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少人多,自1960年代起,這片彈丸之地急速發展,至今成為引以為傲的國際金融中心,實在有賴早期的土地發展之效。香港的土地發展制度源於英國,土地行政、業權地契、城市規劃等至今行之有效數十年,是建設香港的重要基石。這本由資深產業測量師蘇振顯先生所寫的心血之作——《測量香港五十年》,既是香港歷史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現時香港測量業、商界與政府值得借鏡的參考書。
地權、業權、地價等等,這些往往是香港發展商與業主們最關心的話題。香港在港英管治的早、中、晚期都有不同的土地行政措施,因此,所批出的地契年期亦有異,今天在市場上仍可以看到有年期為999年、99年、75年、50年等等的地契,這些新舊地契在估價方面已發生了不同的變化。另一方面,隨着香港城市化發展,土地的需求也與數十年,乃至百多年前有所差異,因此長短年期的地契對於一般物業買賣投資等活動的影響也隨之變得不太明顯。實際上,地契年期的問題最早可以追溯至香港開埠初期,這段相當重要的香港歷史,在本書的第一章「土地行政」也有詳細記載。
「紅契」
清朝地契(左圖)。作者蘇振顯的曾祖父於光緒年間(1890年)在順德購入的土地契約,有官方硃砂印章,因此稱為「紅契」。買賣完成後,經由官方確認並繳清稅款後,官府就會發出「官契」,是為「契尾」(見右圖)。
對於清朝土地買賣,以及對「紅契」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本書第一章第一小節的「香港土地發展史」。
香港雖然曾經歷百多餘年的港英時期,但這裏始終是一個華人為主的社會。這一點在新界區土地發展上尤為明顯,該區多處保留不少中國傳統特色的用地,如:祖堂、祖墳、丁屋、圍村等等,而這些地方都存在不一樣的法定權益。另外,一些華人風俗的儀式如:躉符,涉及風水等議題同樣需要納入政府土地發展、收地支出預算的考慮之中。過去新界區有不少土地發展計劃都因為「風水」問題而受到當地村民的反對,例如一些發展地段涉及原居民的百年祖墳,政府亦有必要與村民溝通,協調發展方案。
隨着人口不斷增長,香港現時已有750萬常住人口。膨脹的居住需求,讓房屋發展、收地問題成為我們不能繞開的社會議題。作為資深產業測量師,蘇振顯在本書提出「Letter M 收地賠償方案」,希望藉此方案改善政府在相關議題上面對不同的反對聲音及司法覆核的困局。「Letter M 收地賠償方案」對政府來說並無財政上的額外負擔,且有較大空間及彈性改善收地程序,加快土地發展,這一舉措的實際操作可見於本書第六章「土地發展問題」,可供官方或私人土地發展行業人士作有用參考,為雙方合作取得平衡。
-關聯閱讀-
《測量香港五十年》
作者:蘇振顯
ISBN:9789620767555
香港土地發展甚艱難?資深產業測量師——蘇振顯先生借古論今,大談未來發展之道。
「居屋之父」鄔滿海先生、前市建局主席蘇慶和先生、前差餉物業估價署署長彭贊榮先生、港大房地產及建設學系鄒廣榮教授,誠意提序推薦。
本書記載了港九新界近50年的土地發展史,題材包括土地行政、收地程序、房屋地契、地權案例、城市規劃、補地價機制等等議題,喜歡研究香港歷史的人士不容錯過。
C
A
T
A
L
O
G
U
E
-本書作者-
蘇振顯
英國產業管理大學學院榮譽院士
香港大學哲學博士
英國雷丁大學工商管理(房地產及建設)碩士
英國雷丁大學產業管理理學士
英國特許房屋經理學會資深會員
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資深會員
香港測量師學會資深會員
香港地產行政師學會資深會員
英國皇家規劃師學會會員
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註冊估價師
香港測量師學會註冊專業測量師(產業測量)(規劃及發展)
-購書方式-
內地地區讀者購買
請點擊以下連結
香港地區讀者購買
可掃以下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