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美文|多彩黄龙
文摘
文化
2024-11-28 15:17
陕西
黄龙县地处陕西省中北部,延安市东南缘,位于北纬36度、平均海拔1100米,因“黄龙山”而得名,背(北)靠黄土高原、南望八百里秦川、东接史圣司马迁故里、西临始祖轩辕黄帝陵、俯瞰仓颉文祖圣地。全县总面积2752平方公里,辖五镇两乡,总人口5万人。林草覆盖率92%,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褐马鸡自然保护区、省级天然次生林保护区和全国八大防护林区之一。空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平均最高含量可达18000个,素有绿色明珠、天然氧吧之美称,被誉为陕西的一叶肺、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这座山水相依的小县城可以用“十个有”来鉴见。有山有水。在黄龙我们可以随地与自然对话、揽山水胜景,赏清风云舒。这里苍山如海,绿色神道岭、生态无量山、秦晋相连古梁山,几大山脉重峦叠嶂、绵延纵横,或磅礴、或逶迤、或险峻。这里还有澽水河、仕望河、石堡川河、小南川河、沙曲河、李家河等6条水系相拥而成7县水源保护地。“有山有水,一河两岸”的空间格局,绘制了浑厚、大气、舒朗的县城骨架;山水相依、城林相融,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可赏叶、冬可嬉雪,置身于独特的山水意境,定能为您的心灵带来新的感悟、新的启发。县城仿古一条街可让你欣赏古建筑的风韵,幸福门的早市可让你感受日常生活的烟火气息,从东到西的口袋公园可让你尽览城市的方寸之美,一个精致的小县城,处处有景致、无处不诗意。我们把县城定位干成了发展地位。有声有色。在黄龙我们可以随时与心灵对话、承文化之源,探古今之谜。黄龙,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五万年前古“黄龙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现发掘出土的距今约5万年的“黄龙人头盖骨化石填补了人类考古史上的一个缺环,让这里成为黄龙民族史前遗址中的一个重要现场。境内遗存的摩崖石窟、古庙遗址印证了黄龙大地在历史上的繁荣。这里有铿锵有力、鼓舞人心的黄龙猎鼓;有动人心弦、令人留恋忘返的音乐喷泉;有节奏明快、令人向往的黄龙情歌;有越来越大“朋友圈”对黄龙点赞的最强音;还有绿色绵延自然界的鸟语虫鸣、溪流潺潺的各种乐章,这些都让更多游人闻声而动、慕名而来,可以随时随地都处在一个没有围墙的绿色家园中,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红色领航。最红瓦子街的革命烈士构筑了先辈们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一定要把黄龙建设好”的殷切嘱托,这些都是“红色领航”的内核,经久不衰的红色精神在黄龙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上需要我们持久的与时代同行,持续地挖掘和传承。绿色发展。生态优势一直是黄龙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硬核”竞争力。建设“绿色家园”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梦想,也是任何人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的职责所系。近年来,我们立足“头顶有风光电、脚下有好生态”的能源优势,既胸怀“国之大者”,又考虑“一方水土”,着力涵养“生态家底”,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殷殷嘱托,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民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生态农业多元发展、生态工业扩规延链、生态旅游不断提升,今日我们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守护好黄龙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的庄严承诺,持续增加黄龙绿水青山的“颜值”和“价值”,全方位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让“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了标配。金色服务。一直以来,我们坚持项目为王、人才为要,全面掀起“双招双引”新热潮,尤其是在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持续加大招引人才力度;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树立了“您可以永远相信黄龙”的营商理念,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今天的黄龙干部在变,干事创业环境在变,营商环境和发展态势越来越好,持续点燃未来发展的高能引擎,我们把资源禀赋干成了硬核支撑。