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CES 2025:AI主线延续,AI应用多方向推进

财富   财经   2025-01-13 08:22   北京  

陈俊云  高飞翔 

2025年1月7日至10日,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本届展会以“DIVE IN”为主题,吸引了全球超过4000家企业参展、展示了AI技术在消费电子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英伟达在CES 2025上推出了支持更高AI算力的RTX 50系列显卡,联想、戴尔、惠普等整机厂商积极推出了AI PC新品,以及各大科技巨头在自动驾驶、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的积极布局与拓展,都推动了AI技术迈向Physical AI阶段及其商业化模式的落地。我们认为,AI不仅是CES 2025的核心看点,也有望继续成为2025年美股半导体&硬件板块的核心增长动力,建议紧密关注:AI技术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的进展,端侧AI、windows10 EOL对消费电子的拉动作用,美国企业IT支出恢复进度等。


事件:


2025年1月7日至10日,国际消费电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CES)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本届展会以“DIVE IN”为主题,具体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AI/Robotics)、车辆技术和先进移动(Vehicle Tech and Advanced Mobility)、元宇宙(Metaverse)、智能家居(Smart Home)等18个细分领域,吸引了全球超过4000家企业参展、提供了展示AI技术在消费电子各个领域最新成果的平台。



新处理器:英伟达RTX50系列GPU正式推出,其他厂商推出多款处理器。


1)英伟达推出了采用Blackwell架构的GeForce RTX 50系列GPU,即RTX 5090、RTX 5080、RTX 5070 Ti以及RTX 5070,其中RTX 5090能够实现3400 AI TOPS。


2)英特尔发布了以Ultra 200HX为代表的多款AI PC处理器,并展示了首款18A制程芯片样品,公司预计Panther Lake处理器将于2025年下半年发布。


3)高通推出了全新系统级芯片Snapdragon X,配备8核Oryon CPU,且通过45 TOPS NPU平衡了性能和内置智能。



AI PC:联想、戴尔、惠普等整机厂商积极推出新品,英伟达Project Digits引起市场关注。


1)联想推出了全球首款卷轴屏AI PC,ThinkBook Plus Gen 6可从14英寸垂直扩展到16.7英寸。


2)戴尔发布了Dell、Dell Pro和Dell Pro Max三大类AI PC,并在每一类内部划分了Base、Plus、Premium版本供消费者选择。


3)惠普在轻薄本方面推出了EliteBook Ultra G1i等AI PC,在游戏本方面推出了高端游戏本Omen Max 16。


4)英伟达推出了用于AI开发的Project Digits个人超级计算机,搭载最新的GB10 Grace Blackwell超级芯片,配备128GB的统一内存和高达4TB的NVMe存储,可以处理多达4050亿个参数的模型。



其他AI应用进展:机器人和自动驾驶领域持续拓展,部分终端产品开始井喷。


1)英伟达推出世界基础模型Cosmos,基于2000万小时的视频训练,可以接受文本、图像或视频的提示,生成虚拟世界状态,加速机器人和自动驾驶AI开发;同时,英伟达推出下一代汽车智驾芯片Thor,并进一步扩大汽车领域合作厂商。


2)德州仪器推出业界首款单芯片60GHz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可通过运行边缘AI算法,支持用于座椅安全带提醒系统的占用检测、车内儿童检测和入侵检测。


3)高通AI赋能的骁龙数字底盘持续获得技术合作,并展示了集成在家电中的全新AI聊天机器人、智能电视、人形机器人等终端应用,开启智能家居2.0元年。


4)以智能眼镜为代表的其他AI终端产品开始井喷。



风险因素:


全球经济超预期衰退风险;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导致技术、人才跨境流动困难风险;AI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收紧风险;部分企业资本开支缩减缓慢导致库存出清缓慢风险;消费电子、数据中心需求超预期下行风险;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等。



投资建议:


作为一年一度的全球科技盛会,CES 2025展示了AI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的进一步渗透与应用。英伟达在CES 2025上推出了支持更高AI算力的RTX 50系列显卡,联想、戴尔、惠普等整机厂商积极推出了AI PC新品,以及各大科技巨头在自动驾驶、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的积极布局与拓展,都推动了AI技术迈向Physical AI阶段及其商业化模式的落地。我们认为AI不仅是CES 2025的核心看点,也有望继续成为2025年美股半导体&硬件板块的核心增长动力,建议密切关注:AI技术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的进展,端侧AI、windows10 EOL对消费电子的拉动作用,美国企业IT支出恢复进度等。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1月12日发布的《前瞻研究美股科技行业专题报告—CES 2025:AI主线延续,AI应用多方向推进》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