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100) • 文/苏城
“敢让你难堪的人,100%看不起你或者人品差,而不是他情商低。”
“如果你不展示自己的锋芒与底线,欺负你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永远不要到处倾诉你的痛苦,99%的人会把它当作一个笑话讲给他的另一个朋友听。”
类似于上面这样的人际关系残酷真相很多,笔者可以很轻松地列出几十条。这些扎心的真相,可能会让人感到痛苦和困惑。而我们之所以会痛苦或困惑,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这些残酷真相的本质,所以我们会纠结在某一点不能自拔。那么,我们再列举各种人际关系困境真相的本质:
●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并容忍他人的缺点。
● 关系是需要投资和时间的:建立和维护一段健康的人际关系需要时间、努力和投入。我们不能期望一段关系在一夜之间迅速发展。
● 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在人际关系中,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些冲突和分歧,这是无法避免的。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以便我们能从中学到东西并变得更加成熟。
● 我们并不总是被他人理解:有时我们会在试图理解他人时感到沮丧,因为我们不能完全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受。我们应该学会接受这个事实,并试图寻求共享的理解和理解他人的方法。
● 不是所有朋友都是真正的朋友:在人际关系中,有时我们会遇到那些只是表面上与我们亲近的人,他们可能并不是真正的朋友。我们需要学会区分真正的朋友和那些只是表面上与我们亲近的人。
● 人际关系中的竞争可能导致伤害: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会与他人竞争某些东西,如地位、金钱或感情。然而,这种竞争可能会带来伤害和痛苦。
这就是说,在充满潜规则的社会中,我们赖以生存的人际关系并不总是那么容易或让人愉快的。而这些本质,都是佛家耳熟能详的的话语早就验证或在修为践行中解决了的。这些丰富而深刻的佛家思想,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真相并释然,人生可以轻松上阵:
● 一切皆由心生:佛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心念所生,包括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切。我们的心念决定我们的想法和行为,进而影响我们的命运和未来。
● 忍辱不争:佛家强调忍辱和包容,认为人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包括困难、挫折和挑战。忍辱不争不仅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智慧。
● 缘起性空:佛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因果关系所构成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一切现象都是因缘所生,因此也是空幻的。
● 无我利他:佛家认为,只有无私的利他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成就。只有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人的利益之后,才能真正地解脱生死之苦。
● 放下执着:佛家认为,我们应该放下对一切事物的执着和贪欲,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只有放下执着才能真正地解脱。
● 知足常乐:佛家认为,我们应该保持知足的心态,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过分追求虚无缥缈的欲望。只有知足才能常乐。
通过这6句话,我们把有效消纳人际关系残酷真相的解决办法浓缩成三点:消纳自我情绪、包容不同,以及平衡双方需求。
首先,消纳自我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情绪,包括愤怒、悲伤、焦虑等。如果不能有效地处理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甚至破坏人际关系。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情绪化的反应。
用佛家的理念看,我们不仅要看到一切皆由心生,看到事情本质来自缘起性空,世事的发生和结束都有其,前途路上百花自开,因果一旦成熟,任何行动都无法阻止果报的呈现。所以,要放下执念和执着,看开看淡,才能知足常乐。
其次,包容不同也是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生活方式,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冲突和误解。如果我们能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不同,愿意接受并容忍他人的差异,那么人际关系就会更加和谐。
如果你看懂了因果,也就看懂了世事生发的逻辑关系,别人的不堪、辉煌和平淡都是自身修为的结果,我们的今天都是过往的果报,忍辱不争既是修养也是智慧;所以,要尊重别人,跟别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一切都会陌上花开蝴蝶飞。
第三,平衡双方需求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双方的需求和利益,寻找一种平衡点,以便达成共识和合作。如果我们只关注自己的需求,而忽略了对方的需求和利益,那么人际关系就可能会破裂。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期望,并寻找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无我利他,尊重事情发展的因果逻辑,充分考量和尊重别人的需求及利益,我们自己的利益也就蕴含在其中,长期关系的续存往往在于对需求的尊重和平衡、以及基于这种平衡的价值交换,而不是零和法则下的唯我独尊别人连汤都喝不到。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不好完全界定人际关系到底是健康还是良性,但至少会有自我的情绪照顾和他人的需求尊重,这样的人际关系才会持久。
希阿荣博堪布在《次第花开》中写道:“如果痛苦、尴尬在所难免,我们最好让自己有所准备”——人生修为的、世事逻辑因果的。
防失联、互动交流请加微信号:simbajn
专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