有滋有味。在黄龙我们可以朝暮与生活对话,品人间美味、享生津留香。民以食为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然包括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还要吃出健康。如今的黄龙,舌尖上的浓浓乡味,有六代世袭传承,肉烂汤浓、料香味醇的回族老李家牛羊肉泡馍;有融入粗粮细作艺术,口感筋道、百吃不厌的白马滩酸菜搅团;有地域特色鲜明,流传千年,形如官帽、小巧精致的馄饨;有爽滑鲜美、入口即滑入腹中的黄金漏鱼等等,这些风味各异的特色美食,它们平凡朴素却别具韵味,迎接了天南海北的各族同胞群众。同时,我们还挖掘和传承了工艺讲究、烹饪细致,能让人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侗族三宝;历史绵长、色泽金黄、酸甜爽口,前身为满族宫廷菜的锅包肉;肥嫩鲜香、汤汁鲜甜的彝族三七炖土鸡;清凉解腻、脆口弹牙的鱼腥草炒鸡胗;肉片嫩滑、口齿留香的藠头炒肉;色彩斑斓、晶莹透亮,象征幸福吉祥的五色糯米饭等,这些特色美食既是黄龙13个民族一种家乡符号的食物味道,更是一种乡愁萦绕和幸福味道。过去,父辈逃荒,树皮榆钱也是口粮,窝头黄馍也是稀罕,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日新月异,但是家乡的味道与儿时的记忆仍深埋在心底,成为无数游子的“乡愁”寄托。在守正创新、挖掘传承的基础上,我们把民生愿景干成了幸福实景。有情有义。在黄龙我们可以时时与涵养对话,感百姓包容、住特色民俗。大自然对黄龙格外偏爱,最佳的纬度与适宜的高度在这里相拥,造就了最美的风景和适居的环境。造就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13个民族相融相生、人文荟萃的独特气质,也赋予了黄龙开放包容、自强不息的地域文化。长期以来,各族人民依山而居、傍水而栖、和睦相处,创造出“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奇观,这些都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之美,这其中,有从远方迁徙而来的苗族、侗族,有从河北围场远道而来的满族,更有我们长期驻守的汉族,所有人们用勤劳的双手收获自然的馈赠,长期的交往交融,留下了勤劳的黄龙人民刀耕火种的深沉烙印,也蕴藏了山峰与河谷中人类永恒的生存密码,这些都是来自五湖四海黄龙人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亲诚惠容”交往理念的真实写照。城是一幅景,景是一座城,崇尚天人合一的黄龙人,早已将历史与现代、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浸透血脉、融入灵魂。树顶漫步、白马滩漂流、梁家河垂钓、偏石民俗文化村等乡村旅游,古朴精妙的民居,怡然自乐的生活习俗,会让你慢下来、静下来、住下来,真正找到“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最美家园”。乡村民宿、暖山河畔、水上木屋,都是城乡休闲、农耕体验、亲子游玩的乐土,人们可以去连系着记忆与现实、包容着城市与乡村的民宿住一住,那里处处让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你极致享受“依山伴月眠,如梦水云间”的惬意,我们把闭环转化干成了精彩变化。有勇有谋。在黄龙我们可以处处与时代对话,寻发展良机、聚发展合力。群众的期盼是我们的努力方向,百姓的需求是我们工作的“头条”。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生态好、文旅强、乡村美、百姓富、发展优”的生态经济强县目标,我们努力在政策宝库中“淘宝”,尽力从发展大势中“抢先”,大力弘扬知重负重、知难克难、知短补短、知新创新的精神和闻令而动、闻过则喜、闻鸡起舞的作风,推动全县动起来、干起来;今天的黄龙,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心齐、气顺、劲足,蓄势待发,在这个充满挑战、充满竞争、充满希望的新时代,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我们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掷地有声,执行县委、政府决策部署说到做到。如今的黄龙,自然生态天蓝水清,政治生态清正廉明,社会治理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全面振兴时至势成,这些都是老百姓的最大期盼,也是我们最大的业绩,我们把奋斗共识干成了全民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