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為辛亥革命紀念日,我們特意摘錄清末民初知名文人杜亞泉所撰之《辛亥革命史》中《革命戰爭時代》的章節,讓讀者一覽當時人記當時事。
杜亞泉的《辛亥革命史》着重從微觀層面記敍各地革命過程、結果的差異以及各色人等在革命大潮中的表現,如:「排滿」與「融滿」共存,暴力手段與和平易幟並行,保皇黨、立憲派、革命萬顯本色,作者立論平實中肯,是為學者專家認同之經典。
革命主義之傳播
革命之事,各國有之。此事之起因,由政治之不良、政體之未善;而種族之異,亦足為其誘因。遠者不具論,自一九○八年以後,土耳其之青年黨迫土帝去位;波斯之南方民族驅波帝離國。葡萄牙以海、陸軍人之不平,促成政變;墨西哥以梅特洛之野心,率叛軍而驅逐其大總統狄愛士。革命風潮,迭起環生。當其君民寇讎,操戈同室;禦外利器,移以對內;肉飛血濺,肝腦塗地,此誠歷史中之慘劇也。我國革命之現象,至一九一一年而大著,而考其主義之發生,則夫提倡之、傳播之、實行之,伏而不滅,蹶而愈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故,洪楊之役無論已。
孫文
光緒丙申,孫文創立興中會於廣東,糾合同志,欲起革命軍。事泄,遁至英格蘭。是時龔照璵為英使,使人以計誘至使館而擒之,英人大譁,以為侵犯其國權,得釋出。孫於是往來歐美及南洋、日本,鼓吹其主義;未幾而有史堅如謀殺總督德壽被戮之事;又未幾而有漢口唐才常之變、安徽大通之變、廣西鎮南關之變、雲南河口之變。且謀炸端方於天津者,有吳樾;槍斃恩銘於安慶者,有徐錫麟。其他言論事實之相繼發現者,既日演而日激。革命之聲浪,震盪於國民之耳鼓;革命之思想,遂深印於國民之腦筋。當時下有鼓吹革命之黨人,而上復有製造革命之官吏,立憲其名,專制其實,商路則收為國有,外債則任意大借,代表則遞解回籍,內閣則專任親貴,凡可以離民之心、解民之體者,行之惟恐不力。又值各省水災,饑民遍地,天時人事,相逼而來。宜乎廣州之變,方起於前;川省之事,又繼於後;一波甫平,一波又起;迨武漢事發,各省響應,革命軍之旗幟,遂翹然高舉於禹域之內矣。
武昌發難
革命黨人,散居南洋各埠;其舉事也,以沿海邊省為利。自一九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在廣州舉事不成,於是變計從長江流域入手。清廷亦知蘇、皖、鄂等省,均有黨人潛伏,並有大宗軍火由牛莊運入長江,密令鄂督瑞澂加意防範。自四月初旬以後,鄂省之防範革命黨者,至為周密:陸軍第八鎮統制張彪,分佈軍隊,按段梭巡;巡警道黃祖徽,亦飭武漢各區區長及區官巡官,晝夜更番,與軍隊聯絡一氣,空屋、廟宇、旅館之中,尤為注意。以神龍宮年久廢棄之槍械,亦查獲呈報,識者雖嗤其張皇,而監察之嚴,亦可想見。至對於陸軍兵士,深防莠言煽惑,更有種種戒嚴之命令,除派憲兵偵探外,又飭各營各設告密箱一具,每夜掌號息燈之後,即不許彼此往來;外來賓客有作密談者,准各該隊什伍長監聽;防範之嚴,為歷來所未有。八月初九日,瑞澂接到外務部密電,謂革黨黃興聯絡黨人,約期十五、十六兩日聚鄂起事,並有三十標步兵同時策應之約。於是軍警各界,益嚴密查防;商店居民,大為惶恐。及期無恙,咸謂事機泄漏,不足為患。
黃興
