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康宁 | 指向综合育人:跨学科教学的“树人实践”

文摘   教育培训   2024-09-15 20:41   江苏  

“树人”目光

“树人”路径

“树人”智慧


指向综合育人:

跨学科教学的“树人”实践

   —— 忽然想到之198——   

“树人目光”:面向时代,前瞻树人



我不清楚姓名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究竟有无影响,也不清楚名称对于一个组织或一个单位的发展究竟有无影响。我只知道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以下简称“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建校23年来,恰如其校名中的“树人”所自期的那样,努力坚守“育人”这一教育原点,不断地出发、再出发,进行了一项又一项探索性“树人实践”,谱写了一段又一段货真价实的育人篇章。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便是“指向综合育人的跨学科教学‘树人’实践”。


自三年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跨学科教学”这个词便如雨后春笋般凸现于义务教育学校的话语系统中,并很快成为一种“日常用语”,甚至成为许多人的一个口头禅。然而,只要到学校现场多走一走,仔细端详端详,就不难发现在不少学校和教师那里,跨学科教学并未成为一种普遍的内生性育人需求,更多的只是为了“落实新课标”的应付之举。其结果,不少所谓的跨学科教学并未成为优化教学实践、提升育人质量的扎实行动,而只是一个口号、一张标签、一种既无实质内涵更无实际成效的表面形式。


与之不同,在南师附中树人学校,跨学科教学被视为综合育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进行跨学科教学已成为学校的一种自觉要求。正如学校党总支书记孙小红所说:“今天的教育不应只是传递和复制知识,而应该在……进行综合与跨学科思考以及学以致用、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负有不容置疑的责任。”正因为如此,早在义务教育课程新课标颁布之前,南师附中树人学校便已在部分教师多年自发实践基础上,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的有组织跨学科教学的综合育人之旅。他们从“基于‘学科+’的综合教学实践”探索阶段(始于2016年),进展到“基于 STEM 的项目教学校本实践”实验阶段(始于2018年),继而又发展到“基于 STREAM 融合课程的五育并举综合育人跨学科教学实践”深化阶段(始于2019年)。当不少学校还在为究竟如何理解跨学科教学、如何理解综合育人费思量时,南师附中树人学校的跨学科教学综合育人实践已有丰硕成果。在跨学科教学综合育人问题上,南师附中树人学校是洞悉育人精义的,是把握时代脉搏的,是具有前瞻目光的。


“树人路径”:以综导跨,以跨促综



跨学科教学本身只是手段,其目的在于综合育人,即综合不同学科之长,促成学科之间互联互通、互嵌互融,助力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好更快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综合育人乃跨学科教学之魂。若非指向综合育人,跨学科教学之“跨”便成“无魂之跨”,很容易“为跨而跨”。那样的所谓跨学科教学只是在完成一项规定动作,进行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教学游戏。


南师附中树人学校的跨学科教学则为“综”而“跨”。他们把“跨”与“综”紧紧联系在一起,以综合育人引导跨学科教学,以跨学科教学实现综合育人,即“以综导跨,以跨促综”。这里至少有五点值得点赞。


其一,锚定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没有谁会否认教育应当促进学生发展,问题在于应当促进学生获得怎样的发展。南师附中树人学校的回答是,教育应当促进的不是学生单一素养片面发展,而是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平衡发展,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即促进学生“养科学精神,用科技之器,展人文视野,求艺术之美”,帮助学生在动机与人格、兴趣与能力、责任与担当等方面都得到应有发展。


其二,提升教师综合育人能力。


在南师附中树人学校,“人人良师,良师树人树全人”是学校对教师队伍发展的一种愿景。经过多年实践、多年探索,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对教师综合育人能力的构成有了诸多具体的认知、体悟与表达,逐步形成了可称之为“教师综合育人能力树”的图谱,以此作为提升教师综合育人能力的依据。其中包括三大类别,即教师的认知能力、情感能力、行为能力;八项具体能力,即对学生全面发展规律的学习与掌握能力、对学生积极品质养成的专业指导力、师德师风示范与影响力、跨学科实践反思与研究能力、学科教育性教学能力、直接或间接德育的综合实践能力、课程与教学中综合育人元素析出与嵌入的课程育人能力及育人效果评价能力,


