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成为“对话人”
教师首先成为“对话人”
在对话中推动教师成长
对话:助力教师成长的有效方式
——忽然想到之190——
人类社会千差万别,复杂异常,这是人类社会充满矛盾与冲突的重要缘由。如何通过对话而非对抗的方式,不断增进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了解、相互理解,不断发现与创造互联、互容、互助、互惠的空间,从而实现和平共处、和谐共存,这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培养“对话人”便顺理成章地成为教育的一项永恒任务,“对话育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培养”对话人”的一种基本方式。
十分难得的是,“对话育人”恰恰是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以下简称“苏大二实验”)的一个教育理念,也是苏大二实验的一张亮丽名片。走进苏大二实验校园,你就进入了一个“对话育人”的世界,感受到浓浓的“对话育人”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与他人对话、与社会对话、与自我对话,在对话中学习、在对话中成长。
教师“对话育人”的一个前提性条件,在于教师自身首先得是“对话人”。很难想象一个不愿对话、不会对话的教师竟能得心应手地“对话育人”。而教师成为“对话人”、进行“对话育人”的前提性条件之一,则又在于教师对于对话在其自身成长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有着愉快的经历和积极的体验,并因此而认同“对话育人”的理念,投入“对话育人”的实践。
作为“对话育人”的一位倡导者与践行者,潘娜校长深知上述两个前提性条件的重要性。为此,潘娜校长不仅把建设“对话育人”教师团队作为推进学校“对话育人”创新实践的一项基础工程,通过一系列校本培训,助力教师形成“对话育人”理念,增强“对话育人”意识,提升“对话育人”能力;而且以身垂范,将对话作为自己与教师交往的一种基本方式,使交往过程同时也成为一种对话过程。
于是,为了一位刚入职的青年体育老师参加省“教海探航杯”征文比赛,潘娜校长先后三次应其所约对其指导,同其坦诚对话,琢磨文章的主题、观点、逻辑和文字;为了一位老师参加省里的赛课,潘娜校长先后七次听其试讲,同其深入对话,不厌其烦地探讨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及如何与学生互动、交流;当原本已打磨半年并已连续获得区、市、省赛课一等奖、即将参加全国赛课的一位老师,因身体缘故而纠结究竟参赛与否时,潘娜校长同其温情对话,仔细了解其病情,最终建议其放下思想包袱,不要因整个团队也付出许多而有顾虑,首先养好身体,来日方长;当一位年近五十的女教师因家庭问题、身患大病等变故而情绪低落时,潘娜校长更是以爱为本,几次同其深情对话,鼓励其怀抱希望,领略前面的风景,终于使灿烂的笑容重现于这位教师脸上……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与不少校长在和教师交往时每每采取我说你听、我命令你服从、我布置你完成、我批评你接受的方式不同,潘娜校长在和教师的交往中采取的对话方式充满了理解、商讨与机智。这样的对话式交往,不仅可使教师受到观念的触动、得到精神的鼓舞、获得专业的领悟,而且能使教师意识到对话的价值、感受到对话的魅力、体会到对话的要领。
正是在潘娜校长的倡导、鼓励与引领下,对话也成为苏大二实小教师的一种基本的交往方式。在这里,教研组集体备课的过程、师徒结对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过程、教学沙龙研讨的过程、聆听外请专家讲座后以及参加校外专家授课或培训活动后的面对面交流过程,都成为教师的对话过程。大家在对话中聆听,在对话中表达;在对话中理解,在对话中分享;在对话中请教他人,在对话中启发他人。概言之:在对话中相互学习,在对话中共同成长。
无疑,对话并非轻而易举,真正意义上的对话绝非小菜一碟。这是因为,对话需要有平等的精神,拒绝倚强凌弱;需要有开放的态度,拒绝相互封闭;需要有独立的人格,拒绝人云亦云;需要有自由的意志,拒绝任人摆弄;需要有民主的意识,拒绝专横专断。而平等的精神、开放的态度、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意志、民主的意识乃是作为“对话人培养者”的教师必备的精神品质与文化气质,也是作为“教育强国建设主体”的教师必备的精神品质与文化气质。在平等、开放、独立、自由、民主的对话中,教师不仅可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被理解、被欣赏,而且可学会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正是这些“感受”与“学会”,为教师面向学生的“对话育人”奠定了精神的与经验的基础。
一旦不只是校长一人,一旦整个学校领导与中层领导团队乃至全校教师普遍认同对话的理念、形成对话的意识、具有对话的能力,对话便会普遍发生于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领导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各种类型的人际交往中,便会成为弥漫于整个校园的一种人文特征,便会使学校的育人生态发生具根本意义的变化:变得更加积极、更加阳光、更加温情、更加包容,变得更加鲜活、更加丰富、更加多样、更加智慧。
这样的育人生态,反过来又滋养着苏大二实验“对话育人”教师团队不断成长与提升,并因此而推动”对话育人”实践不断拓展与深化。如今,对话的理念与方式不只体现在苏大二实验某一门或某几门学科的教学中,而是已体现在所有学科的教学中,且每门学科的教学都尝试确立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对话主脉:语文学科是“对话文本”, 数学学科是“对话思维”,英语学科是“对话情境”,音乐学科是“对话乐律”,美术学科是“对话色彩”,德法学科是“对话生活”,体育学科是“对话运动”,信息技术学科是“对话IT”,劳动学科是“对话制作”,科学学科是“对话探究”,综合实践活动是“对话实践”。与此同时,对话的理念与方式也不只体现在各科教学中,而是也体现在包括课外拓展活动在内的整个教育活动中。这就使“对话育人”具有了全域性特征,成为助力完整育人的一种有效方式。
苏大二实验的学生是幸运的,因为有乐于探索“对话育人”的教师。苏大二实验的教师是幸运的,因为有善于引导教师成为“对话育人者”的潘娜校长。潘娜校长同样是幸运的,因为时代呼唤教育要培养“对话人”。潘娜校长呼应时代要求,努力使对话成为推动教师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努力为教师成长为“对话育人者”创造必要条件。而苏大二实验的“对话育人”实践表明,潘娜校长的努力没有白费。
—— 微信公众号:无索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