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康宁 | 期盼 “好的” 教育改革

文摘   教育培训   2024-10-31 20:46   江苏  


改革:无奈之举与必由之路

虚假的改革与粗鲁的改革

期盼 “好的” 教育改革


本文系拙著《教育改革的“中国问题”》(南京师大出版社2015年)之“自序”,个别字词有改动。



期 盼“ 好 的 ”教 育 改 革 

——忽然想到之203——


  * * * * * * *  


四年前,笔者在为《中国教育改革的社会学研究丛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012年)所作“总序”中写道:“正处于进行时的‘中国教育改革’注定要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之所以作出这一推断,有三点理由。


一是从范围上看,这场改革无所不包,体现出全域性,因为它纵向上覆盖了所有教育阶段,横向上涉及到教育系统所有层面。


二是从过程上看,这场改革扑朔迷离,充满了复杂性,因为尽管国家层面上推进教育改革的决心从未显露丝毫动摇,但就教育改革实际状况来看,起初轰轰烈烈、其后冷冷清清、继而徒有虚名、最终偃旗息鼓的现象相当普遍,三心二意、空喊口号、虚与委蛇、忽悠作秀、乃至借改革之机谋名逐利等也成为混杂于教育改革中的一些常态现象或准常态现象,以至于我们很难仅凭各种公开的文件、仪式、会议、活动以及相应的媒体报道,便可准确判断教育改革实际进程与实际效果。


三是从时间上看,这场改革旷日持久,具有长期性,肇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这场改革迄今虽说已有三十多年历程,但无人能准确预测或大致估算接下来到底还需耗费多长时间方可宣告成功,无人能准确预测或大致估算教育领域盘根错节的种种顽症究竟何时才能彻底攻克而不返原态。


时隔四年,笔者以为依然可作上述推断,因为推断所依据的理由也依然成立。诚然,在整个中国社会开始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国家层面上推进教育改革的决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坚定、更为执着。但由于教育改革正逐渐涉入“深水区”,开始啃“硬骨头”,从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教育的、乃至社会的思想与文化实现重要转变甚至根本转型,更加迫切需要教育的、乃至社会的制度、组织及评价等方面实现重要改变甚至根本改造,并由此而不可避免带来利益格局的相应变化,因而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也绝非此前所可同日而语。


然而,如果说当下中国教育的诸多老大难问题已无法仅仅通过“发展”便可根本解决,而是必须诉诸“改革”的话,那么,改革便既是一种无奈之举,也是一条必由之路。哪怕情况再复杂,任务再艰巨,也只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与滴水穿石的意志,将教育改革进行到底。因为,不改革,我们的中小学校园就依然不会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们的书包就依然会十分沉重;不改革,我们的大学就依然会“跑部钱进”,依然总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一句话,不改革,中国教育确实没有出路。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任何教育改革都是好的,都应予以无条件支持。三十多年的历程也不断提醒我们:作为一种“总体现象”的教育改革,常常也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些教育改革,其最终目的并不在于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而是出于功利的动机,流于表面形式,只图包装效果。这样的所谓教育改革缺少道德支撑,不具备应有的正当性,可称之为虚假改革。还有些教育改革,基本上只是改革者主观意志的体现,罔顾实际需要与必要条件,一切由改革者武断决定。这样的所谓教育改革缺少客观依据,几无成功可能,并因此而缺乏民意基础,不具备应有的合法性,可称之为粗鲁改革。对于这些所谓的教育改革,自然需要严肃批评。


一方面,不改革,中国教育就没有出路;另一方面,并非所有教育改革都是正当的、合法的、好的教育改革。这就需要对教育改革加以专门研究,进行冷静的审视、客观的分析、深入的思考,以便不断理解教育改革之真义,揭示教育改革之秘密,破解教育改革之难题,为正当的、合法的、好的教育改革鸣锣开道。


于是,近年来,笔者开始关注并思考教育改革问题。由于中国教育改革是在中国社会的特殊场域中进行的,其能否顺畅前行并最终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能否得到教育外部的普遍认同与有力支持;且由于就中国教育改革实际历程来看,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主要关注与强调的只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改造问题,基本上只是就教育系统自身来谈论、设计、推进教育改革,而很少意识到、或者即便意识到往往也刻意回避教育问题的外部根源,很少对教育改革的外部问题予以专门审视与深入探究,因而,笔者更多地关注与思考教育的外部、尤其是教育外部的“中国问题”。几年下来,悟有些许心得,也不时码些文字。经不住同行们的鼓励与怂恿,便有了积文成书、进一步求教于方家的念头。


本书按主题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反思教育改革的“中国问题”》,主要从“反面”剖析中国教育改革步履维艰的原因;第二部分《教育改革成功的基础》,主要从“正面”探讨中国教育改革成功的条件;第三部分《教育改革的社会支持系统》,从逻辑上讲归入“教育改革成功的基础”也未尝不可,但考虑到对“深水区”教育改革而言社会支持的极端重要性日趋凸显,甚至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一种决定性制约因素,特将之抽出,成为一个独立部分;第四部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主要从理论上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涵及评价问题进行探讨;第五部分《教育改革中的学校问题》,则在教育改革的视野中论述了大学与中小学及社会的相关问题。五个部分在主题上各成一块,但在具体内容上也互有关联。书写这些文字,自然是希望对正确理解、深入反思及顺利推进教育改革——当然是好的教育改革 —— 能有所裨益。


本书得以顺利出版,离不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彭志斌社长和徐蕾总编鼎力支持、戴联荣副总编精心把关以及张莉责任编辑劳心费力。在此一并深表谢意!

期盼得到读者任何批评,期盼好的教育改革终获成功。


是为序。


2015年2月14日于金陵天地居


  

附: 目 录 


自 序 


一、教育改革的中国境遇

第一章  制约教育改革的中国场域  

第二章  教育的机会公平与人民满意

第三章  教育改革中的政府部门与政府官员

第四章  地位与利益对教师教育改革的影响 

第五章  中国教育改革难题的深层原因


二、教育改革成功的基础

第六章  教育改革成功的正当性、合法性及有效性 

第七章  深化教育改革需要的重要转变

第八章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中的自我革命  

第九章  教育改革的国家智库


三、教育改革的社会支持

第十章   教育改革的支持力量

第十一章 教育改革的舆论支持

第十二章 教育改革的社会支持系统


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第十三章 理解“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第十四章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定位

第十五章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评价


五、社会变革中的学校

第十六章 学校的社会角色

第十七章 学校对学生发展的责任

第十八章 大学的使命与条件

第十九章 大学与中小学的深度合作



—— 微信公众号:无索味 ——

无索味
分享关于教育、人生及社会的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