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渌江书院
陈 勇
如果你想踏遍天下身披历史风尘且身影最美的书院,那么你是否愿意穿越山河,赴一场千年的古邑——醴陵之约?
如果你喜爱追寻往哲先贤、历史名人的足迹,那么你是否想知道在醴陵,何处是他们的过化之地?
如果你感叹醴陵文风兴盛,英才蔚起,人文渊薮,名副其实,那么你是否想知道醴陵传播宋明理学、传承湖湘文化的摇篮在什么地方?
曾经有灿若群星的醴籍骄子,敢于担当,建功立业,经邦济国,你是否想知道当今醴陵人主要在哪里以什么方式缅怀他们?
“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这一革命志士同妻子名震千古的诀别信,道尽了家国情怀,铁血柔肠,其悲壮、凄美、情深足以比肩林觉民的《与妻书》,如果你想知道这位长情的作者是谁,哪里人,你是否愿意怀着最崇高的敬意来醴陵找到答案?
而如果你来到醴陵,你是否想知道这里有一个简约、清幽却又充满人文气息和历史厚重感的地方最适合你走走,歇歇,看看,既可寻根正脉,亦能观景洗心?
如果所有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就请来醴陵渌江书院吧,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所有的答案。
渌江书院始建于1175年(南宋淳熙二年),最初名为醴陵学宫(朱子祠),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位于湖南醴陵的渌水河西岸西山,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
2024年1月25日,我重游了渌江书院。约一月后的2月23日,我再上渌江书院。不要奇怪我这有些频繁的造访,只因为渌江书院是醴陵人心目中历史和文化的圣地,值得一往再往。
书院的山门前是一座石牌坊,上面刻有表现文化自信的“湖湘正学”四字。山门上有一副对联:“尊贤以醴,积厚成陵”——句尾妙藏“醴陵”二字,其语意深远,让人遐思。
走进山门,一路洗心亭、禅窗秋静、洗心泉、鉴塘和日月亭等景观相布,山水亭台相连,形成了一片别具一格的园林。穿过这片园林向上,便到了半山腰处的渌江书院。
书院门口建有一个半圆形水池,大门两侧也有一副对联“道崇东鲁,秀毓西山”。以我的浅见,该大门联上联是开宗明义,揭示了渌江书院的为师办学之道尊崇的是山东孔老夫子之儒家学说;下联则是对渌江书院寄予厚望,冀书院能像西山一样产生灵秀之气,喻指书院将培养出优秀人才、济世经邦之士。大凡书院里的对联都能够为书院增姿添彩,提升书院的文化韵味和庄雅气息。渌江书院人文荟萃,对联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山门、大门、头门、讲堂、礼殿以及孔子像堂等等各处,都有古色古香的对联悬挂着。这些对联大多为书院历任山长所作,精彩纷呈,耐人寻味,值得你来细品。
书院三面环山,面向渌水,环境清幽,分为三进,由讲堂、礼殿、斋舍等组成,并不复杂,符合文人简约、纯净、脚踏实地和不尚浮夸的审美观和治学处世态度。书院门前有一棵古樟树,树龄达1500余年。此外,靖兴寺和宋名臣祠也位于书院附近。从书院双层斋舍可达“宋名臣祠”,该祠建于光绪二十八年,为祭祀宋代醴陵的名儒大臣,内有南宋杨大异、皮龙荣和吴猎的塑像。靖兴寺则位于宋名臣祠左侧,该寺始建于唐朝初年,重修于明清,现寺内有李靖和红拂的塑像。相传唐代开国功臣李靖带兵南征,驻军醴陵,此间跟随李靖征战的红拂染疾而殁,葬于西山。现今犹存的红拂墓就在靖兴寺的后山上,凭吊者络绎不绝,历来有不少文人墨客留下过称颂红拂的诗文。书院后山上还有新修的五贤堂,是当今醴陵人为纪念朱熹、张栻、吕祖谦、王守仁和左宗棠而建。五贤堂的建成,毫无疑问地丰富了渌江书院的内涵。
渌江书院历史上经过多次修缮,尤其因为1982至1984年间的全面整修,使其风貌臻于完美。据介绍,现在渌江书院建筑主体是清代的古典风格,书院座首右侧大楼则是民国风格,所以古典与现代风格相互包容,是渌江书院建筑风格上的一个特色,国内比较罕见。而渌江书院高高的马头墙,灰白相间,看上去觉得十分朴素,可是在我的眼里,却仿佛是一面面浓墨重彩的描绘着厚重历史画卷的旗帜,马头墙上不知名的文人浮雕彩绘图和梅兰、文具图,昭示着古邑醴陵的千年斯文,让人浮想联翩。
渌江书院在历史上曾见证了许多重要事件,这些事件都使得渌江书院名声大噪,不同凡响。今撷三五以飨。
