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預告 | 那些我們一起煲港劇的日子

文摘   2024-08-23 09:06   广东  



你還記得那些「電視汁撈飯」的日子嗎?


「電視汁撈飯」這句話流行語曾風靡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指代一邊看電視劇、一邊吃飯的文化現象。隨著媒體網絡的興起,此番光景早已可一不可再,但誕生於1960年的香港電視劇,多年來在內建構了香港本土意識,對外風靡於內地、台灣和海外,是一代電視迷的集體回憶,也是香港「軟實力」的主力軍。然而,如此重要的研究領域,卻鮮有人涉足。長久以來,不論本地或海外的觀眾和研究者都有一種「九七沒落」的概念,仿佛九七之後的港劇已經失去了過往的輝煌與創意,而這一觀念正與香港與內地的關係變化、發展息息相關。


《日出照舊:香港電視劇與陸港關係》一書正是從香港與內地的關係出發,選取表現這一關係的電視劇,力圖證明日出照舊,港劇不死。全書以時間為線索,通過分析十部頗具代表性的港劇,探析港劇中所表現出的香港與內地間的關係變化。


實拍書影



書中其中一個例子,就是近期熱播的電視劇《香港人在北京》。作者將其與前作《香港人在廣州》進行對比,由此分析香港人眼中的「內地機會」。最終作者得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結論。在人物和情節的塑造上,2023年播出的《香港人在北京》甚至表現得不如1997年播出的《香港人在廣州》。雖然兩部劇都設置了「港人北上」這一情節,但是《在廣州》卻更加立體地展現了「內地機會」在實際操作上的複雜性。反觀《在北京》卻因不合理的情節設置,未能及時適應當下的社會變化,表現出融合的大背景下存在的尷尬與盲區。這一點也向所有的創作者們提出疑問,相似的話題,相似的橋段,如何才能更加恰切地兼顧審美與思想價值。




上圖:《香港人在北京》劇照(資料圖片)

下圖:《香港人在廣州》劇照(資料圖片)


兩位作者作為「港漂」,更是在研究中充分利用了自身的「位置性」,敏銳地體察出過往的本地研究者們未曾注意到的細節。縱然在這十部所選的劇目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刻板印象和扁平人物,但是兩位作者卻從不同的表達形式中敏銳地觀察出創作者們不同的態度與傾向。


9月1日下午,本書兩位作者周潞鷺、董若將會在深圳聯合書店·本來藝文館展開對談,與各位「電視迷」換一個角度,暢談港劇與我們的關係。


活動推介


那些我們一起煲港劇的日子

《日出照舊:香港電視劇與陸港關係》新書分享會


- 時間 -

2024年9月1日(周日)

15:30 - 17:00


- 地點 -

聯合書店·本來藝文館 

(深圳市福田區皇崗路5001號深業上城三樓小鎮T3065)


- 報名方式 -

(掃碼預約)



預約報名的讀者

獨家享有7折購書優惠!


- 直播平台和賬號 - 

香港商務印書館小紅書

香港商務印書館抖音號


推介閱讀

《日出照舊——香港電視劇與陸港關係》

作者:周潞鷺、董若

ISBN:9789620747038


第一本專門研究「港劇」的學術書籍,力圖挑戰悲觀的「港劇已死」論調,啟動「港劇」的研究空間。本書聚焦於「陸港關係劇」,挑選了《Loving You 我愛你》《九五至尊》《火舞黃沙》《歲月風雲》和《老表,你好嘢!》等代表作,結合文學的審美分析和文化研究的理論批評,證明了「後九七」港劇不僅敢於書寫政治,且創意十足,是為日出照舊。本書可供香港研究、流行文化研究的同行參考,也為電視劇編劇、監製提供了建議,亦適合海內外關心港劇的粉絲和觀眾閱讀。


講者介紹


周潞鷺

香港教育大學人文學院文學及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副總監。「八五後」,生於四川省瀘州市,從小酷愛港劇,為此移居香港,本科、碩士和博士主修中國語言文學、中國現代文學和文化研究,是少有的堅持以港劇爲主要研究方向的學者,曾獲香港研究資助局頒發的「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HKPFS,2010)、 「傑出青年學者」(2017)、「優配研究金」(2021)等榮譽。


董若

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全額獎學金博士生。「九五後」,生於安徽省銅陵市,本科、碩士和博士主修廣播電視學、廣播電視藝術學和文化研究。跟她的導師周潞鷺一樣迷戀港劇,行走於粉絲和研究者的雙重身份之間。


香港商務印書館
商務印書館1897年成立,秉承「開啟民智、昌明教育」的宗旨,持續推動華文世界的教育發展和文化進步。香港商務印書館於1914年正式設立, 努力踐行中華文化傳播者、世界文明融合者、香港社會建設者的使命與擔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