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有点理想
教育需要“行动派理想主义者”
走向知识建构的教学创新:
让 学 习 真 正 发 生
—— 忽然想到之197 ——
* * * * *
我总觉得,为别人的书写序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因为,如果我对书的内容一窍不通或者只有一知半解,那就根本没有资格写序;而如果我对作者所论也算行家里手,那就不仅会对其精妙之处尽抛溢美之词,而且会对其所存缺憾率直提出批评,可这就难免要有悖于作者嘱我写序的初衷;至于不作任何评价,只是对作者来点勉励什么的,这样的序显然还轮不到我写,因为我还没有熬到“德高望重”的份上。所以,这些年来,我基本上不为别人的书写序,并因此而招致诸多微词。
但这次南京师大张义兵博士要我为他和南京市白云园小学朱艳勤校长的合作成果《网络支持下的知识建构学习:白云园小学的实践研究》一书写序,我却无法拒绝。
我知道,张义兵这些年来很不容易。作为一个有着自己的教育理想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张义兵这些年来一直在挑战现实,也挑战自我。
在1998年到我名下攻博之前,张义兵已有九年的中师工作经历。九年的教学、研究及体验,既让他对小学教育有了一份特殊的情感,也使他对改变学校教育现状有了一份执着的追求。他敏锐地意识到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便毅然决然地投身于“网络与教育”这一对他来说需要从零开始的领域。其博士学位论文《逃出束缚:赛博教育的社会学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竟成了国内教育理论界较早涉足网络教育研究的一项颇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其后,张义兵到网络教育公司工作、学习、实践,为自己分析与解决“网络与教育”问题强化技术和方法层面的支撑。当同辈学人纷纷裹挟于拿课题、发论文、报奖项的功利化浪潮中时,他却醉心于四处观看,广游博览。2005-2006年去了德国,2010-2011年去了加拿大,千方百计拓展视野,更新思维,寻觅创新学校教育的他山之石。
左寻右觅的结果,张义兵萌生了通过“网络支持下的知识建构学习”实现小学教学创新的念头。他要把小学的《科学》、《信息技术》、《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整合起来,放弃传统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围绕学生“观点”的提出,推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他甚至试图劝说教育行政部门放弃“统考”,而采用过程性评价……
从“教育的理想主义者”的角度看,张义兵的所思所行自然无可非议。何况,尝试创新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恰恰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一直在推动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然而,在功利主义弥漫于社会、应试教育(有人也称之为“应试培训”)盛行于学校的总体境况中,可以想象张义兵的理想在实践中会遇到多大阻力:行政部门的不支持、一线教师的不接受、学生的不适应、家长的不理解等等,不一而足。
但张义兵偏偏是一个知难而进的人。对他而言,方向一旦明确,路径一旦确定,剩下的便是行动。他选择了南京市白云园小学作为试验田。作为一所新学校,白云园小学这些年来一直走在创新教学的前列。从本世纪初建校后即开始实施的小班化教学到其后走向国际化的生本教育、启发潜能(Invitational Education)等项目,白云园小学一直以探路者的姿态坚定前行。这次也同样如此。在江苏省推进E-learning实验项目、南京市倡导新三基教育(‘基于网的教育’和‘基于脑的教育’、‘基于小班的教育’)的大背景下,通过张义兵的引荐,白云园小学自2011年起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及其附属实验小学合作,义无反顾地开始了知识建构(Knowledge Building)项目的研究。
这就不能不说到作为本书合著者的白云园小学朱艳勤校长。
与张义兵一样,朱艳勤校长也是一个“教育的理想主义者”。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来到白云园小学门前,教学楼外墙上的“让读书成为习惯”这几个大字便映入眼帘。这是白云园小学的一种文化氛围,也是朱艳勤办学理想的一个侧影。朱校长勇于尝试创新,敢于打破常规。2011年初,张义兵第一次向朱校长介绍知识建构理论,希望开展合作研究、探寻创新小学教学之路,就得到了朱校长的高度认同。用她的话来说,便是“一拍即合”。由此而开始了扎扎实实的实践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朱校长不仅是学校层面的领导者,而且亲自参与每次课题讨论,对课题组给予经费与组织上的大力支持。在2011年暑假,就派学校老师参加国际知识建构年会;在2012年暑假,还亲自带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再次参加国际知识建构年会。2012年初,朱校长邀请了知识建构理论的两位创始人卡尔(Carl.Bereiter)和玛琳(Marlene.Scardamalia)教授到白云园小学指导知识建构教学;并在年底又邀请了多伦多大学实验小学的副校长理查德(Richard.Messina)和该校五年级教师本(Ben.Peeble)到白云园进行为期一周的知识建构教学的交流。这些外国专家对于在中国当下教育环境中,还能有这样一所学校敢于打破现行的主流教学常规,在多学科尝试知识建构教学也十分敬佩。多次来中国的理查德校长说,朱校长是他见过的真正为孩子发展着想的中国小学校长!
现在,这两位“教育的理想主义者”已经把他们两年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初步成果浓缩为本书,展现在我们面前。本书使用适合中小学教师阅读的平实质朴的文字,系统介绍了知识建构理论与方法的由来与发展,指出了该理论在基于网络的E-learning中所具有的前瞻性指导价值,分析了在中国学校中运用该理论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本书针对知识建构教与学的一些核心问题,理论结合实际,展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一系列研究案例。这些核心问题包括:知识建构中的课程结构调整,探究空间的创设,创新型教师的转变过程,由观点引发的持续创新过程以及班级社区知识形成等。研究案例则主要围绕科学、综合实践、信息技术、品德与社会、阅读与写作等科目展开的知识建构项目。
通过展示这些研究案例,两位作者告诉我们,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学习的前提,在于通过整合课程、组织小班教学、进行过程性的教学评价等手段,创造适合于中国小学开展知识建构学习的空间与时间。他们的探索是开拓性的,所取得的成效也是货真价实的。相信真正有志小学教学创新的人都可以从他们的探索中获得值得称道的启示。
但愿在中国小学的教学创新中,不,在整个中国学校的教育创新中,能涌现出更多的像张义兵博士与朱艳勤校长这样身体力行的理想主义者!涌现出更多的像白云园小学这样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育人机构。果若如此,中国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何愁没有希望?中华民族的振兴与复兴何愁没有希望?
是为序。
2013年3月28日于金陵天地居
本文系本人为张义兵教授与朱艳勤校长合著的《网络支持下的知识建构学习:白云园小学的实践研究》(河海大学出版社2013年)一书所写的序。
—— 微信公众号:无索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