这里有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和张栻在此留下的西山会讲佳话。朱张双方师承不同,都自认理学正宗,由于很多学术观点不一致,书信往来已不足以沟通,乃相约当面辩论。1167年8月,37岁的朱熹带着他的弟子们从福建崇安出发,前往长沙(当年还叫潭州)拜访34岁的张栻,行近一个月,历三千余里,到达醴陵西山学宫所在地,也就是渌江书院前身。时任岳麓书院主教的张栻也早已从长沙移步醴陵,百里迎客,于是乎当属中国学术史、教育史上最著名且旷日持久的“朱张会讲”序幕便在醴陵西山学宫拉开了。
他们针对《中庸》这部儒家经典的一些学说观点展开了自由而激烈的研讨。这次从古邑醴陵讲到古城长沙、断断续续持续了两个多月的会讲是两位当时文化学术界天花板的思想碰撞,为湘醴学子带来了最精髓的学术思想,也开启了醴陵一代文风教化的先河和渌江书院的学术繁荣,奠基了醴陵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为世人留下的丰富学术遗产深远地影响着后人。在近30年后即1194年,朱熹再次迈进渌江书院。此时张栻早已不在人世,年仅48岁。抚今追昔,想必不免令朱子无比慨叹和感伤。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在渌江书院东侧书斋的前坪空地上,有两尊相对而坐的塑像,这正是醴陵人为当年两位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栻会讲而设的纪念。
这里曾见证了明朝心学大师王阳明在此讲学的情景。1507年,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路过醴陵,百感交集。醴陵敞开胸怀接纳了落魄的王阳明,渌江书院热情邀请他讲学。作为后来的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当时理所当然地批驳和抨击了程朱理学。可他并没有想到,醴陵的学子尊敬和赞赏真正的学问,从来就不看重理学和心学的差异,这让王阳明分外地感动。
三年后王阳明东山再起奉诏还京,途经醴陵时,再度到此地开坛讲学。这时的王阳明,表现了对朱子的尊重,对程朱理学也已经多了一些宽容。人们相信,五百年余前王阳明必然同渌江书院门前那棵千年古樟有过一次深刻的心灵对话。“老树千年惟鹤住,深潭百尺有龙蟠。僧居却在云深处,别作人间境界看。”从王阳明在此期间赋得的这首诗《游靖兴寺》中,足见他第二次经醴时心境已渐超尘脱俗,神游物外。
作为不少往哲先贤过化之地,我们还不得不提渌江书院那一任驰名天下的山长——左宗棠。1837年,一个后来可以说左右中国大局、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来到这里担任山长,他就是时年25岁、屡考进士不第的举人左宗棠。而其实早在前一年的1836年,他就受聘主讲渌江书院。左宗棠从渌江书院起步,成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左宗棠对渌江书院同样感情至深。据载,1861年他率军队路过醴陵,遇到下跪迎接的官员,只是点点头。看到渌江书院的学生,却翻身下马,携手同行、谈笑风生十余里。先后有数十名渌江书院门生跟随他从军从政、报效国家。渌江书院的黛瓦粉墙之上,深深地烙下了左宗棠“家国天下”的高远情怀。
渌江书院创建以来,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培养了大量人才,包括52名举人与5名进士。渌江书院还与时俱进,见证了教育从儒学到新学的转变——近代废科举后,渌江书院建立新式学堂,开始兴办新学,培育出了无数近代地方人才。
从渌江书院走出的仁人志士有,工运领袖李立三,抗日名将左权,军事家蔡申熙,开国上将宋时轮,民主爱国将领、中共特工李明灏,爱国将领程潜、陈明仁,革命先驱宁太一,南社创始人傅熊湘,“瓷业学堂”创始人文俊铎等等。这些先贤先烈从渌江书院出发,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影响属于他们的时代,形成了他们独有的革命精神和文明格局。因之,这里有渌江书院近现代杰出人物墙和历史文化陈列馆(囿于人物墙大小,有一些优秀学子的事迹只能在书院陈列馆内展示),醴陵人在这里以这种方式对他们进行缅怀。
陈觉(1907-1928),革命烈士。醴陵泗汾人,毕业于县立中学。据载,1923年秋,陈觉在醴陵县立中学读书时,与蔡申熙、左权、陈恭、宋时轮、王亚文、肖石朋等30余名进步学生,组织了“社会问题研究社”。1925年春,陈觉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9月赴苏,入莫斯科中山大学。期间,陈觉与同样受党委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赵云霄(1906年生于河北阜平)相识、相知,最终结为革命伉俪。
