度比乞儿还不如的生活。忽然有一个人,因为疑沫若去夺他的编辑的饭碗,就促使了许多的人出来,在他的机关月报和一个官僚新闻上,大放攻击之辞。沫若把这时的感情,不好全部发泄出来,所以只好到历史上去找了一个庄子和惠施来代他说话。”“因为创作的动机是由现实人生得到的实感,所以写来容易动人,也容易成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子在夫人死后,丢掉漆园吏,解散门徒,从此彻底得摆脱了世俗对他的束缚,真正做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B.庄子去向朋友贳米时,把自己比作是一团火,既写出了当时饥饿之强烈,又写出了相信朋友能够给予帮助的情感炙烈。
C.在庄子看来,人与蚯蚓无异,因为有用,所以才被人利用了,终是“可供人利用的器皿”, 这是贯穿一生的悲剧。
D.结尾对“人的滋味”的感慨,写出了庄周热心访友却遭遇恶意后内心的悲伤,也暗含着他对人性的绝望。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一问一答的形式,推动了情节的进展,“庄子”的独白则是借人物语言给抒情达意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
B.小说善用对比。庄子热情真诚,监河督冷漠虚伪;庄子有炽热灵魂,髑髅干枯空洞;庄子为形而上的友谊,惠子为形而下的权势。
C.小说的语言流畅华美、抒情味重、哲理性强,生动的比喻、铺陈的排比如泉喷涌,流贯全篇,具有触动人灵魂的魅力。
D.文中多引用或化用《庄子》中的话语以及相关寓言故事,给人以再现历史的真实感,同时也增强了文化味和文章的厚重感。
8.小说中多次出现“髑髅”这个物件,它在文章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历史小说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处在纪实与虚构之间,由历史、现实、自我三种成分组合而成,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鳅峰,随行列而止,委蛇而处。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
(节选自《庄子·外篇·至乐》)
材料二:
几复年甚少,则有意于六经,析理入微,能坐困老师宿学。方士大夫未知读庄、老时,几复数为余言,庄周虽名老氏训传,要为非得庄周,后世亦难趋入。予尝问名《逍遥游》,几复曰:“逍者如阳动而冰消,虽耗也而不竭其本;遥者如舟行而水遥,虽动也而不伤其内;游于世若是,唯体道者能之。常恨魏晋以来,误随向、郭,陷庄周为齐物。尺鹦与海鹏,之二虫又何知,乃能逍遥游乎?”
熙宁九年,乃得同学究出身,调程乡尉。后举广州教授。岭南人士承几复讲解章句,闻所未闻,稍有知名者。改楚州团练推官,知四会县。新兴民岑探自言有神下之,越俗祈鬼相传,数郡推宗焉。新州捕得探兄弟妻子系治,探欺野人,言“吾能三呼陷新州城”。不逞子及老弱从者以百数。至城下,言不效,皆溃去。而新州声张,以为豪贼挟众攻城。经略使遣将童政捕斩,而官军所遇薪水行商皆杀之,亦檄几复护枪手策应。几复察童政部曲多不法,即自言经略司不隶将下,得以土丁捕贼。且言童政所效首级,莫非王民,斫已瘗之棺刳方娠之妇一童政之祸百岑探不足云。其后皆如几复所言。
(节选自黄庭坚《黄几复墓志铭》)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斫已瘗之A棺B刳方娠之C妇D一童政之E祸F百岑G探H不足云。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具,动词,准备,与《兼爱》中“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的“具”意思不同。
B.处,处于、待在,与《老子》中“故有道者不处”中的“处”意思不同。
C.困,使……困,使动用法,与《大学之道》“先齐其家”的“齐”用法相同。
D.治,治理,与《兼爱》中“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中的“治”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子讲述“鲁侯养鸟”的寓言故事,是为了生动形象地阐明:如果违背事物的本性,心怀好意也会导致结局糟糕。
B.黄几复认为,向秀和郭象用“齐物论”训注庄子,是对庄子思想的误读,误导了魏晋以来的学者,是一大遗憾。
C.新兴县百姓岑探,装神弄鬼,败坏良俗,蛊惑周边的百姓;新州府借此声张正义,却引发了豪贼聚众攻城。
D.黄几复认为,经略司没有好好管理将领部下,可以组织乡兵负责治安,不打算执行接到的檄令。
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教材内句子。(8分)
(1)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
(2)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四章)
14.根据材料二中黄几复对“逍遥游”的理解,简要概述材料一中“鲁侯养鸟”致鸟亡的原因。(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狂夫①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本诗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②篠:通“筱”,细小的竹子。③裛:通“浥”,沾湿、滋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的居住环境,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相互衬托,自然天成,表明了诗人在经历颠沛流离后获得了一处安居之所,心情是轻松舒展的。
B.颔联用叠词、色彩对比、多感官描写等手法,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微风轻吹,翠竹轻摇,细雨蒙蒙,荷花妖娆,红翠相映,色彩鲜明。
C.颈联描述了诗人的现实处境:故人书信断绝,家人饱受饥饿之苦,与前文景色形成对比。“厚禄”二字点出作者对人情冷漠的心寒。
D.尾联中“填沟壑”是死的委婉说法,顺接上句的思想情感,意为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引出后面对现实处境的态度。