其三,组建便于推进跨学科教学的教研“大团队”。


南师附中树人学校根据跨学科教学的需要,组建了集团内校际间一体化的新型教研组织——“大学科组”,支持教师在厘清本学科核心概念与素养结构内在逻辑基础上,主动积极在不同的学科组合和圈层里上通下联、左搭右交,共研共享跨学科教学的方向与落点,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生态圈。


其四,开发便于导引跨学科教学的融合“大课程”。


南师附中树人学校以“项目”为抓手,相继开发了突破数学、物理、化学、信息、语文、英语、生 物、地理、历史、美术等 10 个学科间知识壁垒的融合“大课程”,覆盖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人文、艺术等所有学习领域,并建立了国家必修与校本两类课程在目标指向、内容构成、学习方式、时空衔接、育人要素等方面协同共进的“海星”式STREAM课程图谱。


其五,创设便于实施跨学科教学的操作“大平台”。


南师附中树人学校以学习者为中心,创设了丰富多样的新型空间,包括理科综合实验室、陶艺工作室、能塑会造创客坊、气象万千探究实验场、人工智能前瞻实验室、梦工厂、实践创新院等。这些空间集资源与工具于一体,虚拟与现实结合,线上与线下联通,不同空间之间互联互动,成为引导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体验、发现、设计、建构、创造、合作并解决真实问题的“大平台”。



“树人智慧”:激活人人,助力人人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跨学科教学综合育人。在这一点上,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充分展示了“树人智慧”,努力做到激活人人,助力人人。


其一,南师附中树人学校不是只满足于少数学科象征性地或标识性地进行跨学科教学综合育人,而是努力推动、促使所有学科都“卷入”其中,不让一个学科置身其外。事实上,在一切皆有可能的真实场景中解决真实问题,任何学科的“缺场”都可能让跨学科教学之“跨”先天不足。


其二,南师附中树人学校不是只满足于少数教师探索性地或引领性地进行跨学科教学综合育人,而是全力鼓励、支持所有教师都投入其中,不让一位教师孤悬其外。事实上,由于所有教师都承对于部分学生某一学科的教学任务,因而任何教师的“缺场”都可能使跨学科教学所需教师团队缺胳膊少腿。


其三,南师附中树人学校不是只满足于少数学生代表性地或榜样性地通过跨学科学习全面发展综合素养,而是尽力引导、帮助所有学生都加入其中,不让一个学生掉落其外。事实上,任何学生的“缺场”(智力或精神不正常者除外)都会使学校跨学科教学综合育人的成效打折扣。


正因为激活了人人,助力了人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的跨学科教学综合育人实践便具有了“全员性”特征:所有教师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到跨学科的“大教研机制”中来,他们发挥着自己的潜能,彰显着自己的个性,体现着自己的价值。


这种全员性跨学科教学综合育人的最大受惠者自然是全体学生。现在,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可用来表明育人成效的已不只是少数“尖子”学生在各种竞赛性活动中获得的冠军、第一名、一等奖之类的荣誉,而且有、准确地讲更重要的是有学生的大面积发展成绩。比如近年来有千余人在国家、省市各类学科和综合性活动中展露风采;每届有超过80%的学生升入四星高中;品学简优、敢于担当成为树人学生的普遍特质,等等。


南师附中跨学科教学综合育人的实践是扎扎实实的,正如孙小红校长自己所说,“南师附中树人学校为此付出的努力是全心全意且真诚纯粹的”我认为,作为研创工程示范校,南师附中已经做得很好并还能做得更好,相信其它学校也能做到。


本文刊于《江苏教育》2024年第26期。


—— 微信公众号:无索味 ——




无索味
分享关于教育、人生及社会的思考
 最新文章