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九世紀末,九龍半島歷經無數次填海、拆遷、舊區重建,城市風貌不斷改變。1860年代,英軍修築九龍第一條主要道路——羅便臣道(1909年易名為彌敦道)。1886年落成九龍貨倉,並於七十年代重建為海運、星光行及海港城多幢新型大廈。
區內其中一個最為人熟知的地方,便是現已隨城區重建而不復存在的九龍城寨。作為昔日「三不管」地區,它以「不夜之城」永留在香港的集體記憶之中。經過影視、文學的誇張與修飾,我們對這個地方的印象,是終年久違陽光的黑暗之城——神秘、詭異及光影怪離,但你對它之前的模樣又了解多少?
1918年九龍城寨衙門
九龍寨城,又被稱為城寨及城砦,於1898年簽署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大英帝國讓滿清政府駐兵管轄此地,為當時清朝官員辦公之地,如今天的領事館。上圖建築物位於九龍寨城正中,是興建於1847年的衙門,約攝於1918年。衙門於淪陷期的大舉清拆行動中幸獲保存,背後為白鶴山,衙前圍道是以其命名的。
1925年石板窄街
上圖為約1925年的九龍寨城內之石板窄街。右方為一綢緞布疋號。左方依次為巧麗彩儀(儀仗)店、全科中醫館、鼓樂花轎店及金器店。正中為大光油燭扎作店。
1927年寨城城墻
九龍寨城東門城牆內的屋宇,約1927年。上圖中左上方可見啟德濱的屋宇,其旁將發展為機場。
自1950年代起,九龍城的繁盛地段為太子道以及街市周遭的衙前圍道、侯王道、衙前塱道及城南道一帶,多間金舖及食肆在這一帶開設。街市背後的賈炳達道99號,有一間落成於1952年的李基醫局。周遭曾有一條打鐵街,成立於1880年的慈善團體樂善堂,早期是位於打鐵街32號,其附近為「尋幽搜秘勝地」的九龍寨城。
1983年九龍寨城
於和平後,九龍寨城區已成為「三不管」地帶,即中、英及香港政府皆管不着。「三不管」地帶內,偏佈無工務局批准的違章樓宇以及大廈,密密麻麻,在樓宇間穿梭如進入迷宮,交疊着違章接駁的電線仿如蜘蛛網,險象環生。寨城內外亦開有大量不容於市區的違規工廠,以及無牌的西醫及牙醫診所,尤其以面向美東邨的東頭邨道一帶,以及東正道上者為最多,可謂光怪陸離,污煙瘴氣。
1987年,中英兩國政府決定清拆九龍寨城,改建為九龍寨城公圍,於1994年動工進行,1995年落成啟用。
(本文改編自《重建九龍——半島地標的消失與誕生》,編輯有刪改。)
新書&書展活動推介
重建九龍——半島地標的消失與誕生
作者:鄭寶鴻
ISBN:9789620767456
自十九世紀末,九龍半島歷經無數次填海、拆遷、舊區重建,城市風貌不斷改變。1860年代,英軍修築九龍第一條主要道路——羅便臣道(1909年易名為彌敦道)。1886年落成九龍貨倉,並於七十年代重建為海運、星光行及海港城多幢新型大廈。
戰後社會急速發展,現時高鐵站一帶,於1956年大型污水渠道建成後,包括八文大廈等多座新高樓陸續落成。1949年,旺角廣大東方煙廠及花園地段分拆出售,建成十多座包括信和中心等的新廈。石硤尾大火過後,H型大廈陸續在各區興建。
1931年,九龍城啟德機場落成,興「三不管」九龍寨城地帶毗鄰,此光怪陸離地段於 1994年全部被清拆。1954年,政府在新填地上開闢首個衛星城市——觀塘。1972年海底隧道通車,1975年九廣鐵路總站由尖沙咀遷至,紅磡旋即成為重要的交通要衝。及至2021年,裕民坊一帶被改建為新型樓宇及商場,基層生活文化逐漸步進歷史。
了解更多香港書展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