16.杜甫自称“狂夫”,却与李白《将进酒》中的“狂”大相径庭,请简要阐述两部作品“狂”的内涵。(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无衣》中,“ ”句写战事紧急之下,连贴身穿的衣服都可以与同伴分享,表现了战士间深厚的情谊。诗句激发了我们读者的情感,这正反映了《论语·阳货》中所述《诗经》作用之一:“ ”。
(2)《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写出江水、天空一片澄澈,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3)《将进酒》中“ , ”两句,呼应前文“惟有饮者留其名”,化用三国时曹植洛阳宴饮典故,表现自我的忧愤不平。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材料一:
①新华网北京3月17日电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春暖花开时节,中原大地充满生机。习近平17日来到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兰考县。兰考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一下车,他就直接来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2009年4月,习近平曾来兰考参观焦裕禄事迹展,并种下一棵泡桐。
②参观过程中,总书记认真听取讲解。在焦裕禄半身铜像、“十条工作方法”电子屏、“干部十不准”图示、办公桌和旧藤椅等展品前,他仔细察看。遇到前来参观学习的河南省中牟县的党员、干部,总书记说:“我们来是同一个目的,我也是来学习的。”
③总书记说,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只要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我们还是共产党,这种精神就要传递下去。党中央号召全党继续学习焦裕禄精神。
材料二:
为与风沙、盐碱、内涝“三害”抗争,1963年,焦裕禄亲手栽下一棵泡桐,这棵树被兰考人民亲切地称为“焦桐”。如今的“焦桐”挺拔伟岸,亭亭如盖。兰考人民沿着当年焦书记开辟的道路,种下一株株泡桐。如今,已广栽在兰考大地上,被制作成一件件美妙的乐器、一件件精美的家具,成为兰考人民重要的致富奔小康的产业。他用生命凝聚的精神,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激励我们求实务真、开拓进取,成为了亿万人们心中( )。
18.下列选项中,引号用法与材料二画波浪线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但却是我们“相机包围”了蒋介石的骑兵,并把他们给歼灭了。(《长征胜利万岁》)
B.英国皇家邮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别了,“不列颠尼亚“》)
C.这场全方位大考,是对新时代中国的一次全面“体检”。(《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D.他想,按照毛主席的教导,不管做什么工作,必须首先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9.请对材料一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字。(4分)
20.材料二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材料二括号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3分)
22. 有同学觉得,材料二可以放在材料一①和②中间,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明原因。(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艰苦走长征的红军,誓要改变兰考面貌的焦裕禄,逆行的抗疫人员……“吃苦”的一代代人,挺起了中国的脊梁。而今,省小花大、没活硬干、有福不享、有病硬挺……长辈们的“吃苦”被年轻人称为“没苦硬吃”,成了网络热梗。什么苦该吃,什么苦不该吃,似乎每代人的衡量标准有不同。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2024.11
1. C(“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又反对人民解放战争”错,这是文中对伯夷的评价,说“没有如闻一多等的民族英雄气概”太过绝对。)
2. C(主要原因是“殖民政府的溃散”错,“全体中国人民的觉醒”错。)
3. A(在材料一中,此句是客观说明中国的战略地位,不能体现“无限的豪迈和乐观”。)
4.①运用反语,戳穿“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都是假象,揭露美国“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的险恶用心。②使论证具有幽默感和讽刺性,加强文章论证力度。(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①从国际全局分析中国的处境。②从了解其他国家和了解中国的全局深入分析,知己知彼。③从中国国情出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④中国的崛起已势不可挡,树立大国自信。(每点2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B(A选项并未彻底摆脱世俗对他的束缚,真正做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C选项“这是贯穿一生的悲剧”错,文中提到“青葱自乐的时代没有多时”。D选项并不是内心的悲伤,有对自己困窘孤独人生处境的泰然自若,也有对人性和社会的更深层次的反思。)
7.B(“庄子为形而上的友谊”错,庄子去找惠子,不完全是为了单纯的友谊,也有物质求助的因素。)
