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讲授人:房梓俊
中共党员,202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现于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地理教师。大学期间曾获华中师大年度优秀秘书长、湖北省高校杯排球联赛亚军,工作期间荣获第二十九届东北三省四校青年教师教研活动优胜课奖,哈师大附中青年教师汇报课优质课奖。
教育思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韧心持恒,奋心不止。狠抓教学,立德树人;奔赴山海,不负热爱。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一节课要经过多次打磨调整,反复推敲增减,最终才能呈现出一堂引人入胜、精彩绝伦的优质课。
本节课内容为《大气热力环流》,是地理必修一难度最大,逻辑性最强,内容丰富的一节课,以生活中真实情境为导入,介绍了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新能源项目——海上风力发电,以问题链的形式,让学生结合初中物理海陆风的知识进行思考,利用旧知识得到新知识,完成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迁移,同时教师加以讲解,让学生们体会地理学科和物理学科的区别,强调地理学科的特性,又理解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在新课讲授上,问题链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推测总结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等压面,教师针对易错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强调。最终让学生们寻找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并通过城市热力环流和山谷风这两个案例进行应用,既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检验评价,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最终布置一个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应用热力环流。
在课程的准备中,我面临了很多问题,但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首先,在确定好展示课内容后,我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历经了一系列的更改。最开始设计为学生小组实验探究,但在试讲中发现实验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没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对于内容量大的一节课来说,所占时间过长,于是更改为教师实验展示,但是因为器材的选取使得实验效果没达到预期,最终确定为以生活真实情境案例入手,通过问题链的形式逐层递进。虽然最终没采用地理实验,但是在准备过程中,我理解了地理实验教学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学生乐于合作、主动探究,锻炼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这些都是地理实验独具的优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以及后续的展示课活动中都可以将地理实验融入课堂中。
其次,在教学设计时,采用何种教学逻辑顺序也是我历经几次试讲后确定的。第一次的授课思路为重知识、重原理、轻应用,在地理组的各位老师指导帮助下,最终确立为识概念、明原理,活运用,育素养。将新知识原理建立在学生旧知识之上,注重之间的迁移过程,旧知识既包括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有的地理知识,还包括了学生其他学科的知识,例如本节课就充分利用了学生初中物理所学习的海陆风知识,使得学生不再单独割裂的学习某一学科,而是将不同学科之间进行知识上的融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也深刻领会到了,一节好课,讲明知识原理是基础,而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实现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才是重中之重,本节课也是依据这些进行设计的,做到了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
最后,在实际课堂中,我也找到了自己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在语言方面,要注意科学性,对于地理专业词汇要把握准确,语音语调要注意抑扬顿挫,通过语言抓住学生,强调重难点。对学生的回答要认真倾听,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和知识上的错误并给与准确的评价。对于地理学科来说,板书板图板画是非常重要的呈现方式,自己在这方面还需要勤加练习,提升三板的能力。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本次公开课的成功,更离不开地理教研室各位优秀的老师们对我的帮助,每次试讲他们都会为我指点迷津、提供思路,让这节课不断完善,精益求精,他们就是我前进的方向,是我教育事业上的榜样。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本年度的青年教师汇报课圆满结束,在准备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回头来看这已经变成了我珍贵的财富,是我教育生涯向前迈进的一次重大跨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我也一定会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评课部分
评课人:宋玉娥
地理备课组长,哈师大附中优秀教师,冰城骨干教师,哈尔滨市南岗区记功教师,东北三省中学地理骨干教师,多次在省、市及全国的教学比赛中获奖,积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主编、参编书籍多部。坚持以诚待人,以爱执教,所带班级学生明礼、友善、踏实、奋进。
地理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了评课,各位领老师发表了对本节课的看法。主评人宋玉娥老师总结如下:
房梓俊老师做了精心的准备,对整节课堂的驾驭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有条不紊的在进行的。教态和语言的表达,教学具体环节的设计,重难点的处理,包括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都在精心的准备之下应运而生,我们也看到了精彩的课堂。
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选取海上风力发电这一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进行导入,与国家新能源战略相结合,体现了地理学科立德树人的家国情怀。本节课还运用了比较思维,将地理学科的大气热力环流和物理中的海陆风相比较,使得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迁移过渡为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实现了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
本堂课还设置了很多探究性问题,使得学生有思考、有思辨,通过问题逐步引领学生,实现了从现象到原理最后在实践中应用这一思维能力培养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对于一名青年教师来说,本节课从导入到讲解,从理论到实践应用,是一节生动活泼的课堂,但在课堂的讲授中,语言的抑扬顿挫还可以更鲜明,注重与学生的配合衔接,还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学习。
总的来说,本节课完成度较高,课堂效果呈现很好,但一切习惯、一切思想、一切理念,都是从青年时代开始养成的,希望能扎根教学、矢志不渝。
稿件提供:地理教研室
审核发布: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