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行业洗牌与重构步伐正不断加快。
多家企业身陷困境
在行业加速重构的大潮下,商用车行业内的竞争愈发激烈,呈现出“强者恒强、分化加剧”的格局。一方面,头部企业在市场中发挥着强有力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相对弱势的企业则在本年度频繁遭遇困境,有的甚至不得不黯然离场。
2024年伊始,汉马科技发布公告称,鉴于公司已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的可能,为避免债务风险进一步恶化,公司拟主动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并申请先行启动预重整程序。事实上,自2003年上市以来,华菱星马(汉马科技前身)的业绩表现就一直不尽如人意,曾多次遭遇生死困境,先后两次尝试重组自救无果后,最终被吉利商用车收入囊中。但遗憾的是,这些举措似乎并未帮助汉马科技改善经营状况,最终不得不主动申请重整。
遭遇经营危机的还有南骏汽车。今年9月,四川南骏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因资金严重不足,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向四川省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并获裁定受理。据了解,南骏汽车目前已暂停生产活动,相关破产手续正处于推进阶段,至于未来是否有企业接手进行重组尚未可知。
另一家老牌商用车企业上汽红岩也在近期身陷破产重整传闻。近年来,因销量低迷、转型不力,上汽红岩连年承受严重亏损的压力,近期5.26亿元募集资金被法院冻结的事件,更是将其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不仅如此,上汽红岩还深陷多起诉讼,部分资产已被采取保全措施。尽管官方尚未对破产传闻作出正式回应,但种种迹象表明,上汽红岩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危机。在这个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若母公司不再继续提供资金支持,且缺乏有意向的收购方介入,上汽红岩或将被迫走向破产重整之路。
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作为重卡行业的中坚力量,大运汽车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近期大运汽车旗下多个公司被申请破产重整,并且传出商用车板块或计划暂停接受新订单的消息,引发外界对于其经营状况不甚乐观的猜测。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商用车企业因销量下滑、转型缓慢、产品竞争力不足而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在这场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留给这些企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是被动边缘化还是主动寻求突破,成为他们必须面对的抉择。
内外交困不破不立
在业内人士看来,商用车企业接连遭遇生存危机,是内外多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包括产业变革、市场波动、战略规划模糊、产品创新匮乏及市场适应性弱等。
从外部因素审视,一方面,商用车产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之中,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迅猛发展,这就要求车企必须不断调整战略规划与产品定位,并需倾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技术研发及生产线升级。然而,高昂的转型成本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令部分实力较弱的车企深陷泥潭;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国内重卡市场需求下降,加之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导致众多重卡企业陷入艰难境地,即便是头部企业也普遍承压,而那些市场影响力与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则遭受更为严重的冲击。
对此,有商用车行业专家指出,面对商用车市场整体低迷的现状,相关企业正面临严峻考验。其中,综合实力较弱的企业更易受到资金、市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说,企业陷入困境的根源更多在于其自身存在短板。细数那些已经或濒临破产重整的企业,不难发现,它们普遍存在管理不善、资金链断裂、缺乏核心技术与持续创新能力,以及市场定位模糊等共性问题。以南骏汽车为例,面对电动化、智能化的新趋势,它未能迅速做出战略调整,产品迭代步伐缓慢,难以匹配日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从而错失拓展市场的宝贵时机。
“目前来看,商用车行业的竞争态势未见缓和迹象。在此过程中,部分车企掉队甚至被淘汰,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面对‘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少企业仍在奋力一搏,对于它们而言,破产重整未必意味着终结,也可能是‘重生’的新起点。”物流行业专家孔震指出。
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破产重整无疑为陷入困境的企业提供一个重获新生的机会。不过,从长远来看,尽管破产重整可能在短期内为企业赢得喘息之机,但这仅仅是脱困旅程的起点,未来能否柳暗花明,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够深刻自省,准确识别并有效解决自身短板,进而积极推动战略转型升级。
“即便破产重整得以顺利完成,这些企业能否凭借精准的战略调整与市场转型,重新赢得市场青睐,并迈向做优做强之路,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强调,鉴于此情形,企业亟需深刻反思过往的得失,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企业还需主动出击,积极探索新的增长点和潜在的发展机遇,依托技术创新和深入的市场挖掘,重塑品牌形象,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在未来重整与成长道路上,企业应保持高度警觉,避免重蹈覆辙。
“商用车企业的破产重整,不仅是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整个商用车行业进行自我审视与反思的重要契机。对于行业内其他企业而言,应当以此为鉴,深刻汲取教训。展望未来,商用车市场将充满更多未知与挑战,行业洗牌与整合的步伐也将加快。在此背景下,行业内的各类参与者不仅要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更要勇于自我革新,强化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及组织管理效能等核心能力建设,以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灵活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惟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确保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孔震如是说。
文:李亚楠 编辑:孙伟川 版式:李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