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这一天旨在提高公众对心肌梗死(心梗)的认识,普及心脏健康知识,强调及时救治的重要性。心梗作为一种急性致命性疾病,往往发病突然,但如果能及时识别症状并采取紧急治疗,很多患者是可以得救的。
01
什么是心肌梗死(心梗)?
急性心肌梗死(心梗),俗称是一种心脏病发作,是指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脏部分区域血液供应中断,心肌缺氧、坏死。常见的诱因病因包括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等。心梗的发作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早期发现和及时救治至关重要。
02
心梗的常见病因和诱因
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会发生硬化和狭窄,减少血液流动,容易形成血栓,导致供应心脏血液的动脉即冠状动脉堵塞。
高血压:长期血压过高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管壁变厚、弹性降低,进而出现动脉硬化,此基础上容易发生血栓。
高血脂:血脂异常(如高胆固醇)是心梗的高危因素,易导致血管堵塞。
糖尿病:高血糖会加速血管硬化,并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损害血管内壁,增加血栓风险。
过度劳累和情绪压力:突然的情绪波动或身体劳累会导致心脏负荷骤增,诱发心梗。
家族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心脏病史,患心梗的风险更高。
03
心梗常见症状
胸痛或胸部不适:常表现为剧烈的胸部压迫感、紧缩感或撕裂感,疼痛可向肩膀、手臂、背部、下巴或腹部放射。
呼吸困难:心脏供血不足时,患者可能会感到气短,甚至喘不过气。
恶心、呕吐、出冷汗:有些心梗患者可能出现这些非典型症状,特别是女性、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
晕厥或昏迷:心脏功能衰竭时,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出现意识丧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4
心梗治疗方式
溶栓治疗
对于血栓引起的心梗,溶栓药物(如rtPA)能够有效溶解血栓,恢复血流,减少心肌损伤。溶栓治疗需要在发病后尽早进行,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俗称通波仔、支架手术。通常通过导管插入的方式,在冠状动脉内放置支架,打开血管,恢复心脏血液供应。PCI是目前最常见的治疗心梗的手段,尤其适用于急性心梗患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
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当冠状动脉严重堵塞,且无法通过支架治疗时,可能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将其他血管连接到心脏,以绕过堵塞的部分,恢复心脏供血。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药物、降压药、降脂药等,可以辅助缓解心梗的症状,预防并发症,降低复发风险。
05
一旦出现心梗症状,如何应对?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遇到胸痛或其他心梗症状时,应尽早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告知急救人员症状和发病时间。
2、保持冷静,避免剧烈活动: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时,保持安静、舒适的体位,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
3、咀嚼一片阿司匹林(若无禁忌症):如果患者没有过敏反应,且情况允许,可以咀嚼1片阿司匹林,帮助溶解血栓,减少心脏损伤。
4、尽早送医治疗:心梗的救治关键是尽早恢复血液供应,及时进行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有助于降低致命风险。
06
心梗防治,健康生活从我做起
1、控制血脂、血压、血糖
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是心梗的高危因素,定期体检、控制慢性病非常重要。
2、保持健康体重
超重或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增加心梗的发生风险。
3、戒烟限酒
吸烟是导致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戒烟和限制饮酒有助于心脏健康。
4、保持规律运动
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降低心梗风险。
5、减压、保持良好的心态
长期压力过大或情绪不稳可能会诱发心梗,学会缓解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心肌梗死是威胁生命的紧急疾病,但通过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很多心梗患者都能够成功救治。11月20日,让我们共同关注心脏健康,重视每一个心脏病的早期信号,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如有任何心脏健康问题,欢迎联系我们医院心脏科专家,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检查与治疗建议。
如需更多帮助
👇扫码添加心内科小助手👇
梅卫义
广州和睦家医院
心内科专家、副主任医师
梅卫义医生1994年本科毕业于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2005年获中山大学内科学博士学位。
梅医生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逾20年,2016 年 6 月开始全面主持东院心内科工作以来,使心血管内科成为广州东部规模最大、最齐全的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2013 年 2 月负责创立导管室开启以来,有多项冠状动脉介入新技术如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FFR 等技术在广州东部地区首先开展。
梅医生擅长心血管疑难急危重症救治;熟练进行冠脉介入治疗4级手术;积极开展临床诊疗新技术,将最新进展充分运用于学科发展和病患救治中,包括冠脉介入治疗新技术和血流动力学支持运用等。梅医生还积极服务社会,先后两次参加援藏医疗,在西藏昌都边坝工作 1 年多。2022 年 11 月至 12 月,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琶洲方舱医疗队队员、医生组长及区长,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梅医生近年来在International Heart, Heart,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副主编学术专著多部,包括近年的《急诊症状诊断学》和《心力衰竭:基础与临床》。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
梅医生曾荣获抗击“非典”先进个人/三等功,第五届“羊城好医生”。
梅医生目前在国内多个学术组织任职,现任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东部医学论坛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血管与康复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心源性卒中管理分会常委等等多种学术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