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美文|杨旭:壶口的梨熟了

文摘   文化   2024-10-13 11:27   陕西  

秋意浓,丰收至。

“十一”长假,我带着孩子回到了黄河西岸一个生我养我的小村庄。清亮的阳光洒在村庄四周的塬畔上,大塬色彩斑谰,空气清新,干净透彻中还有一点香甜。

我站在山峁上深情地望着这片大地,大地好像不同颜色涂抹的巨大画幅,在这巨大的画幅里,一行行、一排排、一片片的果园接连不断,又显得是那么重彩浓抹。沉甸甸的苹果、酥梨、柿子挂满枝头,山沟峁梁里到处都弥漫着醉人的芬芳,乡亲们穿梭在田间地头,丰收的喜悦在他们的脸上绽放。

秋天,是繁忙收获的季节,是最踏实的季节,也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一切的辛劳付出,在这个时节都有了答案,有了回报。

经测量,村里的土壤以黄绵土为主,较为蓄水,肥力较强,有机质丰富;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淀。所以专家认为这里的土地是酥梨的理想产地。日积月累的种植经验和规模,让壶口酥梨种植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并且一路向好。村里所产的酥梨外形正、色泽亮、口感脆、汁水甜,营养高,几乎符合所有对果品的最高评价,不愧被誉为“百果之宗”。酥梨也是村里最耀眼的金字招牌。身为壶口人,除了壶口瀑布之外,酥梨是我引以为豪的事情。一颗颗酥梨带着这片土地特有的灵气,翻山越岭,抵达远方的城市,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理想选择。

俗话说:“七月的核桃八月梨,九月的柿子能赶集”。八月,梨大规模成熟,也是收梨的最佳时间。过去人讲“龙口夺食”,是指夏天割麦时侯,那时全家劳力全部上,一时也不得闲;劳动期间,吃饭也常常凑合吃。如今,麦收已淡化,“夺食”之事已转到“采收梨果”上。这时,一家人根本忙不过来,邻里乡亲们闻讯而来,村不分本村外村,人不分男女老幼,纷纷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中,有的脚踏梯子伸手摘梨、有的提着笼框谨慎装梨、有的推着平车来回运梨,反正五花八门,一个字“忙”。

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急忙把我叫起来了;“别睡了,赶快起,今天下(摘)梨呢,趁天气好最好能摘完。”

我迷迷糊糊地睁开双眼,看看窗外,日头还没全出来呢?我实在犯困,又在坑上赖了一会儿。

公路上传来“突突突”的三轮车声,摩托车声,院子传来的咳嗽声,说话声,各种声响混合着飘过来。慢慢驱散了我的睡意。

我穿上早已备好的劳动服加入到摘梨的队伍中,走进了充满生机的梨园。

摘梨,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还充满各种挑战。梨树高大挺拔,笨拙的我有时需要借助梯子才能爬到树上,在树上,手抓牢,腿踩稳,用专注而敏锐的眼神,迅速锁定那些已成熟的梨,用手顺着梨把弯曲的方向往上一推,随着一声轻脆而有力的“咔叭”声,梨便脱离了枝头,稳稳地拿在手中,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在笼框中,每当成功摘下一个梨,心中都会涌起一份成就感和喜悦。但也有失误的时候,由于梨个大,手没有拿住,意外地从手中脱落,随着一声“哎呦”的叹息,眼睁睁看着梨从树上掉下去,那一刻,我的心头一紧,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遗憾和无奈。

在采摘的过程中,我还不时地品尝着新鲜的梨。轻轻一咬,那清甜的梨汁便顺着手指缝悄然流出,引来蜜蜂环绕飞舞,共享这份甜蜜的盛宴。

太阳逐渐升高,梨园里的温度也越来越高。汗水沿着我们的脸颊滑落,滴落在泥土中,仿佛是对大地滋养的回馈。虽然劳累,但丝毫不影响我们摘梨的速度。一会会就满满一笼梨,一筐梨,一车梨。平板车一次次从林间运到地头,三轮车一趟趟从地头运到家中,洒下一路的欢声笑语。因为我知道,这份劳动的成果,不仅仅是一筐筐的梨,更是家人们一起共同劳作的温馨和快乐。

最开心地还得说是孩子们,他们跟在大人身后学习农活、模仿劳作,既亲历了秋收的艰辛又知道了春种的不易和一些农桑经纬的事情。他们尽兴地在山地上、土堆里玩,或蹲或躺,追逐,嬉戏,用各色野花打扮自己,弄得满身粉霜。在路边、田间、院旁,遇到更好的景色还不忘用手机拍照留念,这是何等的诗情画意!

落日西坠,倦鸟投林,一天的劳作结束了,凉风拂过乡村的夜晚。夜色一寸寸地笼罩了村庄,屋檐下的灯泡亮了起来。从远处看,整个院子透出一抹浅黄的暖色。晚饭后,我们围坐在一起,抽着烟,喝着茶,拉家常、说收成、谈古论今。在淳朴的笑声中褪去一天的疲劳,在惬意的时光里享受生活之味,这个味,是血缘姻缘构筑的亲情味,更是熟人社会特有的温情味。夜深了,满天星斗闪烁,庭院安静下来,静谧的村庄上空偶尔会传来阵阵夜鸟的叫声。

杨旭,陕西宜川人。喜欢沐浴在文字之河,记录现在,缅怀过去,展望未来。


圣书房
圣地大家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