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利己主义正义化

文摘   电影   2024-07-15 22:40   江苏  
美槑社 • 人文悲悯 科技向善 • 美槑社

人生生活(32) • 文/苏城

曹操有句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3%的全球富豪消耗了65%的资源,却呼吁97% 的普通人节约资源。

当社会发生撕裂时,必然伴随着对主流价值观的颠覆;当奉献不再是人生对社会的首要义务时,利己主义将会呈现正义化特征;当社会笑贫不笑娼时,每个人实际走的都是利己主义路线,不过有的人精致,有的人粗糙。

利己主义的盛行,源自集体主义的大饼不再能望梅止渴,以及文字游戏的荒诞。奉献的价值难以收获幸福感和果腹时,所有高大上的说辞都会落毛凤凰不如鸡。几乎所有声嘶力竭喊出来的集体目标,都是为了某个层级个人的业绩和私利——保障个体,才有像样的集体,集体不能沦为个人利益的工具。

所以,利己主义是好还是坏,道德专家说了不算。

实际上,利己主义是一种哲学观念,它主张个人应该将自己的利益作为行为的主要动机和目标。这一概念认为,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是自然且合理的,因为每个人最终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利己主义者通常认为,个人的幸福、潜力的实现和权力的获得是值得追求的。

利己主义有几种不同的理论,可以分为描述性利己主义和规范性利己主义。描述性利己主义是对人们实际上如何行动的描述,即人们出于自身利益而行事;而规范性利己主义则是提出人们应该出于自身利益而行事。

利己主义有时也会受到批评,被认为会导致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因为它可能促使人们忽视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变得过于关注个人利益。然而,利己主义也可以被看作是道德发展的一个阶段,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概念也被提出,这指的是那些智商和情商高,能够巧妙地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个人目的的人。他们通常不容易被察觉,甚至能够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这种类型的利己主义者,如果掌握了权力,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利己主义之所以被贴上各种标签,甚至对号入座于诸多应用场景,很大程度上源自宗教的原罪感。四大宗教总是喜欢站在道德和欲望的角度,却约束个体的利己主义念头。而实际上,这些宗教也未能解决好个体的生存价值与社会基础的道德底线。

基督教认为,利己主义是自私和罪恶的表现,与基督教的爱的精神相悖。基督教教导信徒要舍己为人,关爱他人,以无私的态度服务他人,而不是追求个人利益。利己主义与基督教的道德价值观相冲突。

伊斯兰教也认为利己主义是自私和不道德的行为。伊斯兰教强调互助合作和社会责任,教导信徒要关心他人,履行社会义务,共同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努力。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在伊斯兰教中被视为不义之举。

佛教认为利己主义是导致痛苦的根源之一。佛教教导信徒要舍弃自我,追求无私和慈悲,关注他人的痛苦并帮助他们解脱。利己主义会让人们陷入烦恼和困扰之中,而佛教的目标是超越自我,实现涅槃,达到无私的境界。

道教虽然表达上相对温和,认为追求个人利益应该在遵循自然法则和社会道德的前提下进行,这是一种有限的利己主义。道教强调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倡导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在道教看来,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可能导致失衡和冲突,而适度关注个人利益应兼顾社会和谐。

在各种宗教教义的影响下,信徒被教导要以全局和长远的眼光看待利益问题,追求个人利益时不应忽视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像极了集体主义,这种体制几乎完全忽略个体的欲望和需求,把集体利益凌驾于一切,甚至把个体当做耗材牺牲——实际上造成的后果也是群体灾难性的,集体只是个幌子。

为什么总是富贵不能同享,罪恶却要平摊?有些宗教,保护的都是宗教头子们的奢华生活吗?

加缪和哈耶克对于利己主义的理解则相对比较趋同。加缪关注个体的自由和责任,他认为人应该反抗存在的荒诞性,寻找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在加缪的观点中,个体追求自由和个人幸福是重要的,但这并不等同于利己主义。加缪强调的是个体在荒诞世界中的存在和抵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关爱。

哈耶克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市场经济的重要性,他认为市场经济能够更好地保护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哈耶克的个体主义倾向于强调个人的自主和创造性,但他也关注个体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崇尚自由的哈耶克对利己主义持有批评态度,他认为真正的利己主义者会忽视个体行为对社会的影响,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个体主义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的。

在当下的中国,利己主义具有生存的土壤,这是摆脱了前三十年集体主义桎梏之后的人性解放和对个体价值的日益尊重。而备受集体主义和宗教意识影响的人则会明确反对利己主义,甚至严厉批评利己主义的行为。但从国央企到一些大厂平台甚至个体,互坑模式正在形成,这是一种行利己主义之实、虚伪的奉献和社会发展理念。

笔者认为,很多人根本上混淆了个体价值和利己主义的概念,虚谈利他则会让个体精神更加撕裂。我们所认为的利己主义应该有这样的价值表现,而不一定都是自私自利的绝对化行为:

其一,市场经济下的个人追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个人追求经济利益和发展机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这种环境下,个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受到法律保护,合理合法的个人追求不应被简单贴上利己主义的标签。

其二,个人价值的重视:在中国社会,个人价值观逐渐受到重视,人们开始更多关注个人幸福、自我实现和精神追求。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多样性的增加,也为个人主义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其三,社会问题的反思:面对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一些人可能表现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个人利益的关注。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关注可能会被误解为利己主义,但实际上它可能反映了人们对更公平正义社会的期待。

其四,教育与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在塑造个人价值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的教育体系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利己主义不被鼓励,而是通过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来对抗极端个人主义。

其五,法律与道德的约束:中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个人行为有着明确的界限,禁止损人利己的行为。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个人追求应当是和谐的、符合社会公德心的。

如果从上述五个维度去看待利己主义,不仅是正义化的,而且是值得倡导和歌颂的。因为这种利己主义是适度且合理的,与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相结合,不应是损人利己或过度追求个人利益的。毕竟,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平衡,需要每个公民既能合理追求个人发展,又能承担起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

防失联、互动交流请加微信号:simbajn


 友号推荐 

 专题回顾 

胡友平的丰碑
当法律无法带来正义
人生百态,病房现形
个人崇拜的荒诞与愚蠢
卑贱的人如果心怀不满
三国里的大丈夫之志
唐·吉诃德:荒诞中的重生
自由意志下“赴死”的驴友
毛星火的低层次人生闭环
不可控的权力欲
时代很长,人生很短
胡适的自由主义
加缪:懦弱的人
现代人的卡夫卡困境
威权主义与《1984》
谬误与理智叠加态中的确定性:逻辑思维精要
《心经》全文解读:渡得彼岸已花开
精要 | 金刚智慧:无相无住,缘起性空
集合 | 《金刚经》解读
非暴力沟通精华

美槑社
人文悲悯,科技向善。 原姑苏茶禅/渚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