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1日至23日,在我校举办的第41届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中,化学教研室葛全超老师以《Na2CO3和NaHCO3的性质》为主题进行了公开课汇报。29日13:20,化学教研室在五楼智慧教室开展第41届青年教师汇报课的评课活动,评课活动由化学教研室主任张晓蕊老师主持,化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出席活动。
葛全超老师说课
化学教研室全体教师认真聆听葛全超老师的说课
葛全超老师从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与感悟等多个维角度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阐述。
说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分析: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其中,“了解”属于认知水平层次,“结合真实情景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是对于知识了解的过程,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并结合课上的实验来对于钠的化合物的基本性质与用途有所了解。“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则是基于基础知识的再提升,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业要求部分,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能利用典型代表物的性质和反应,设计常见物质制备、分离、提纯、检验等简单任务的方案。”这些要求需要学生要对于所学的知识有着较高程度的掌握,同时也要能够灵活应用。“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则要求学生熟练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现象得出具体物质转化路径,这要求学生要有“证据推理”和“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从教科书章节的内容衔接上看,学生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构建了离子反应模型和氧化还原反应模型,可以通过对于第二章典型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钠和氯的学习来帮助学生消化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学生也可以通过第二章的学习来形成探究元素性质的思路。便于后续章节金属元素的学习。从教科书本节的知识结构上看,教材通过【实验】环节来探究其性质并验证猜想,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这一核心素养。【科学史话】通过介绍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让学生通过科学家的伟大事迹,感受科学家精神,培养其社会责任
说学情
从知识储备层面上看,学生通过初中对于物质的探究学习,也积累了研究一种元素的基本思路与流程。因此可以以多种探究任务为驱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对于钠的化合物的理解;从思维能力层面上看,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基本的化学思维。在本节课可以通过多种探究任务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与此同时,侯氏制碱法的科学史也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素养。从情感态度层面上看,通过教材中化学史以及生活中实例的展示,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家的事迹也可以辅助强化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素养,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认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探究方法;
2、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互相转化的方法,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3、认识侯氏制碱法,体会其背后所体现的科学家精神。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的方式
教学难点: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的认识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采用了“5E”教学法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如下:
Engage(吸引):通过生活中蒸馒头的情景引发学生思考
Explore(探究):设置多项分组实验探究任务进行探究
Explain(解释):通过定性定量探究结果得出结论
Elaborate(迁移):将学生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实例与问题情景
Evaluate(评估):通过学生探究结果的表述和练习题进行课上评估
教学感悟
一堂课重要的不仅仅是课上的教学过程,前期的充分准备也是关键,感谢师傅吴芳老师和化学教研室的各位前辈在课程设计、实验准备、试讲、听课、评课上对我的帮助,我一定再接再厉,做到精益求精。
化学教研室张晓蕊主任主持本次说课评课活动,并对近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化学教研室主任张晓蕊老师对葛全超老师的授课进行评价。葛全超老师的课堂节奏把控得非常好,尽管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众多,但时间分配较为合理,并利用现代化手段现场将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进行投屏。葛全超老师运用“美师优课”快速获得学生们练习题的正确率,提高了授课效率。虽然学生手中有学案引导层层递进的5个实验探究任务,但葛全超老师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开展之前并未将实验设计意图交代得特别清晰,匆匆一带而过,容易在开始阶段使学生不了解实验探究的目的。
化学教研室吴芳老师对葛全超老师的课进行评价
高一备课组组长吴芳老师对葛全超老师的汇报课进行评课,内容如下:
葛全超老师的汇报课,以新高考形势下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主旨,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出发点引领教学,创设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体现如下:
以如何蒸好一个馒头这一化学与生活相关联知识为线索,引入碳酸钠,碳酸氢钠,知识上层层递进。通过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将知识点突破。在探究过程中,体现化学学科以实验为依托的本质。学生从主动观察~提出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操作~得出现象,结论,这一过程符合化学探究学科的特点。
在能力方法上层层引导,将定性实验、定量测定二者的关系引领到位。课堂上运用温度传感器、压强传感器、pH试纸、pH计,不断将学习知识点上升到一定高度,使学生充分领会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情感态度上,通过侯氏制碱法介绍,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爱国主义情怀,并与知识完美结合。将本节课课堂气氛烘托到一定高度。
本节课充分体现出化学“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是一节值得推广的好课。
作为年轻教师,不可避免也会有一些不足:1、书写不够规范,需进一步加强;2、经验不足,给予学生思考时间,回答问题时间不足,略显仓促;3、对于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小问题,未能全部的及时指出,需要在以后学习中不断的提升。
最后,化学教研室主任张晓蕊老师进行总结,鼓励以葛全超老师为代表的化学教研室的青年教师们多多参与各级赛课、评课活动,多向经验丰富的前辈们学习、请教。日积月累,逐步提升,将学到的经验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当中,脚踏实地,砥砺深耕,履践致远!
稿件提供:数学教研室
审核发布: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