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港劇」,究竟在談論什麼?

文摘   2024-09-04 12:06   中国香港  




當我們談論「港劇」的時候,究竟在談論什麼?每當我們在討論這些於香港製造的電視劇,話題似乎都離不開看似浮誇的劇情與角色,或是光彩奪目的明星演員,甚少從更深層次探討這一誕生於香港黃金時代的娛樂產物。9月1日下午,《日出照舊:香港電視劇與陸港關係》的兩位作者周潞鷺博士、董若博士作客深圳聯合書店·本來藝文館。作為極少數堅持以港劇為主要研究方向的學者,兩位作者不僅以「電視迷」的身份與觀眾分享她們的追劇回憶,也從「研究者」的角度從人物塑造、劇情設計以及陸港關係的多個角度暢談港劇的魅力。


■ 董若博士講解「內地人形象」


談論港劇中的「內地人形象」都繞不開以「內地機會」為主題的劇集。分享會中,董若博士特別提到同為「香港人在內地系列」的兩部電視劇,不少觀眾認為《香港人在北京》(2023)的藝術價值遠低於《香港人在廣州》(1997)。她分析大眾評斷一部作品的藝術價值,標準往往是情節是否貼近生活、人物是否真實。《在廣州》寫實地描述港人北上操作的複雜性,通過敘述港人北上打拼的不易,突顯各個角色的性格,使觀眾感到親切。反觀《在北京》一劇,放大角色在新的城市中浮誇而神奇的際遇,把異地生活的差異浪漫化,反而讓劇情「失真」,缺乏共鳴感。


■ 周潞鷺博士分析《九五至尊》


周潞鷺博士還分析了2003年播出的《九五至尊》,這部劇向來是不少港劇迷心目中的經典之最。劇情講述雍正皇帝與呂四娘「穿越」到現代廣州,兩人又機緣巧合,南下來到香港展開新生活。當時香港回歸不久,陸港不論語言、文化都有明顯差異,一個普通內地人去香港生活都需要努力適應,更遑論一個古代皇帝要到現代香港發展。在現代生活的雍正,改名李大蝦,積極求變,融入當地,卻仍在一些小細節上不忘舊俗,如難以改變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的「三妻四妾」舊觀念。這樣的角色設計,製造戲劇笑點,點明兩種價值觀的衝突,卻也照顧人物性格的合理性,讓觀眾記憶深刻。


■ 現場觀眾踴躍提問


在答疑環節,現場及線上觀看直播的觀眾踴躍提問。有觀眾問道:港劇《九五至尊》與內地電視劇中的雍正形象有何差異?周潞鷺博士分析《九五至尊》安排雍正皇帝「穿越」是一個非常取巧的安排,無論在歷史學術界還是當代流行文化中,他都是具有爭議性的歷史人物,錢穆在《國史大綱》更指雍正「天性刻薄猜忌」。內地電視劇《雍正王朝》(1999)為其翻案,說飽經世故的康熙深知雍正可堪大任,善用權謀,反敗為勝。《九五至尊》的雍正,「百變一存法」,被迫面對新身份、新環境,懂變通、通達,卻也衝動、固執,結合歷史與民間複雜的雍正形象,非常少見。


■ 兩位作者為現場觀眾簽名


推介閱讀

《日出照舊——香港電視劇與陸港關係》

作者:周潞鷺、董若

ISBN:9789620747038


第一本專門研究「港劇」的學術書籍,力圖挑戰悲觀的「港劇已死」論調,啟動「港劇」的研究空間。本書聚焦於「陸港關係劇」,挑選了《Loving You 我愛你》《九五至尊》《火舞黃沙》《歲月風雲》和《老表,你好嘢!》等代表作,結合文學的審美分析和文化研究的理論批評,證明了「後九七」港劇不僅敢於書寫政治,且創意十足,是為日出照舊。本書可供香港研究、流行文化研究的同行參考,也為電視劇編劇、監製提供了建議,亦適合海內外關心港劇的粉絲和觀眾閱讀。




作者介紹


周潞鷺

香港教育大學人文學院文學及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副總監。「八五後」,生於四川省瀘州市,從小酷愛港劇,為此移居香港,本科、碩士和博士主修中國語言文學、中國現代文學和文化研究,是少有的堅持以港劇爲主要研究方向的學者,曾獲香港研究資助局頒發的「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HKPFS,2010)、 「傑出青年學者」(2017)、「優配研究金」(2021)等榮譽。


董若

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全額獎學金博士生。「九五後」,生於安徽省銅陵市,本科、碩士和博士主修廣播電視學、廣播電視藝術學和文化研究。跟她的導師周潞鷺一樣迷戀港劇,行走於粉絲和研究者的雙重身份之間。


香港商務印書館
商務印書館1897年成立,秉承「開啟民智、昌明教育」的宗旨,持續推動華文世界的教育發展和文化進步。香港商務印書館於1914年正式設立, 努力踐行中華文化傳播者、世界文明融合者、香港社會建設者的使命與擔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