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犯错,请收藏!新鲜松茸怎样保存和清洗?
文摘
美食
2024-07-29 16:08
云南
你有一个朋友
扎根雪山十六年,过着另一种生活
从森林到餐桌,有一个步骤不容忽视:收到之后,该如何保存和清洗?如何保鲜?
我们都知道,松茸是野生的,来自大森林,是“菌中之王”。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具有特殊功效的新鲜蘑菇。
第一层,是大森林的泥土气息;第二层,是松针落叶的香气;第三层才是松茸本身,那种菌类的松香。我们把松茸从山里采回来,会先放进0-5°的保鲜库,用冷风吹拂2-4个小时,让它降温。这叫“预冷”或“打冷”。第一是为了保鲜,降低虫害;第二是为了“收朵”,即在低温环境下,防止松茸生长,留住松茸体内的营养成分——不让它因环境温湿,而散发了营养。然后,用吸水纸一个个隔开,加冰袋,放入隔热泡沫箱,经过冷链运输,送到你手上。点击下图,立即购买:
当你在万里外收到松茸,有两种方法来保存:冷藏和冷冻。1、冷藏
在封闭的泡沫箱内,即便有吸水纸,你收到的松茸,还是会有些潮湿。松茸的表皮,尤其是头部,会有一点粘滑。这是正常的!请立即开箱,取出冰袋,拿出松茸。用吸水纸或干布,把松茸的表皮轻轻擦干。然后把一个个松茸,用厨房纸或吸水纸垫好,装进保鲜盒或者大盘子,再放进冰箱冷藏。可以在松茸表面,敷上一层厨房纸(吸水纸),吸水吸油,防止串味。切忌:不要将整个泡沫箱,密封放进冰箱。这样保鲜作用不明显。冰箱0-5°冷藏,可保存1个星期左右,但最好是在3-5天之内食用。如果你想保存一个星期以上,也可以做冷冻处理,使松茸的保质期延长至半年以上。松茸季节,一般是在七八月(顶多到九月);过了这个季节,就没了新鲜松茸。趁着松茸季,冷藏新鲜松茸,等到年夜饭上,突然端出一盘鲜美的松茸,该多令人惊艳!对,一定要干燥。保持干燥,进行冷冻。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冰冻方法。刮掉泥脚,冲洗干净,用吸水纸擦干,轻轻刮掉表皮,然后装进保鲜袋,直接冷冻起来。在冷冻之前,可以分成一小袋一小袋。每次食用,取出一袋,更方便食用。直接放进100度的沸水,让它瞬间融化,煮成松茸汤。如果你慢慢解冻,会影响口感和香味。如果你想切片,可以用锯齿刀切开松茸,比冻肉好切。切了就煮,口感和营养保留的最好。吃的时候也不用解冻,直接拿出来煮汤,味道特别鲜美。我们在山上采到松茸,会稍微擦拭一下,不用任何调料,直接剥开来生吃,味道极为鲜美!松茸表皮上会粘一点松针、落叶或泥土,全都来自无污染的大森林。清洗的时候,不用过多处理。如果泥土不多,可以用毛刷,轻轻刷掉泥土和杂草。如果觉得泥土较多,用陶瓷刀把表皮上的泥土刮掉。刮掉泥土之后,用水龙头快速冲洗一下,随即放在盘里。动作要快,不要浸泡!提醒:松茸的头部和身子连接处,有一层细碎的茸毛。这是抗癌物质松茸醇,千万不要都刮掉了!这个部位会因为沾水而有些粘稠,但不要随便刮掉,这是功效、精华所在。如果你要做刺身、生吃,最好不要沾一滴水,用陶瓷刀刮干净,再切成片。切记,松茸不要浸泡,否则会因吸水,而让口感变得绵软,香味也会有散失。生吃松茸,除了它本身的香气,另一种味觉享受,便是那种爽脆的口感。你将松茸切片,就可以蘸着酱油或芥末生吃。做松茸煮汤,也不要放到水里浸泡,用湿毛巾轻轻擦,快速冲洗一下,然后切片煮汤。动作要快!清洗松茸的时候,总有朋友问我:松茸表皮有层黑膜,看起来脏脏的,要不要洗掉?那层黑皮和茸毛,是松茸的菌衣,含有松茸醇、松茸多肽等特殊成分,对人非常有益。松茸生长在高海拔、无污染、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除了根部携带了一些泥土(泥脚),其它都很干净。那表皮上的黑斑,是它天然的菌衣。松茸藏在深山,千辛万苦才找到,不可能打农药,难免会有虫害。外虫呈黄色,它吃过之后,会在松茸身上或根部留下虫眼。这和青菜上有虫眼一样,只要除掉就好,不影响松茸的营养和口味。有虫眼,证明含有较多的“双链松茸多糖”,具有营养价值。你看,上图中除了虫眼,其它地方还是白森森的,没有丝毫损伤。内虫,顾名思义,生长松茸内部,如蛀虫一般,在里面吸食营养。它们很隐蔽,外表看不出来,我们只能根据松茸的硬度,来判断是否有内虫。如果横切面上,有很多密密麻麻的小孔,呈灰黄色,并且松茸已经变软、变绵,就不能食用了。如果你收到这种松茸,请立即通知我。我会补发给你,或者按比例退款。最后,我不得不提醒一下:爱人要当时,尝鲜要当季。松茸这般鲜美,还是当季吃最好!它的价值,它的美味,它的稀缺,都是经过反复验证的。自然美味,浑然天成,买吧!点击下图,立即购买:
注:雪山松茸鸡,是煮汤神器;雪山藏香猪,烧烤特别香;酥油煎松茸,是舌尖美味。酥油煎松茸,是最地道的吃法。雪山酥油真空包装,加冰袋发货,仅售118元!点击下图,立即购买:
江西高安人,著有《小刘美国游记》《去西藏》《雪山乌托邦》《雪山十年》《陨石江湖》《冰岛女人》等书。《虫草江湖》《松茸传奇》《梅里转山》《藏家旧饰》等文章发表于《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国家旅游》《旅行家》及《西藏旅游》。曾是上海的IT工程师,因为热爱写作和探险,辞掉工作走进雪山,成为一名自由作家。自2009年起,扎根于梅里雪山,创建“有时遇见熊”,卖的都是自采的山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