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是比昂精神分析一个重要理论,它的含义代表把不能忍受的情绪感受转化为可以情感接受或者可以承受的感觉。
希望这里我们彼此疗愈将生命不能忍受的痛转变为光,照亮我们的人性深处的黑暗,遇见我们真正的自己······
抑郁是身体发出的报警信号,通过痛苦让人重视自己。抑郁是压抑情绪的体现,长期压抑会导致疾病。要善待自己,重视心灵健康,通过实战森田疗法等方式应对抑郁。
文/老K
如果我说,患上抑郁反而是一种契机,你会相信吗?
当你看到这个观点后,第一反应肯定是:“怎么可能,抑郁把我折磨这么惨,痛苦都来不及,你居然还告诉我抑郁是好事?
从深层心理学来看,还真是这个样子。
01、
生病,是给你的报警信号
根据世界心理卫生组织的统计:
我们70%以上的情绪,都会以“攻击”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自身的情绪困扰。
所以,要知道你在发现自己身体或者情绪异常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解决时期。这个时候身体为了不让你遭受更大损伤通过让你痛苦的方式重视自己。
我的一个来访者,小时候总是被过高期待,每次考试都基本90分,可父母却觉得如果ta再努力细心一点可能会更好。
于是长大后,这个来访者每次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按照100分来,结果工作后发现达到完美比考100分难多了,自己陷入无穷无尽自责中,最终抑郁为ta买了单。
最后不能工作,需要休息了。
通过这个故事你看到了吗?我们形成的痛苦症状,往往就是在自己无法适应环境之后形成的一种“退而求其次”应对痛苦的方式。
从结果来看,他是不能工作了,但症状却让他明白这样下去是错的,没有让他继续错下去。
02、
你有多少抑郁,就有多少压抑
抑郁就像一场寒冬,你根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过去。
网上有一种说法是,成长是把哭泣调成静音的过程。
可我非常不认可这句话,如果成长是过度压抑自己的话,那这份成长一定有问题。
弗洛伊德在几百年前曾说:
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弭,它仅仅是被埋于内心深处。终有一日,它会以更为狰狞丑陋的姿态喷薄而出。
之前在微博上有个话题很有趣:“真正的情绪稳定,不是忍耐。”
因为就像上面我提到的,现在人越来越鼓励人们去情绪稳定。什么最高的情商就是“情绪稳定”等等。
这种说法,你说它对不对呢?也算对。
但总感觉有点啥毛病,因为给你抛出这个观点以后,又不跟你讲该咋做。
让读者看完以后,就只知道是这么回事,却不晓得为啥是这么回事。最后弄得自己开始“PUA”自己。
要明白,一个人要是真能把情绪稳住,那这个人肯定人格特别稳定、特别健康,这压根就不是看几篇鸡汤文就能搞定的。
如果只是通过压抑的方式来维持情绪稳定,最终一定会让疾病或者抑郁症找上门来。
例如著名歌手CoCo李玟,给人的感觉一直是积极向上的,直到最后很多人都无法相信她是因为抑郁症离开我们的。
就算是在心情最糟糕最抑郁的时候,自己还是表现得乐观、积极、向上。但不晓得她清不清楚,最后把她给压垮的,就是她自己那乐观的人设标签,这确实挺无奈的。
有一本书叫《我们何以不同》,在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概念词叫“快乐的暴政”。
啥意思呢?就是说咱们追求幸福这本来没啥错,可咱们对幸福的理解常常有问题。就像老是把快乐当成幸福,认为幸福就是积极的情绪,这样一来,积极情绪的反面就自然而然地被排斥掉了。
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不敢表达消极、脆弱的情绪,就怕被别人当成是负能量,影响了自己的形象。
所以请善待自己,聆听自己身体的声音。
通过身体,去连接自己内心的真实世界。
当我们开始重视自己的心灵健康,我们的身体也就会拥有真正的健康。
文章作者:老K
老k简介: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三级双证持有),从业10年,神经症亲历者 ,佛学爱好者,公号“阿尔法心理研究所”创作者 ,头条认证心理领域创作者(青云计划科普类获奖者),长期坚持省三甲医院动力学个人体验分析110小时+ (目前仍在进行),督导小时数:60小时以上。
培训/学习经历:国家心理咨询师系统面授培训、曾奇峰精神分析60讲、武志红心理学课、熊逸佛学50讲、施琪嘉创伤疗愈系列课程、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医师彭旭《走出抑郁,学会自我疗愈》系列课程等
近期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序。
要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好内容,
那么可以每次读完后点个【在看】。
这样你就不会错过馆君啦!
点个【在看】,老K 给你更多好内容。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定时给你疗愈自我的机会)
(「预约心理咨询」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老师微信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