夫妻二人学成回国后,担任湖南省委特派员,从事革命工作,不久不幸先后被捕。在狱中,面对威逼利诱,大义凛然,志不可夺。陈觉就义前夕,留书与妻深情诀别:“我想起了我死后父母的悲伤,我也不觉流泪了。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次年,其妻赵云霄留书与刚出生的女儿,也慷慨赴死。二人遗书,现陈列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他们的事迹,感染了无数的中国人。陈觉的雕像出现在渌江书院近现代杰出人物墙。
虽然只是一些相同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也许你似曾听闻,但请原谅,作为醴陵人,我总是为之津津乐道而不疲,因为这是醴陵的骄傲,是渌江书院的盛誉。醴陵何其有幸!渌江书院何其有幸!我怎么可以放下发端于醴陵渌江书院的“朱张会讲”不提?我们怎么可以忘记后来那些从渌江书院走出的为家国命运奔走呼号的仁人志士不讲?我也还一直记得梁启超曾提出,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王阳明,半个是曾国藩,而其中提出了“知行合一”伟大学说,并且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的心学创始人王阳明居然曾经两度经醴讲学——这怎么能够让我沉默无声?而年近古稀、力排众议、抬棺出征,粉碎了英、俄吞并中国新疆阴谋、遏制了民族分裂、维护了中国的战略纵深、将一些敌对势力扼杀在中国西北门户之外的左宗棠,居然曾在醴陵渌江书院任过山长——这又怎么能够不让我雀跃欢呼?要知道,没有孤勇的左宗棠,在我国尽是屈辱、黑暗的近代史,几乎看不到一丝令人欢欣鼓舞的胜利光辉,而且中国的版图也将缩小166万平方公里,而正是因为左宗棠带来的这种福荫,才一直庇护中国到今天。
醴陵人接纳了官场失意的王阳明,包容了他对朱子理学的攻讦,因之在渌江书院讲学过程中,王阳明也获得了意外的感动。又因为只重真才实学的醴陵人先后聘请了多次科举失利的左宗棠为渌江书院的主讲和山长,左宗棠才在这里因一副对联吸引了陶澍——那位后来给左宗棠的人生带来重大转折的贵人的注意。而渌江书院以其求经师更求人师、择良师以言传身教的择聘宗旨和严格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精心高质培育了不少求知若渴、关心国家大事的学子,学子们因之而茁壮成长,后来终成参天大树,其中不乏革命者、实业家和教育家,从这里走出去造福国家和人民,受到世人的景仰。由此我想说,千年斯文的古邑醴陵是真正的人杰地灵。
时过境迁,如今的渌江书院已经不再招收学子来为人传道授业解惑,但其培育人才的功能在渌水河另一边的青云山麓得以延续。而早已经与城市空间、居民生活融为一体的渌江书院依然代表着醴陵的文化根脉,其教育人、启迪人的文化功能永远也不会泯灭。现在渌江书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株洲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23年12月,渌江书院文化旅游区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站在山下渌水江畔往渌江书院方向看,风景如画,灵秀清奇。拾级而上,山鸟为你一路欢歌。石道蜿蜒,回首望,有渌水清波。走进书院,尘封的历史记忆被唤醒,人文情怀激荡。信我,醴陵渌江书院,胜境独揽,值得一来,值得再来,值得一来再来。每来一次,都是一种对醴陵乃至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朝圣,都会有一种触动,都将是一种洗礼,渌江书院的前世今生和她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也会逐渐变得更加清晰,令你震撼和赞叹。行文至此,我还是不能忘记我当时立于靖兴寺坪前栏杆处眺望悠悠渌水时的氤氲思绪,只好大胆无视了自己的浅陋,赋诗一首以完结此篇,诗名《渌江书院朝圣有感》,诗曰:
山下清江映画楼,学宫蕴厚岁光稠。
昔人已去香犹在,老树千年记旧游。
编辑:醴陵作家协会
一审:刘 丹
二审:田标兵
签发:张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