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教师节忆往事》- 张朝良

文摘   2024-10-23 10:24   湖南  






教师节忆往事

张 朝 良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近代历史上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经过了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四年的解放战争,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还有几年的对外零星战争,残酷的战争把国民弄得一穷二白、国库空虚。新中国虽然重视教育事业来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无奈国库空虚,教育经费严重不足。面对人口猛增,学龄儿童爆满,政府不得不采取公办与民办两条腿走路的教育方针。民办,顾名思义,即人民出校舍、出教师去解决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我们小溪村过去虽然是个只有几百人的小村,先后就聘请了十七位民办教师,全部是拿工分做报酬。每位教师一年计二千四百工分,每10工分能有四角钱这还算是蛮好的组。一年到头只有百把块钱收入,可见农民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了多大的贡献!这还只是其一,其二就是要建校舍和购置课桌及相关的配套设施。上世纪农村特别穷,连饭都吃不饱,所建学校都是质量极差的泥巴墙,到上世纪末均已破败不堪。这就是当时的教育状况大背景。

历史轮转到了一九九六年,我们小溪村的学校被市教育局认定为一级危房,随即贴了封条,严禁师生入内。村上别无他法,只好将一、二、三、四年级和学前班共五个班级的一百几十个学生疏散到三个组的农户家借用厅屋替代教室(烂塘组张海清校长家、周正雨村长家、中心组曾小和村民家、曾凡细村民家、孙家山组周淑媛老师家)上下相隔两里路远,简直不成学校的样子啊!特别是厅屋小且没有窗户,光线暗淡、空气混浊、拥挤不堪,严重影响师生身心健康,导致教学质量直线下降。

该年份恰逢换届选举,新上任的支、村两委面对如此棘手的大问题如何应对,是继续借用民房替代学校得过且过,让水流舟呢,还是克服一切困难拆旧校建新校呢?答案是:不光是要建新校,而且要建一所像模像样的新学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建好新学校才不辜负全村人的厚望与重托。

决心已定,便召开过三次全体村民大会,商议建校事宜:一是预算资金,根据设计图纸预算要十四万元,先向教育局申请资金。回答是:国家没有建校资金的指标,只能待新学校建成验收合格后拨款两万元作为奖金。全村共有一千三百人,按人头摊派二十元建校款(五保户、特困户免交)可集资二万五千元,加上教育局承诺款共有四万五千元作抵,还差一大截,那就只有发动募捐这条路来填补缺口。二是决定每户派三个义务工(三百多户),每个党员也派三个义务工(四十多个党员)共有一千多个义务工用于拆除旧校舍。运走泥土,打好新校舍的基脚到正付零、填鱼塘扩建操坪。三是成立建校委员会,除支、村两委成员外还吸收了张春生、曾凡勇等十几个建校积极份子参加。建校资金不与村财务搭边,要专款专用,委任了曾凡夏为会计,张冬梅为出纳,曾凡富为保管。四是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如果有人贪污建校款,要以一罚十(即贪污一百元就要罚款一千元)并撤销其职务;每张付出发票须经三个负责人签字才有效;建校委员会成员及参与建校工作的所有人一律不计报酬;远处收取建校款只报销车费其它费用自理。五是公开、公正、公平招标承包建校工程。当时有四个泥工参标,村上拟定三十元一平方米的价格开倒标,能少更好。结果曾祥文以28.3元一平方中标。六是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凡是参加建校工作的人,均需确保安全第一。有言在先,安全事故自己负责。总的一句话,能节省的尽量节省。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钱”。一九九六年的小溪村还很穷,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没有摩托车,办什么事都要步行。为了建校,一场轰轰烈烈的集资建校行动拉开了序幕:首先是在本村挨家挨户收取应派建校款,结合收捐款,尔后就到醴陵市城区收取建校款,走完了近处走远处,最后远到株洲市、湘潭市、长沙市、郴州市乃至广东省的韶关市。小溪村筹款建校如火如荼地进行,也形成了大气候,所到之处弹无虚发,皆取得可喜的战果!

由于篇幅有限,捐款人员暂不一一细述,敬请谅解。但其中有一个老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时年八十三岁的老人张明福。老人家当时寄居在醴陵一中女儿张朝英家养老,一年也回小溪村老家几次。因为节俭,舍不得花钱搭客班车,往返五十几里路都是步行,但捐款建校却很大方,全家共捐款五千元,摘下了捐款冠军。他家并没有在小溪村读书的学子,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实实可钦可敬!

捐款最多的组是老屋组,共捐款一万八千一百五十元,(其中捐四百元至三千元的有十五位),特别要感谢乡政府全体干部,他们都慷慨解囊捐了款,还要感谢有关单位和外村义士的募捐!总共收得了七万一千一百五十元捐款。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成绩啊!相当于现在的几百万元呢!九六年的工价只有三元左右一天,可见农民对教育事业是何等的重视,宁愿割自己的“肉”来支持建校啊!

有了这笔捐款,就购买建筑材料,施工队班子有条不紊地加班加点奋战几个月,一栋四百多平方米的教学大楼高高矗立在青山环抱中!到春节前已竣工验收合格,一九九七年正月迎来了新学期开学,师生们和家长们在热烈的鞭炮声、欢乐的锣鼓声中欢天喜地的踏进了新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个个都笑逐颜开,拍手叫好!

村上紧接着又部署用义务工填了两口鱼塘扩建拥有直线六十米跑道的大操坪。四周砌了红砖围墙,还建了高大的校门哩!从此以后老师们拥有办公室,能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工作,学生们既有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又有宽广平坦的大操坪上体育课和课余玩耍,尽情地享受着童年校园欢乐美好滋味!

学校全部竣工后,村上用八张大红纸将建校的收入与支出张榜公示了几十天,没有人从中贪污一块钱,也没有浪费一块钱。同时又用十块大青石板雕刻了募捐石碑镶嵌在学校大礼堂的墙壁上,供永久可见乐捐者的芳名与所捐数额。

小溪村所建新学校得到了全体村民的一致认可和赞扬,同时也获得了株洲市委市政府、醴陵市委市政府、转步乡党委乡政府的嘉奖和荣誉称号!

上世纪国家采取公办与民办两条腿走路的教育方针,实际上民办这条腿比公办这条腿付出的代价要多得多,一是民办教师的人数多于公办教师,二是从小学到中学的校舍全部是农民建造的,所以说,农民才是建设国家默默无闻的英雄群体啊!







编辑:醴陵作家协会

一审:张   鑫

二审:陈永红

签发:张   毅



文学醴
醴陵市作家协会主办,推介醴陵作家作品,发掘本土文化,记录时代生活,结交四海文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