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法是比昂精神分析一个重要理论,它的含义代表把不能忍受的情绪感受转化为可以情感接受或者可以承受的感觉。
希望这里我们彼此疗愈将生命不能忍受的痛转变为光,照亮我们的人性深处的黑暗,遇见我们真正的自己······
![]()
许多人因恋爱导致抑郁,源于对爱情过度理想化,陷入“爱情完美主义”。这源于早年专制型养育方式,导致对自我和他人苛求完美,难以持续,易引发冲突和不满。
最近有个奇怪的现象,好多来访者找我咨询说自己抑郁焦虑,结果发现都是因为恋爱导致的。结果我在咨询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因为恋爱导致抑郁的小伙伴都是过分把恋爱这件事想得太完美了。比方说,很多人会觉得人生的真爱必须是“灵魂伴侣”,或者一开始相处总会把对方想得太好,随着时间推移,结果发现对方并没有自己一开始认为的那样好,这种失落感油然而生。在心理学的研究里,这或许是由于陷入了“爱情完美主义”的困境啦。这个“爱情完美主义”说的是:在恋爱关系当中,对自己还有伴侣特别僵化,定了些根本不实际的标准有些人会心里犯嘀咕,为啥平常也不咋追求完美,做家务的时候还会偷懒,工作的时候也想着躺平,可一碰到爱情就变成“完美主义”了呢?这是因为很多人把对自己完美的投射都到了对方身上,甚至有可能希望对方的完美来弥补自己的优秀。这些人平时可能并不是那么对自己要求高,可一旦进入亲密关系中就会严格要求自己,就好比在电影《初恋这件小事》里面,女主角小水在跟心仪很久的阿亮学长表白之前,非得变得“更漂亮”“学习成绩更棒”,才敢去迈出那一步。这大概是因为小水觉得自己得特别优秀,才能够被爱和被接受。但我们要知道一点,那就是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这样的完美要求都是没办法持续的。因为期待落了空,那些要求别人完美的人在关系里也会产生更多的冲突。不过他们常常在冲突当中显得不耐烦、容易发火、特别专制,甚至会对伴侣过分地指责。很可能这些人早年的养育者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例如专制型养育者最容易培养出那些完美主义的孩子。▨ 盼着孩子遵守所有硬加给他们的规则,而且期望过高;
父母很少夸赞孩子,就会导致孩子内心为了追求赞美而不断苛责自己,成人之后再把这份期待带给了其他人。除此之外,失恋常常带来巨大的情绪损伤,它是一种非常重大的“丧失”——失去生命中的重要客体,常常需要经历一段痛苦的阶段才能进入真正的“哀悼(mourning)”,进而从伤痛中走出来,积极地继续接下来的生活。在哀伤的过程中,其中最突出的感觉就是无法躲避的心痛和一团乱麻的思绪,其中夹杂了很多其他的情绪,例如否认、后悔、愤怒、内疚等等。失恋创伤那阵子啊,是个会随着时间一点点改变,慢慢往前、不停变化的心理慢慢好起来的过程。按照美国心理学家 Elisabeth Kübler-Ross(1969)提出的哀伤五阶段的说法,失恋之后的咱们大概会经历拒绝、愤怒、交涉、抑郁、接受这么五个阶段。
“Ta 只是在赌气,根本不是真要分手。”—— 拒绝 “要是当初把该讲的话好好讲出来—可惜没有假如”—— 讨价还价“咱们这么恩爱都能分手,这日子还有啥过下去的意思?”—— 抑郁 “我如今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咱们分手这事儿了。”—— 接受
所有这也就是为什么,失恋后我们常常能够体会几种完全不同的情绪和想法在体内冲突、互相打架,因为我们可能在不同的创伤阶段反复横跳。情感问题成为了许多人难以逾越的障碍。面对爱情的起伏、亲情的纠葛、友情的纷争,我们常常感到无助和困惑。然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学科,或许能为我们提供解决情感问题的钥匙。如果你在情感问题上遇到了困扰,不妨试试心理学的解决方法:![]()
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孩子教育,父母养老等等问题导致我们无暇兼顾和关注自己的情感问题,导致自己家庭、情感、亲子等问题频繁爆出![]()
最近我们收集了大家在情感上面高频问题,从恋爱到结婚等做个集合来解决大家的问题,看一下是否你正在经历这些。
![]()
课程讲师-云熙老师,七年资深情感沟通导师、婚姻咨询6000+案例、万心心理首席婚姻指导师。
![]()
如果你是在婚恋关系中迷茫、不知道怎么解决婚恋中的冲突、渴望拥有和谐的婚恋关系的人群,试试这个《用心理学帮你解决情感问题》课程。
7次核心课程,专家全程社群陪伴,帮你解决你感情中的核心问题,帮你跨越亲密“恐惧”,让你拥有完美亲密关系!
扫码即课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