詎至十八日之夜,革命黨之形跡,竟發見多處︰荊襄巡防隊統領陳得龍在漢口英租界獲革黨劉汝夔、丘和商二人;洋務公所吳愷元在俄租界寶善里內拿獲革黨秦禮明、龔霞初二人,並起獲炸彈、手槍、旗幟、印信、鈔票、滙票甚多。張彪在小朝街九十二號拿獲革黨八人,在八十二號、八十五號拿獲二十七人,內有女黨員龍韻蘭及陸軍憲兵隊什長彭楚藩,同時又在雄楚樓北橋洋房內,拿獲印刷告示、繕寫冊籍之革黨五人;而黃土陂千家街地方,有黨員楊宏勝亦因自試炸彈轟壞而被獲。督署之內,又發見炸藥一箱,有教練隊軍士二人,形跡可疑,訊明希圖炸署不諱,即在署前正法。翌晨,復將捕獲之黨人審決多名。是時鄂督瑞澂,以為其謀已破,可無大患,自以定亂俄頃,欣欣有得色,且疑新軍皆為革命黨,欲嚴行查緝,如有形跡可疑之兵士,即以軍法從事。嘗笑問張彪曰︰「爾軍隊中有多少革命黨?」張彪曰︰「大約有十之三。」瑞澂曰︰「然則以十之七拿十之三,事便可了。」一時新軍聞之,人人自危。
端方(右一)
武昌向稱有新軍萬六千人,合組為步隊、馬隊、炮隊三種,悉歸張彪統轄,軍隊平時咸懷怨望,其情形本極危險。自端方入川抽調外,所餘各營,殆皆全體聯合,反對長官,經革黨暗中運動,久已躍躍欲試,而瑞澂復以嫌疑恣意搜捕,各營遂變。十九日下午九時,工程第八營左隊營中,忽有炸彈聲、喧噪聲,同時猝起,以「同心協力」為暗號,掣下肩章,左右各繫白巾。督隊官阮榮發等出阻,即被槍斃;步隊二十九、三十兩標,殺斃管帶二人;旗兵在楚望台被殺者三十餘人,各兵中亦有被擊斃者。九時半,趨火藥庫,劫取子彈。十五協兵士,已同時齊集大操場,與工兵聯合,悉運子彈至蛇山下關馬廠諮議局旁,即大呼趨督署,與防護馬隊互擊五十分鐘,馬隊不支,亦與工兵聯合,即分兵三處︰一駐鳳凰山,一駐蛇山,一駐楚望台,各架炮轟擊督署,致山前民房,多被震毀。二十日總督瑞澂、藩司連甲、統制張彪均棄城逃。革軍既起,尚未得一首領,眾議以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黎元洪當之。黎元洪者,曾留學外國,從事於中東之役,知識既富,經驗尤宏,屈居張彪之下而無怨言,素為軍心所歸附者也。眾遂趨黎寓所,迫令出為代表,否則將槍斃之。黎允諾,遂改諮議局為軍政府,黎元洪為鄂軍都督、前諮議局議長湯化龍為民政總長。初發難時,革命軍頗有殺戮滿人者,黎都督既就任,傳令不得在城內放炮、不得妄殺滿人。一面派兵守藩庫、官錢局、儲蓄銀行、度支公所、財政處。於是武昌省城,全為革命軍所佔領。既佔武昌,即遣軍渡江,先至兵工廠,聲稱張彪派來保護之兵,廠中信之。革命軍分守各地,仍令照常工作,以供軍用,總辦王壽昌遁匿上海。與兵工廠毘連者有鐵廠,亦為革命軍所佔,以其為商辦也,不加改革,拘留其總辦李維格,照辦舊事。
刻有黎元洪頭像的紀念幣
其他漢陽官吏,逃匿無蹤,於是漢陽府城,又為革命軍所佔領。二十一日,有土匪在漢口華界乘機縱火,意圖擄劫,軍政府立遣數百人馳至,一面救火,一面擒匪,並盡力保護外人之生命財產。夏口廳王國鐸孑身遠颺,遂推前《大江報》主筆詹大悲掌漢口軍政分府,於是漢口又為革命軍所佔領。當革命軍之初起也,外人疑其含有排外之性質,以為庚子拳匪之禍,將復見於武昌。及見革軍舉動文明,極為讚歎。二十二日,軍政府照會各國領事團,以保護租界自任,要求其嚴守中立,並聲明從前清政府所借外債及賠款,俱照約履行,以後如有借款,則不能承認。領事團會商,擬宣告中立,於兩方面戰事,毫不干涉,電詢各政府,均得贊成,則是各國已承認革命軍立為獨立團體也。
(本文摘自《辛亥革命史》,杜亞泉著。內文有刪改。)
《辛亥革命史》
作者:杜亞泉
ISBN:9789620758799
清末民初百科全書式學者所撰的辛亥革命簡史
《辛亥革命史》是清末民初知名文人杜亞泉所撰之辛亥革命小史,着重論述革命的過程和結果。作者以當時人記當時事,寫來既有真實感,且亦保留了許多珍貴資料,故此書可為辛亥革命的信史,極有披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