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警惕的一件事: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是可能改变性格的!

健康   2025-01-24 16:39   山西  

阿尔法是比昂精神分析一个重要理论,它的含义代表把不能忍受的情绪感受转化为可以情感接受或者可以承受的感觉。


希望这里我们彼此疗愈将生命不能忍受的痛转变为光,照亮我们的人性深处的黑暗,遇见我们真正的自己······


摘要


抗抑郁药可改变人的性格,如降低神经质、提升外向性,但效果因人而异。药物机理调整神经递质,大脑化学物质驱动情感行为。痊愈后海马体恢复,但性格变化不一定积极,需医生交流、心理咨询,保持积极生活状态。

文/老K

患上抑郁后,药物治疗是大家最便捷的解决方案。有人会觉得药物怎么会改变人的性格呢?

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也可能潜移默化改变人的性格。

01、

抗抑郁药的副作用带来“人格”层面的改变

2009年,就有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对我们的「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人格研究发现抗抑郁药物让患者的神经质人格分数降低了。

研究人员招募了一些抑郁症成年人,将其分为三组,分别给他们服用帕罗西汀、安慰剂、和心理咨询三种方式治疗。

然后对他们进行16周的情绪性格监测。

除了上述发现之外,让人更没想到的是,药物让神经质人格降低的程度,居然比减缓抑郁的程度还要高。

药物对神经质人格和抑郁的作用是相互独立的。不光是神经质人格有变化,那些服用抗抑郁药的患者,在大五人格里的外向性人格方面得分也开始变高了。

由于抗抑郁药物的机理主要通过调整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来改善情绪和缓解抑郁症状。

就像心理学名人名言: 

“我们的情感和行为是由大脑中的化学物质所驱动的。”——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

所以研究者觉得服用帕罗西汀的抑郁症患者SSRI改变了大脑内 5-羟色胺的含量,而这种化学物质与神经质人格有关。

看到这里很多人或许觉得药物改变人的性格如此简单,但美国精神病学家 Peter Kramer 曾警告大家,抗抑郁药物可能会让患者变得冷漠。

02、

康复后,之前纠结的事情现在再也不纠结了

很多抑郁症患者在患病的时候非常纠结和痛苦,甚至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他们都会纠结半天。

痊愈后会发现自己那些纠结的事情再也不难受了,这是最大的变化。

其实,这是由于大脑中的海马体和眶额叶皮层发生了变化。

海马体是大脑中负责记忆的核心区域,对我们的认知、情绪也有一定的调节功能。

因为抑郁期间抑郁症患者的海马体会缩小,所以会发现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下降等问题。

随着药物治疗的进展,海马体会逐渐恢复回来。

这里要说的是,抑郁症对于性格的改变是因人而异的,并非所有患者的性格在痊愈后都会向积极的情况发展。

比如有些抑郁症患者康复前本来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但随着服用药物治疗痊愈后变得冷漠麻木,就像另一个人一样。

这是因为:

一方面,这是由于他们的大脑变化不可逆,而且体内的激素水平也无法回到之前的水平;

另一方面,即使症状已经消退,抑郁症患者还有许多内心的冲突没有解决,这就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忙。

长期吃抗抑郁的药确实有可能对性格有影响,不过这影响每个人都不一样。

有的患者吃药以后变得更沉着、更有自信了,可另外一些患者却可能觉得情感变得迟钝了,对生活也没热情了。要是能跟医生多交流交流,找心理医生治一治,再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患者就能更好地应对吃药带来的性格变化,让生活质量提高一些。

- END -

文章作者:老K


老k简介: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三级双证持有),从业10年,神经症亲历者 ,佛学爱好者,公号“阿尔法心理研究所”创作者 ,头条认证心理领域创作者(青云计划科普类获奖者),长期坚持省三甲医院动力学个人体验分析110小时+ (目前仍在进行),督导小时数:60小时以上。


培训/学习经历:国家心理咨询师系统面授培训、曾奇峰精神分析60讲、武志红心理学课、熊逸佛学50讲、施琪嘉创伤疗愈系列课程、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医师彭旭《走出抑郁,学会自我疗愈》系列课程等


我是老K。

近期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序。

要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好内容,

那么可以每次读完后点个【在看】。

这样你就不会错过馆君啦!

点个【在看】,老K 给你更多好内容。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定时给你疗愈自我的机会)

(「预约心理咨询」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老师微信了解)

点赞」➕「推荐」 支持一下我呗!

阿尔法心理疗愈
🏥一个泛心理疗愈中心(我不治愈你,我只启发你自己治愈你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