8.①揭示人物性格,通过庄子与髑髅的对话描写,表现了他对世俗观念的超然态度,以及超脱物欲、淡泊名利的人格特征。②推动情节发展,从髑髅出现,到庄子去找惠子,到最后“向白云流荡着的青天掷去”,都围绕着髑髅叙事。③深化主题,髑髅象征死亡,作者借庄子对待髑髅的态度,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小说借“髑髅”这一物象,及庄子反复说的“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批判当时社会的功利主义和物质追求,倡导人们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4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历史:小说取材于《庄子》中的寓言故事,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庄子为原型,将庄子打草鞋等几个生活小故事串联在一起,这些生活小故事基本符合历史的真实性。②现实:小说中的“庄子”被抽象成一类寓言化了的角色,是当时无依无靠、郁郁不得志、四处碰壁的令人同情的底层知识分子和思想家的形象。③自我:作者在“庄子”的形象塑造中投射了自我的心绪,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生机、友谊的渴盼;在现实的打击下产生的人生幻灭感受;志向高远却不为世人理解与接纳所产生的绝望、愤懑的心态。(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BDF
11. D(文中是“惩治”的意思,《兼爱》中是治理的意思。)
12. C(“新州府借此声张正义,却引发了豪贼聚众攻城”错误,由原文“至城下,言不效,皆溃去。而新州声张,以为豪贼挟众攻城”可知,是岑探蛊惑的周边的百姓都溃散离去,但新州对外宣扬,人们以为叛贼聚众攻城。)
13.(1)他们(鱼和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的好恶因而也不一样。所以先辈的圣人不强求才能的统一,不让大家做相同的事。(4分)
(2)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4分)
14.没有顺应自然,而是伤其根本:①改变了鸟的生活环境。②破坏了鸟的饮食习惯。③违逆了鸟的生活状态。(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5. C(“对人情冷漠的心寒”错。)
16.①杜甫的狂是一种“疏放”的洒脱,用一种倔强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磨难。②李白的狂是一种自信的豪放。也是现实无奈(或现实的反叛),纵情享乐的狂放不羁。(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与子同泽 (《诗》)可以兴(2)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3)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18.B(文中“焦桐”是特定称谓,A表示强调,C特殊含义,D引用)
19.3月17日,习近平到河南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参观,强调全党继续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时间1分,主语1分,地点1分,做法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已广栽在兰考大地上的泡桐树,被制作成一件件美妙的乐器、一件件精美的家具,成为兰考人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示例: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使用比喻修辞1分,比喻恰当,突出焦裕禄精神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2分。)
22.不赞同。材料二介绍了种桐的背景以及桐树在当今的价值意义(1分)材料一是微博报道,叙事简练(2分)加入背景不符合文段整体的叙述特点与逻辑(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3.参考高考作文评价标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从前有只海鸟栖息在鲁国国都郊外,鲁侯把它迎进太庙,斟酒给它喝,演奏《九韶》娱乐它,准备了丰富的祭品作它的餐食。鸟见了却眼目昏花忧郁悲伤,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三天就死了。这是用养人的方法去养鸟呀,不是用养鸟的方法去养鸟啊。要是用养鸟的方法去养鸟,就应该让鸟栖息在深林中,在沙洲上漫游,在长江大湖上翱翔,捕食泥鳅白峰等鱼,让它随鸟群队伍而息止,从容自在地生活。鱼待在水中可以生存,人待在水中就会死亡。他们(鱼和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的好恶因而也不一样。所以先辈的圣人不强求才能的统一,不让大家做相同的事。
材料二:
黄几复年龄很小的时候,就有志于六经,分析道理深入细致,能够难倒授业老师和资深学者。方士和士大夫们还不懂得阅读庄老著作的时候,黄几复多次为我讲解,庄周虽然名义上是阐发老子学说的,但要理解(老子思想)的要旨心得,(如果)不能够领会庄周,后世也很难走入(道家思想)的门径。我曾经请教(他)庄子命名《逍遥游》(的深意),黄几复说:“逍,就像阳气萌动,冰块消融,虽然消耗了却没有消解到根本;遥,就像舟船划行,水流摇荡,虽然流动了却不妨碍水体内核;像这样游处于世间,只有体悟了大道的人才能做到。常常遗憾魏晋以来,学者错误地跟随向秀和郭象,将庄周的思想误归为齐物论。尺鹦和海鹏,这两个虫鸟又知道什么,竟然能够逍遥吗?”
熙宁九年,黄几复以同学究出身,调任程乡尉。后被举荐为广州教授。岭南人士承蒙黄几复讲解文辞篇章语句,他们听都没有听说过,(这以后岭南)稍稍有了一些广为人知的学者。(黄几复)改任楚州团练推官,担任四会知县。新兴县的百姓岑探说自己有神灵附身,败坏良俗迷信鬼神互相传播,几个郡县推崇岑探为头领。新州府抓捕岑探的哥哥弟弟、妻子孩子关押治罪,岑探欺骗乡民,谎称“我喊三声能够陷落新州城。”不得志的年轻人和跟随的老人弱小有几百人。到了新州城下面,岑探喊了没有效果,人们都溃散离去。可新州向外宣扬,人们以为叛贼聚众攻城。经略使派遣将领童政抓捕斩杀,于是官兵将遇到的那些砍柴的、汲水的、行路的和经商的百姓都杀了,经略使也传令黄几复派出武装力量策应童政。黄几复发现童政属下大多不守法令,就说经略司不能管理将领下属,可以靠乡兵维护治安。还说童政用来领军功的人头,没有不是朝廷的子民,挖出已埋葬的棺材,杀死待产的孕妇,一百个岑探带来的祸患,说出来也不够一个童政带来的祸患。这以后的实际情况都像黄几复说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