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上孩子变自卑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什么心穷的孩子人生那么惨

健康   2024-10-15 07:45   山西  

阿尔法是比昂精神分析一个重要理论,它的含义代表把不能忍受的情绪感受转化为可以情感接受或者可以承受的感觉。


希望这里我们彼此疗愈将生命不能忍受的痛转变为光,照亮我们的人性深处的黑暗,遇见我们真正的自己······


摘要


家长在孩子面前哭穷,易致孩子自卑与金钱匮乏感。贫穷心理比贫穷更痛苦,影响一生。建议孩子力所能及满足愿望,舍得为心灵投资。

文/老K
今天看到一个故事深有所思。
在高铁上,一家三口在返程路途中,结果到了饭店十岁的孩子订了3份饭,非常开心的对爸爸说:
我买了三份饭哦!而且是不同口味,还有一份宫保鸡丁呢!
结果妈妈上厕所回来后发现孩子买了三份饭,顿时火冒三丈训斥孩子:
给你钱难道都要花完?给你这一百块你买那么多干嘛,赶紧退了!
妈妈拉着哭泣的孩子把饭退了,小心的把剩下钱塞进口袋。孩子抽泣的吃着唯一留下的那份饭。
看到这里,很多乘客都在唏嘘。随后妈妈竟然还说:
妈妈赚钱不容易,高铁那么贵的饭只留给你,都是为你好哈。
我想这个孩子日后大概要多么愧疚,那么抠的妈妈最后把唯一的饭留给了自己。

01、

在孩子面前哭穷是多么“无赖”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一个人越是贫穷越容易感觉世界的不公平。
比起贫穷来说,贫穷心理带给人的屈辱感更让人痛苦。
例如小时候爷爷经常给我讲个故事,他们那个年代的孩子在宿舍睡觉的时候,从来都不脱衣服,为啥呢?就因为怕别人发现自己没钱买内衣。
鞋子挤脚倒没啥,可要是被人瞧见鞋子小了,那才糟糕呢!这种屈辱的感觉啊,让孩子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嫌弃自己。
这份因为贫穷而带来的自卑感有可能毁了一个人的一生。
而我们的家长常常因为自己内在的匮乏,把这份感觉同样带给了自己的孩子。
父母尝试把自己的辛苦表达出来,更多看似希望孩子能够勤俭持家,可传达的潜台词却是,父母很伟大,而孩子亏欠了自己
甚至有些人在利用这样的形式满足自己的自恋,渴望通过这样的情感绑架来控制孩子。
孩子长大后,不是对金钱产生匮乏感,就是会对金钱恐惧。

02、

匮乏感是如何毁掉一个人的

我的来访者中,常常遇到那种心理匮乏的孩子。
他们无论长大之后多优秀,内心都是会有种形影不离的“不配得感”。
看上好看的女生,即便自己很好了,但就是不敢表白,就算在一起也害怕失去对方。
还有些孩子,因为内心匮乏,就去寻找一些外在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自卑。
例如贷款去买很多奢侈品彰显自己的优越感,但殊不知外人可能根本不会总是在意ta这些,可自己却要每个月为这些超出消费能力的东西买单。
正所谓,越缺什么长大后越要弥补什么就是如此。
俞敏洪曾说过:
“我们很难发现一个斤斤计较的家庭里面能够走出胸怀博大的孩子,我们也很难在一个庸俗的家庭里面发现一个孩子有着高雅和清纯。”
知乎上就有过一个故事把这种心理讲的淋漓尽致:
说实话,物质穷可能只是穷一时,但心穷的父母会把这份贫穷和匮乏感一代又一代传递下去。
事实上心理创伤不是来源于物质贫穷,而是养育者面对贫穷的态度,好的态度会给了孩子带来“富有感”。
如果心穷,家境殷实的父母,也会给孩子带来“贫穷感”。
对于这些被匮乏感折磨的孩子,我常常建议他们力所能及范围尽量满足自己的愿望,对自己好一点。
有条件了,更要舍得为心灵投入资金,去买喜欢的书籍、去花钱约心理咨询师,让他帮你深入探索,让他对你支持和共情,减少过去对当下的影响。
- END -

文章作者:老K


老k简介: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三级双证持有),从业10年,神经症亲历者 ,佛学爱好者,公号“阿尔法心理研究所”创作者 ,头条认证心理领域创作者(青云计划科普类获奖者),长期坚持省三甲医院动力学个人体验分析110小时+ (目前仍在进行),督导小时数:60小时以上。


培训/学习经历:国家心理咨询师系统面授培训、曾奇峰精神分析60讲、武志红心理学课、熊逸佛学50讲、施琪嘉创伤疗愈系列课程、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医师彭旭《走出抑郁,学会自我疗愈》系列课程等


我是老K。

近期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序。

要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好内容,

那么可以每次读完后点个【在看】。

这样你就不会错过馆君啦!

点个【在看】,老K 给你更多好内容。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定时给你疗愈自我的机会)

(「预约心理咨询」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老师微信了解)

点赞」➕「推荐」 支持一下我呗!

阿尔法心理疗愈
🏥一个泛心理疗愈中心(我不治愈你,我只启发你自己治愈你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